稻褐眼蝶

稻褐眼蝶

昆蟲名,為鱗翅目,眼蝶科。寄主稻、麥、甘蔗、粟及其他禾本科植物。分布於中國的河南以南,但在長江以南較常見,局部山區稻田,密度較大。幼蟲食稻葉,多沿葉緣蠶食成缺刻,行動遲緩。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成蟲
稻褐眼蝶 幼蟲及成蟲外型圖稻褐眼蝶 幼蟲及成蟲外型圖
體長16~20mm,翅展40~48mm。體褐色腹部背面中央有1條黑色縱帶,各節間黑色。翅的外緣有波狀凹缺,正面黃褐色至暗褐色;反面灰黃褐色,並雜有許多黃褐色短橫紋。前翅翅尖,後方第一中脈終止處顯著突出;正面外緣與中室間、第二中脈上下方各有1個橫向橢圓形白心黑斑,黑斑四周並有桔紅色或桔黃色暈;反面有3個圓斑,一個較大,另兩個較小,在近翅尖處;這三個斑均為白心,環以黑色、黃白色、黃褐色三層同心圈;在較大圓斑上下還各有1黃白色斑點;三個圓斑內方有外、中、內3條褐色橫帶,均不達後緣,中橫帶尤短,僅至中部。後翅第三中脈終止處顯著突出,正面外緣與中室間、第一肘脈上下方各有1近圓形白心黑斑,下斑較大;反面近中部有1條橫貫全翅的褐色弧形帶紋,帶紋外方有5個與前翅反面同色的同形斑紋,其中以近翅尖斑及近臀角第二斑為最大;另在第一中脈與第二中脈間還有1個黑褐色斑點。翅正面黑斑中心白斑小或不明顯。前足退化,小。卵

球形,直徑約0.9mm,淡黃色,表面有微細網紋。

幼蟲

末齡幼蟲體長32~40mm,近紡錘形。頭大,灰黃色,有1對鮮紅色長角狀突起,形似龍頭;突起基本黑色且有皺紋。胸腹部鮮綠色,背線濃綠色,兩側具3~4條不明顯的縱紋;各節多橫皺,在皺面有橫排的深綠色小顆粒。腹部末端有1對後伸的尾角。

長15~17mm。初綠色,後漸變灰綠至褐色。腹部背面弓起,似駝背。

發生規律

稻褐眼蝶的生活年史尚未搞清。成蟲於上午羽化,不很活潑,畏強光,白天多隱蔽在稻叢、竹林、樹蔭等蔭蔽處,早晨、傍晚外出活動,交尾也多在此時進行。散產,多產於稻葉上。老熟後即吐絲將尾部固定於葉上,然後捲曲體軀,倒懸脫皮。一般在山林、竹園、房屋邊的稻田受害較重。

防治方法

一是在稻褐眼蝶幼蟲高峰期,25%天達滅幼脲1500倍,或天達2%阿維菌素3000倍液均勻噴霧,也可每畝用1.5%殺螟松粉劑2千克,拌細泥粉20千克撒施;
二是在防治稻縱卷葉螟或稻弄蝶時兼治稻褐眼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