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芽

稻芽

稻芽呈扁長橢圓形,兩端略尖,長7~9mm,直徑約3mm。為禾本科植物稻OryzasativaL.的成熟果實經發芽乾燥而得。將稻穀用水浸泡後,保持適宜的溫、濕度,待鬚根長至約1cm時,乾燥。稻芽、麥芽均具消食和中,健胃之功,主治米麵薯芋類食滯證及脾虛食少等。外稃黃色,有白色細茸毛,具5脈。一端有2枚對稱的白色條形漿片,長2-3mm,於一個漿片內側伸出彎曲的鬚根1-3條,長0.5-1.2cm。質硬,斷面白色,粉性。 本品出芽率不得少於85%。

基本信息

原植物形態

稻芽稻芽

稻為一年生草本。稈高50~120厘米,直立,叢生。葉鞘無毛;葉耳新月形,外側邊緣有纖毛;葉舌硬膜質,披針形,長8~25毫米;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扁平,長20~60厘米,寬6~20毫米,表面粗糙,葉脈明顯,背面無毛。圓錐花序疏鬆,成熟時下垂,長15~25厘米,分枝具稜角,常粗糙;小穗含1兩性花,穎上脫節;穎極退化,微小,半月形;退化外稃錐狀,長2~3毫米,無毛;兩性花長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外稃硬紙質,頂端具喙或芒,散生短糙毛,具5脈;內稃硬紙質,頂端具短喙,3脈;鱗被2,卵圓形;雄蕊6,花葯丁字著生;子房長圓形,花柱2,柱頭帚刷狀。穎果長圓形,具線形種臍,與稃合稱穀粒。花期7~8月;果期8~9月。

藥材性狀

稻芽稻芽

本品呈扁長橢圓形,兩端略尖,長7~9毫米,直徑約3毫米,外稃黃色,有白色細絨毛,具5脈。一端有2枚對稱的白色條形漿片,長2~3毫米,於一漿片內側伸出彎曲的鬚根1~3條,長0.5~1.2厘米。質硬,斷面白色,粉性,無臭,味淡。以身乾、粒飽滿、大小均勻、色黃、無雜質者為佳。

產地

栽培品。我國南部和中部地區廣為栽培。

入藥部位

植物的成熟果實經發芽乾燥的炮製加工品。

檢查

稻芽稻芽

出芽率取本品,照藥材取樣法(附錄ⅡA),分取對角兩份樣品至約10g,檢查出芽粒數與總粒數,計算出芽百分率。出芽率不得少於85%。 顯微鑑別粉末特徵:黃白色。①胚乳細胞含有澱粉粒,單粒呈不規則的多角形,邊緣尖銳,直徑2-10μm,偶見凹形臍點,層紋不明顯,復粒由多數單粒組成,全形多呈卵圓形。②外稃上可見單細胞非腺毛,長150-250μm。

理化鑑別(l)取本品粉末2g,加水4ml置乳缽中研磨,靜置片刻,吸取上層清液,濾過。濾液點於濾紙上,噴灑前三酮試劑,在100℃左右的供箱中,放置l-2min,呈現紫色斑塊。(2)取上述的水提取液,點於濾紙上,噴灑苯胺一鄰苯二甲酸試劑,在105℃烘5min,呈現棕色斑點。

化學成份:含蛋白質、脂肪油、澱粉、澱粉酶、麥芽糖(maltose),腺嘌呤(adenine),膽鹼(choline)以及天冬氨酸(asparticacid),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等18種胺基酸。

藥理作用:本品所含的β-澱粉酶能將糖澱粉完全水解成麥芽糖,α澱粉酶則使之分解成短直鏈縮合葡萄糖,但本品所含的α-和β-澱粉酶量較少,其消化澱粉的功能不及麥芽。

功能與主治

消食和中,健脾開胃。用於食積不消,腹脹口臭,脾胃虛弱,不飢食少。炒稻芽偏於消食。用於不飢食少。焦稻芽善化積滯。用於積滯不消。

名稱: 稻芽 漢語拼音: Dooya 英文名: FRUCTUS ORYZAE GERMINATUS 基原: 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稻Oryza sativa L.的成熟果實經發芽乾燥而得。將稻穀用水浸泡後,保持適宜的溫、濕度,待鬚根長至約1cm時,乾燥。 性狀: 本品呈扇長橢圓形,兩端略尖,長7-9mm,直徑約3mm。外稃黃色,有白色細茸毛,具5脈。一端有2枚對稱的白色條形漿片,長2-3mm,於一個漿片內側伸出彎曲的鬚根1-3條,長0.5-1.2cm。質硬,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淡。 檢查: 出芽率 取本品,照藥材取樣法(附錄Ⅱ A),分取對角兩份供試品至約10g,檢查出芽粒數與總粒數,計算出芽率(%)。 本品出芽率不得少於85%。 炮製方法: 稻芽 除去雜質。 炒稻芽 取淨稻芽,照清炒法(附錄Ⅱ D)炒至深黃色。 焦稻芽取淨稻芽,照清炒法(附錄Ⅱ D)炒至焦黃色。 性味: 甘,溫。 歸經: 歸脾、胃經。 功效: 和中消食,健脾開胃。 主治: 用於不飢食少。焦稻芽善化積滯。用於積滯不消。 用法用量: 9-15g。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中西藥分類: 中藥(藥材及飲片)

相關配伍

1、小兒消化不良,面黃肌瘦:谷芽9g、甘草3g、砂仁3g、白朮6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2、小兒腹瀉:炒谷芽9g、木香6g、訶子肉5g、葛根5g、通草2g。上藥水煎,日分2次服。對症加味:挾熱加白芍、黃芩:體虛加沙參、白朮:溢奶或吐清水加丁香、柿蒂。(《中國社區醫師》)

用法用量

煎服,9~15g。生用長於和中;炒用偏於消食。

鑑別用藥

稻芽、麥芽均具消食和中,健胃之功,主治米麵薯芋類食滯證及脾虛食少等。但麥芽消食健胃力較強;而稻芽力較弱,故稻芽更宜於輕證,或病後脾虛者。但二藥臨床常相須為用。

麥芽麥芽

古籍摘要

1.《名醫別錄》:“主寒中。下氣,除熱”。

稻芽稻芽

2.《本草綱目》:“消導米麵諸果食積。”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主要有效成分為澱粉酶,含量較麥芽低。尚含蛋白質、脂肪油、澱粉、麥芽糖、腺嘌呤、膽鹼及18種胺基酸等。

2.藥理作用:所含澱粉酶能幫助消化。實驗表明,谷芽可通過抑制肥大細胞組織胺釋放而具有抗過敏活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