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橡膠技術

種植橡膠技術,施肥時間是在冬季挖水肥溝,氮肥量是50%。

1、詳細操作

圖片 圖片

(1)施肥時間 第一次在冬季挖水肥溝施有機肥和過磷酸鈣,早春抽葉前施下全年氮肥量的50%。第二次在抽第二蓬葉前(6個月左右),寒害來得較早的墾區再施下全年氮肥量的50%,其他地區為30%。第三次在抽第三蓬葉前(9月份),寒潮來得較遲的墾區施下其餘20%的氮肥量。第四次在9-10月施鉀肥。 (2)割膠樹的施肥量: 施肥量最好通過葉片營養診斷結果,結合割膠樹是否塗刺激劑來確定。橡膠樹開割後,植株內一部分養分用於生長,一部分養分用於排膠、開花結果,一部分用於抽葉的養分,若落葉還土,可大部分歸還土壤。這樣,一般每株膠樹每年需要補充的養分,相當於硫酸銨1.8公斤,過磷酸鈣0.25公斤,氯化鉀0.8公斤左右。 一般施肥量參考表5-8: 表5-8 割膠樹的施肥量 (公斤/株/年) 肥料種類 不塗刺激劑膠樹 塗刺激劑膠樹 腐熟的有機肥 25-50 100 硫酸銨 0.5-1.5 1.5-2.5 過磷酸鈣 0.25-0.5 0.25-0.5 氯化鉀或硫酸鉀 0.1-0.2 0.15-0.25 (3)施肥方法: 有機肥施法: 溝施:肥料施於離樹基部1.5-2.0米處的肥溝,長1-1.5米、寬0.5米、深0.4米。此種施法有保水保肥、促進肥料分解和改良土壤的作用,但會傷害樹根,只宜在冬季進行。 床施:肥料施於離樹基部1.5-2.0米的淺床,長1.5-2米、寬1-1.5米、深0.1米左右。這種施法動土少,傷根少且能起到死復蓋及供肥的作用,全年均可以施。 帶施:即在萌生帶中間蓋1.5-2米寬的帶狀死復蓋,厚度應有15-20厘米。這種施法不動土,全年均可以施,肥帶能起到死復蓋不斷供肥的作用,但需肥較多,保肥能力較差。 化肥的施用方法: 溝施:尿素、硫酸銨、氨水等化肥應開溝施並馬上復土。尿素含氮量較高,每100克尿素施撒的面積應不少於0.3平方米,否則會造成燒根。 混施:過磷酸鈣應與有機肥混施,儘量減少與土壤的接觸面積,以避免磷被土壤固定。磷礦粉應與粘土混合施,儘量擴大與土壤的接觸面積,以促進磷的分解利用。其他化肥如硫酸銨、氯化銨、氯化鉀、硫酸鉀等可以除淨草後撒施在土壤上,後進行淺鬆土。也可以撒施在有機肥的上面,然後把有機肥翻到上面。 7、怎樣做到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必須做到: (1)看肥料的性質。 施肥應有機肥(壓青、牛欄肥等)為主,化肥為輔,施肥前除草,挖水肥溝結合壓青等,施肥與其他栽培措施要配合好。易溶解,流動性大的硫酸銨、尿素等要少量分多次施,淺溝蓋土。難溶解,流動性差的應施深些,近根尖施肥。磷礦粉、過磷酸鈣應與有機肥混施,但石灰、草木灰與尿素、硫酸銨等不能混合施用,否則氮素肥分將揮發損失。 (2)看土壤施肥。 注意平衡施肥,缺什麼給什麼,在保肥的基礎上施肥。土壤中肥分缺什麼就施什麼。如海南島除新開墾的森林地外,氮磷肥含量都不高,故要施氮磷肥才能速生高產;海南島土壤中含鉀肥較多,一般不要施鉀肥都可滿足膠樹生育的需要。但紅壤中含鉀量都很低,一定要施鉀肥。 (3)看氣候施肥。 溫度和雨量不僅影響橡膠生長,而且對微生物活動和養分狀態變化都有很大影響。如旱季施肥不易溶解,固定率和揮發率高,損失大,宜施水肥;雨季宜在晴天或雨後施肥即蓋土。大雨前或颳大風天,不宜施肥。否則易損失。 8、多施氮肥為何加重橡膠樹風害? 橡膠樹過多施用氮肥,增加樹冠受風面積。 氮肥能促進植物枝葉壯旺,甚至徒長。橡膠樹過多施用氮肥,膠樹一時吸收不了而揮發、滲透造成浪費,甚至還會因枝葉徒長,加重樹冠,增加受風面積,造成更重要的風害損失。某國營農場13隊,為使膠樹速生早割,在1976-1977年多施硫酸銨、尿素,橡膠樹確實枝繁葉茂,新發的枝葉更是鬱鬱蔥蔥,在1977年3號颱風,陣風10級,斷倒未開割幼樹一萬多株,占該類苗20%左右。而相鄰14隊,以營養診斷結果指導施肥,膠樹的生長既旺盛,又正常。14隊環境條件與13隊相似,3號颱風造成膠樹風害斷倒僅3%左右,膠樹風害斷倒14隊比13隊減少約17%。 9、生產上採用哪些防止“死皮”病的措施: a.合理調控采膠強度和刺激強度,使產膠與排膠保持動態平衡。在具體執行中不應過分強調增產;降低頻率,減少刀數,嚴格控制濃度和劑量;控制乾膠含量;實行淺割;按產膠潛力年變化規律合理安排強度;增施肥料;嚴格掌握“三看”割膠,即看氣候、看物候、看樹情割膠,及時調控刺激強度和采膠強度,做到合理割膠;抓住死亡前兆,排膠出現反常時應及時降低強度。 b.轉換割面,降低強度,陰刀割膠。 陽刀割膠通常低部位割線發現3級以上割線乾涸樹,即轉換到高部位樹皮采膠,採用短線低頻陰刀割膠,如↑S/4d/4。 c.外褐型的淺刨清理樹皮。 d. 塗防病藥劑。 在割線和割線上方2厘米寬的割面塗防病藥劑;或用刨刀刨除病皮並塗藥。即在高部位健康皮上垂直刮皮30厘米長、2厘米寬的塗藥帶,塗上複方微量元素或防死皮病藥物。 e.建立無叢枝病菌圃,一經發現及時燒毀。 10、施肥培潛與養樹割膠 什麼叫“一淺四不割”? (1)一淺:即在葉蓬穩定前、高產樹、高溫高產季節、乾旱、風大的天氣要淺割,割膠深度離形成層1.5-1.8毫米。 (2)四不割:是氣溫低於15℃時不割;第一蓬葉不穩定不割;雨後樹幹不乾不割;嚴重受災、病害的樹及死皮樹不割。在易發生條潰瘍病的林段割線在40厘米以下不割,但可轉高割線割膠。 冬季“一淺四不割”的實行,是保證膠樹長期高產穩產的有效措施。入冬以後,膠樹的生機減弱,養料的製造和膠乳的合成也相應地減少,冬季要適當淺割,即割離木質部1.5毫米左右。膠樹的光合作用在攝氏15度以下時大為減弱,在10度以下時就完全停止。加上高濕低溫的原因,有利於條潰瘍病的發生蔓延,以及排膠時間延長等關係,為避免產膠潛力和排膠強度的失調,減少死皮和割面病害的發生蔓延,所以要實行一淺四不割。 什麼叫“三看”割膠? 所謂“三看”割膠,即是看天氣、看季節物候、看樹情況割膠。 “三看”割膠的理由是:不同的物候、天氣、品種以及同一品種的不同植株,橡膠樹的產膠能力和排膠習性都有差別。在割膠強度,深淺和早晚等方面,要因時因種因樹制宜。譬如抽芽長葉,需要消耗大量的養分、水分,減少了橡膠合成的原料來源,就得適當淺割、輕割。特別是每年開割的物候,更要嚴格掌握好。以一株樹來說,一定要在新葉片充分穩定之後一周左右,才能開割。因為在此之前,膠樹體內所貯存的養料都用於越冬禦寒和枝葉生長,在新葉轉為深綠穩定後,才有新製造的養料供橡膠合成之用。如果過早割膠,由於養分的供給不足,使膠葉變薄、捲曲、發黃,光合作用能力差,將影響全年的產量。養樹割膠就是“三看”割膠。 怎樣看季節物候割膠? (1)根據季節物候制定割膠策略,割膠策略為穩緊超養。 穩:每年開割時要穩得住,要等第一蓬葉老化植株達80%以上才動刀開割。第二蓬葉抽葉至穩定前應少拿產量。據介紹,葉片尚未充分穩定就割膠比葉片充分穩定後一周割膠的,年產乾膠前者只為後者的80%-90%。 緊;要抓緊抓好產膠潛力大的旺產期,如海南那大地區為5-10月份要抓住好天氣,善於採用刺激手段進行適當挖潛。 超:生產計畫應立足於提前完成,在8月底以前宜完成年度計畫的60%以上,在冬季低溫來臨前超額完成任務。 養:在整個割膠過程中都要注意養樹。超額完成任務後應及時停割養樹,轉入冬管。 (2)根據季節物候決定開割期和停割期。 開割:橡膠樹的高產是要以葉茂為基礎的。在橡膠樹落葉期間割膠所得的膠乳是動用貯備糖而取得的,但橡膠樹抽葉時亦需要套用貯備糖。只有葉片生長老化後進行光合作用時,才重新為橡膠樹本身提供新的糖。因此,每年橡膠樹第一蓬葉生長的好壞對當年產量的高低關係最大,為了保證橡膠樹第一蓬葉生長好,不能提早開割,一定要待第一蓬葉老化後才能開割。一般以一個林段中有80%以上的植株葉蓬老化才開割,其餘的穩定一株開割一株。 停割:在冬季上午8時前溫度低於15℃時應臨時停割,若這種低溫持續3-6天,則當年全面停割。另外,一株樹若黃葉達一半以上,則應單株停割;一個林段半數以上的樹黃葉達一半以上,則當年全面停割。冬季停止割膠的時間,一方面決定於氣溫的高低,另一方面取決於葉片黃化的程度。當氣溫持續保持在15℃以上,橡膠樹黃葉量占全樹位的8%-20%時立即停割,這樣可減少對來年產膠潛力的影響。 (3)根據季節物候調節割膠深度和轉換割線。 橡膠樹一年之中的產膠能力隨季節物候的變化而進行弱—較強—較弱—強—弱的變化,在固定的割膠制度中,割膠深度也應隨之發生變化,一般是每年開割初期淺割,以後略深割,第二蓬葉抽葉時又淺割,待第二蓬葉老化之後,開始深割直到10月低溫來到,至膠乳長流,又淺割。這樣通過割膠深度的調節來達到養樹的目的,解決產膠與生長、產膠潛力與排膠強度之間的矛盾。海南那大地區,3-6月第二蓬葉穩定前淺割,離形成層1.5毫米;7-10月第二蓬葉穩定後深割,離形成層1.2毫米;10月以後淺割,離形成層1.5毫米。也可以採取3-4月淺割,5月深割,6月淺割,7-10月深割,11-12月淺割的割法。雲南墾區,一般3-4月上旬淺割,4月上旬至5月深割,6-8月淺割,9-10月深割,11月淺割。雲南地區則應提早一些時間轉高高線割膠。海南地區9月下旬開始,30厘米以下的低割線應轉高線割膠。 怎樣才能“保一促二”? “保一”是指保證第一蓬葉長好。“促二”是指促進第二蓬葉生長。要做到“保一促二”,必須做到根據一年中橡膠樹的產膠潛力的變化規律,採取相應的割膠策略。海南那大地區3-4月份抽第一蓬葉,開割時要穩得住,要等第一蓬葉老化植株達80%以上才開割,開始割膠時要淺割。第二蓬葉抽芽前適當施氮肥,6月份抽第二蓬葉時,抽葉期間適當淺割。 怎樣看天氣割膠? 看天割膠,主要是要根據天氣情況,來決定割膠時間,割膠順序和割皮厚薄。 (1)按早晨溫度及天氣情況決定當天割膠時間。 清晨氣溫19-24℃,相對濕度80%左右,靜風的氣候條件,有利於橡膠樹的產膠、排膠,膠工在天明前後割膠即可。高溫乾旱季節(海南一般是5-10月),對排膠不利,膠工應點燈於早上4時30分左右割膠,因此時氣候涼爽有利排膠。進入雨季之後,濕度較大,天明前割膠往往出現長流膠,容易引起死皮,應在天明時割膠。入秋以後,氣溫下降,也應在天亮後割膠。在低溫季節(11月後)因夜間氣溫較低,改為天亮後割膠。不然,長流嚴重,易得病害和死皮。入冬低溫到來,早晨氣溫低於15℃,必須停割。 (2)按天氣情況調整割膠深度和割樹皮的厚度。 濕度大,氣溫涼爽的天氣,排膠暢通,要適當淺割。高溫乾旱時,要適當深割和割皮厚一點。入秋之後,低溫來臨前則要淺割。雨天停割幾天之後的第一次割膠,樹皮要割厚一點,遇雨天沖膠的第二、三刀也應割厚皮。又如高溫乾旱或吹旱風時,割口容易乾,就應適當深割。 (3)按天氣情況變換割膠路線。 割膠路線關係到一個割膠樹位中開割的先後次序。一般每個割膠樹位中有高產樹和低產樹,可用變換開割的先後次序來調節排膠時間和發揮產膠潛力。 在點燈割膠季節的正常天氣時,割膠採用先割中產片→高產片→低產片的膠路割膠。 在炎熱或乾旱季節,割膠採用先割高產片→中產片→低產片的膠路割膠。 低溫季節割膠採用低產片→高產片→中產片;中產片→高產片→低產片;低產片→中產片→高產片三種膠路輪流割膠。 在炎熱或乾旱天氣,應先割高產樹和高產片,後割低產樹和低產片。 濕度大的涼爽天氣,可先割低產樹和低產片,後割高產樹和高產片。 低溫季節中,為了保護高產樹群的產膠能力,則應先割中產樹,再割高產樹,後割低產樹。 (4)掌握好雨後割膠 在雨季割膠時,要特別注意防止雨沖膠,故在陰天可能下雨的情況下,應先割低產樹。雨後割膠做到樹幹不乾不割。樹幹乾後先割高坡、向陽、通風、高割線片,後割其他膠樹。 (5)根據天氣掌握刀法。 通常割膠為平刀,高溫乾旱季節割膠為稍正刀,冬季低溫割膠稍為側刀。 怎樣看樹割膠? (1)根據品種(系)特性和植株特性確定割膠深度和頻率。 看樹割膠,是看樹的產量,樹皮和排膠狀況的差別,而採取不同的割膠方法。對高產品種或高產且又長流的橡膠樹,要適當淺割,如RRIM600應適當淺割,高產樹、長流膠樹適當淺割。因高產樹排膠性能好,如深割被切斷的乳管多,養分流失量大,容易出現營養虧損而死皮。乳管靠內的品種,要適當深割,如PR107、GT1適當深割。低產樹適當深割才能提高產量,低產樹深割些排膠性能差,不會出現長流,也不易死皮。 (2)根據乾膠含量、流膠時間確定割膠方法。 對乾膠含量低、流膠時間長的橡膠樹要淺割,或停停割割,或割線斜度小而較平緩。反之,割線斜度應稍大些,割的樹皮也應稍厚些。根據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試驗,開割以後的頭兩個月實行強割時,乾膠含量會迅速下降到26%以下,嚴重影響下半年產量和乾膠含量的恢復。因此,芽接樹刺激割膠,乾膠含量9月份以前不宜低於28%,10月份以後不宜低於26%。並以次作為“警戒指標”。當低於“警戒指標”時,應採取降低割膠頻率的辦法割膠,如該d/3為d/4或d/5,使休割期延長,有利於乾膠含量的恢復。 (3)根據植株健康狀況確定割膠強度。 遭受風、寒害的橡膠樹和非正常樹,應按復割標準,酌情恢復割膠和施用刺激劑。死皮樹要在處理後達到復割標準時,才能割膠。死皮前兆期,應停停割割;死皮擴展期、乾皮期應停割1-2周,同時增施速效肥料;低溫期要嚴格貫徹“一淺四不割”。 11、怎樣防治根病? (1)對紅、褐、白根病,可用挖、追、砍、刮、曬、管的方法處理。 為防止根病擴展蔓延,或在病區周圍開溝隔離,或對輕病樹及病區周圍的健樹淋灌十三嗎啉藥液或塗施十三嗎啉軟瀝青根頸保護劑。 (2)對紫根病樹採用深翻鬆土、增施有機肥料、排除積水等改善土壤環境條件的措施,增強膠樹生勢和抗病能力。 (3)黑紋根病樹一經發現較難挽救,主要應做好風、寒害後樹幹基部的傷口處理,特別是寒害爛腳部分的防腐塗封處理。 目前可用的毒樹劑有2,4,5-T正丁酯、2、4-D、百草枯和次氯酸鈉。配製藥液時加入1%-2%煮熟的木薯粉漿以增加粘性,延長藥效。塗藥前先用刀、斧砍去樹根的一圈樹皮,露出木質部,將藥液塗在剝皮部位。 12、割膠技術有何要求? (1)手、腳、眼、身要配合協調。 手、腳、眼、身四配合是指在割膠中手、腳、眼、身的姿勢要正確,要輕鬆自然地協調進行。手握穩膠刀,掌握行刀的方向,使刀不向上、下、左、右搖擺而順沿著割線斜度方向前進。腳要站在離樹適當的位置,自然地移步向前。眼睛要斜側看準接刀點。身體向側彎與眼睛自然配合行進。割膠是一種精細的技術性很強的手工操作。在膠園生產中,雖然其它撫管措施相同,但由於割膠工具和割膠技術不同,而產生相差懸殊的產量效果。 (2)做到“穩、準、輕、快”。 即拿刀穩,接刀準,行刀輕,割膠快。穩、準是基礎,是達到深度均勻、割面均勻、切片均勻的前提。要在穩、準的基礎上求輕、快,也就是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加快速度,中心是接刀準。通常,技術優良的膠工要比技術一般的膠工多產20%-30%的橡膠,而且傷樹少,耗皮少,樹皮再生速度快,橡膠樹產量高,經濟壽命長。 (3)達到“三均勻”。 即深度均勻,接刀均勻和切片厚薄、長短均勻。穩、準是達到三均勻的前提,要在穩、準的基礎上求輕、快,提高割膠效率。割膠操作切忌頓刀、漏刀、重刀、壓刀和空刀。良好的割膠技術應該既能挖掘橡膠樹產膠潛力,又能“刀鋒養樹”,做到產量高,傷樹少,耗皮少,再生皮恢復快,養樹好。割膠工具的優劣程度,操作的熟練水平,對膠樹的產量和健康狀況都有直接的影響。 13、什麼是割膠操作中的“十防止”? (1)防止刀柄對胸;(2)防止搖手;(3)防止頓刀;(4)防止漏刀;(5)防止重刀;(6)防止亂刀;(7)防止壓刀;(8)防止空刀;(9)防止以刀帶身;(10)防止差半步收刀。 14、怎樣使用膠刀? 為保證樹皮的規劃利用,獲得更高的產量,割膠時的下刀、行刀和收刀必須做到: (1)下刀夠深、整齊。 下刀是行刀的開始,下刀時左手要拿穩刀,刀背緊貼邊線,將膠刀路向外側,並以割線斜度相同的角度對準邊線向內插入至夠深,然後用後手的腕力輕快地向外前方位置轉出,同時前手食指配合向外擰出。前後垂線不要開得太深。通常,下刀時一刀即下夠深度,下刀切皮的厚度要與行刀切皮的厚度一致,以防止割線彎曲。下刀太深,將來再生皮會出現條溝。 (2)行刀穩準輕塊。 割膠時,要拿穩膠刀,看準割線,均勻輕鬆地推割,做到接刀準,用力輕,減少膠刀摩擦割口和割面,深淺厚薄適當,割片呈長方皮(有效皮占50%以上)。在穩、準、輕的基礎上,還要提高割膠速度,割得快。這不僅爭取在最有利排膠的時間內割完,而且輕快結合,減少對乳管口的摩擦。平時割膠應割平刀,高溫乾旱季節可割稍正刀,有利於排膠。十月中旬以後低溫期應割稍側刀,有利於防病。為防止跳刀,站位要適宜,行刀時刀背緊靠邊線,左手腕力要轉得輕快,右手食指配合向外擰轉,這樣可防止跳刀。 (3)收刀整齊夠深。 行刀至離前水線3-4厘米處時,挑1-2刀,然後將刀平穩地輕推至前水線,此時刀鋒頂已到前水線,但下刀翼仍未到,右手應稍放低,外腳跟相應稍向外側轉,使下刀翼與前水線平齊後就平口往外刮出,這樣收刀就會整齊夠深。 割高割線,當刀接近邊線時,眼睛看準刀的左翼,待左翼到達邊線後,把後手提高,使刀的左翼和右翼都到達邊線時才拉出,這樣收刀比較整齊,不會超過邊線。 15、怎樣割膠才能做到割面均勻? (1)行刀時前臂與刀柄要保持平直,用臂力推倒前進。行刀時應側身斜看接刀點,每刀都從三角點處接刀。 (2)刀翼靠割面的寬度保持約0.1厘米,這樣容易割出不明顯的小線條。 (3)膠刀只有前端2厘米長靠在割線上,用力的大小以靠穩為度,太重時則壓割面,當太輕時則容易往外飄出。 (4)要以身帶刀,即以身體向前傾的姿勢,跨步移動身體帶動膠刀前進,刀自然地跟著身走,刀與身保持平齊並進。 16、樹皮厚薄不均勻時如何割膠? (1)用慢連刀、挑刀、隨彎轉刀。 遇到小條溝時用慢連刀通過。遇到中條溝時用挑刀通過。遇到大條溝時,推刀採用一刀過彎的方法通過,即抓穩刀,使刀口沿著割面隨彎轉刀前進,中間不返刀。拉刀則應採用分段割的方法,先割下半段,再割上半段。 (2)割稍正刀、防止亂刀。 對再生皮厚薄不均勻的樹應割稍正刀。對傷瘤多、流膠又快的樹,則採用分段割法,先割下半段,後割上半段,這樣可以防止外流。如果割膠時行刀速度快而身體跟不上,就會出現把刀送到已經切過的位置上重切而產生碎片。克服碎片的方法是行刀時刀口要緊跟割面轉,看準接刀口接刀,一刀一片皮,防止亂刀,即不要做盲目的切片動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