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警團

稅警團

稅警總團是宋子文在1932年任財政部長期間建立的私人武裝。顧名思義,應該是一支用於緝私徵稅的非正規部隊。但是在宋子文的大力經營下,變成了一支連國民黨內甲級正規軍都無法比擬的精銳部隊。

簡介

在60多年前的抗日戰場上,馳騁著一支裝備精良、勇敢善戰的軍隊,這支軍隊就是抗日勁旅稅警團。稅警總團始建於1930年,起初是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宋子文在財政部下組建的一支用於緝私徵稅的非正規部隊,但官兵素質和武器裝備在當時卻堪稱一流。先後任總團長的溫應星、王庚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排以上軍官大都是留美少壯派。武器裝備由財政部自行採購,博採歐美軍事強國之長。稅警總團下屬6個團,總兵力達3萬餘人。1932年稅警總團正式建成後,因時局突變,並未在緝私徵稅方面發揮大的作用,而在抗日戰場上屢顯身手。  

歷史

抗戰勁旅稅警總團抗戰勁旅稅警總團

1932年5月,《淞滬停戰協定》簽訂後,稅警總團被調往江蘇徐州以東的海州地區整訓。整訓中,以孫立人團長為代表的一批智勇雙全的虎將脫穎而出。孫立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後留學於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回國不久被任命為稅警總團第四團團長。他結合中西軍事訓練方法,形成了一套與國民黨其他部隊截然不同的訓練方法,被稱之為“孫氏操典”,他訓練出的部隊能征善戰,成為一支初露鋒芒的勁旅。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變爆發。國民政府緊急調集軍隊,組織淞滬會戰。關鍵時刻稅警總團被編為兩個支隊,配屬負責上海市區防衛的張治中將軍的第9集團軍作戰,參加了戰鬥最為激烈的蘊藻浜、蘇州河以南等地的防禦戰。孫立人團長在蘊藻浜一線率部迎戰號稱是日軍最精銳師團的“久留米師團”。在稅警團官兵頑強抵抗下,“久留米師團”數萬日軍,在兩個星期內組織的7次強渡均被擊退,日軍傷亡過半,損失慘重。在10月30日的激戰中,孫立人團長身負重傷,被送往香港救治。由於在此役中孫立人指揮有方、作戰勇猛,受到了國人的廣泛稱讚,國民政府通令嘉獎。

1938年3月,傷未痊癒的孫立人團長受命於財政部,召集傷員、舊部5000餘人,重建稅警總團,並參加了武漢會戰。1941年,稅警總團被編為新38師,孫立人被任命為少將師長。經過孫立人的嚴格訓練,該師很快由“丙種師”晉升為“加強師”,並被編入中國遠征軍,開赴緬甸對日作戰。1942年4月上旬,英軍第1師在緬甸仁安羌一帶被日軍兩個聯隊包圍,彈盡糧絕,情況極其危急。孫立人奉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兼中印緬戰區總指揮史迪威將軍之命,親率一個團前往救援。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孫立人指揮部隊採取靈活多變的戰術,向敵人發起攻擊,打得日寇屍橫遍野。最終以不足1000人的兵力,擊退了數倍於己的日軍,解救英軍及美英新聞記者、傳教士等7000餘人,取得了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後的第一個勝利。孫立人的神勇舉世矚目,為表彰他的赫赫戰功,英國國王喬治六世授予孫立人“帝國司令”勳章,美國總統羅斯福授予他“豐功”勳章。

性質

成立伊始,在宋部長的偏好和熱情倡導下,稅警總團積極效仿美國財稅武裝組織體系,仍按陸軍編制裝備、訓練、執勤。由於身為財神爺的門生,加之洋人買辦為了能夠在華獲得較為穩定的投資環境,八國銀行集團也利用鹽稅的餘額經費對稅警有所撥款,因而總團一開始就天資獨厚,得到了最優良的裝備,器械素質甚至超過了當時中央最精銳的陸軍主力師。據老牌德國軍火代理商丁福成老先生回憶,1930年10月財政部宋部長親自簽約,一次性就為稅警總團購進了批量的德國測距儀、炮隊鏡、瞄準鏡、望遠鏡等等先進的軍用光學儀器。稅警總團還被認為是當時國內最先裝備有師屬戰車(英制vickers-carden-loyd輕型兩棲戰車)隊的單位。但據總團的作戰紀錄和黃杰將軍的資料,這種認為似乎頗為牽強。
歷來國府裝甲部隊史中有一種說法,認為1929年3月陸軍第一支裝甲部隊“陸軍教導第一師戰車隊”(第一任隊長張傑英中校,實際上也是一支師屬戰車部隊)建立時,從稅警總團手中接受了18輛vickers-carden-loyd。筆者對此甚感疑惑,其一:稅警總團當時可能尚未成立,即便成立了也是初始階段,闊氣到一下子給出18輛英國戰車的可能性甚小;其二:當時向外定購裝備主要由財政部負責。
歷來許多人都傾向將財政部——宋子文——稅警總團混為一談,本來戰車由財政部購進後再撥給教導第一師順理成章,但把稅警總團視為宋子文的親兵,再把宋先生視為財政部的化身,因而將正規渠道調撥的戰車當成是從總團身上擠出的油水也就合情合理了。不過,戰車運到後先讓總團開開眼界,再交給有關單位也是可能的;或許還有另外一種可能,當初財政部確實有意將總團裝甲化,但未能得到政府點頭,故將裝甲車交還政府調配。但有一點應該是沒有爭議的:稅警總團的裝備、經費、待遇遠比其他軍事或準軍事單位特殊 。
稅警總團建立以後,首任總團長是美國西點軍校1915級的高材生王賡;從有關資料分析,總團初成立時駐在上海,總團部設於徐家匯,下屬三個分團,第一分團(團長趙君邁)駐徐家匯,第二分團(團長古鼎華)駐南翔,第三分團(團長張遠南,一二八事變後由莫雄舊部劉天紹接任)駐閘北。總團還建有直轄的特務連、工兵連、通信連、迫擊炮連、衛生隊。由於總團配有德國裝備,當時還有8名德國顧問。
此後總團的架構迅速擴大,不久就設有自己的醫院(到1931年還擴大成總醫院)、修械所、迫擊炮營、炮兵營、通信營、輜重營等等單位,並含有號稱八大處(參謀處、副官處、軍需處、軍械處軍法處、軍醫處、顧問處、政訓處,後兩處是一般陸軍師沒有的)的管理單元,整個設定比一般的步兵師還齊全得多。顯眼齊備的架構加上不斷擴充的意向,難免使得宋子文先生長期被人懷疑可能有建立自己的御林軍的野心,甚至有人認為宋部長積極籌劃兵變。這種看法也並非毫無道理:首先,稅警總團作為裝備一流的武裝組織,卻不受國家的最高軍事權力機構節制;再則鹽務軍警是否有必要以比國防主力師還健全的架構建設,確實令人頗有質疑;況且根據中國的傳統,上下幾千年的掌勺者或有志掌勺者,都對軍事具有特別的興趣以及過人的敏感,不少甚至連正步或齊步都分得不太清楚的名人,同樣渴望能有顯赫的軍功流芳百世。

結局

淞滬會戰以後,殘破的稅警總團的財政來源也出現了問題,由於總團已劃歸第8軍,財政部認為其開銷費用應由軍委會負擔,因而斷絕了原有的撥款;但軍委會卻因戰事緊張,一時決定不了是否應將稅警總團保留,或者徹底改編為陸軍,也沒有予以足夠的款項。這種狀況一直拖到1938年2月3日,軍委會在顧祝同將軍等人的催促之下,才正式決定將稅警總團改編成陸軍第8軍第40師(暫隸第17軍團節制),現有官兵重新編成3個步兵團和一個補充團。
總團改編成陸軍後對原老稅警出身的官佐影響很大,陸軍戰時只能發縮水的國難餉,而稅警卻一直照原有的奉餉全額發放,這樣一來收入明顯少了一大截,此外中央陸軍的管理風格也和老稅警完全不同,於是許多老總團的人員都紛紛脫離第40師和第8軍。

按理說,本文所記的財政部稅警總團,在“享”年7年零4個月之後已經於1938年2月正式“壽終正寢”;但總團的血脈卻仍有多向的承襲,除了上述的第40師之外,還有一重要的分支就是孫立人將軍於該年初在長沙組建的緝私總隊。
1938年2月,孫立人將軍傷愈後從香港返回武漢,由於歷來和財政部關係密切,孫找到孔祥熙部長。鑒於原稅警總團已在淞滬會戰中損耗殆盡,財政部有意重組直轄緝私武裝,孫立即成了重組的最佳人選。孫立人自留美回國以後一直很得財政部的器重,卻對中央陸軍頗為不以為然,有此良機自然馬上辭去第8軍為他保留的“高參”職務,立即赴往長沙,利用清華內遷後的舊校址招兵買馬,重組財政部擬名的“緝私總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