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飲酒歌

秦王飲酒歌

11、棖棖,象聲詞,琵琶聲。 ”對曰:“齊人也,坐盜。 29、清琴:即青琴,傳說中的神女。

作者簡介

李賀(790~816),唐代著名詩人,漢族,河南福昌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 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祖籍隴西,生於福昌縣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

鬼才李賀鬼才李賀
。一生愁苦多病,僅做過3年從九品微官奉禮郎,因病27歲卒。李賀是中唐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重要人物。同名名人有1940年出生的當代英語教授等。

作品原文

秦王飲酒歌
唐 李賀
秦王1騎虎游八極2.劍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3蛀日4玻璃5聲.劫灰6飛盡古今平。
龍頭7再酒邀酒星8.金槽9琵琶10夜棖棖11,
洞庭12雨腳13來吹笙14,酒酣15嚼月16使倒行,
銀雲17櫛櫛18瑤殿19明,宮門掌事20報一更。
花樓玉鳳21聲嬌獰22,海綃23紅文24香淺清25,
黃鵝趺舞26千年觥27。
仙人燭樹28蠟煙輕,清琴29醉眼淚泓泓30。

作品注釋

1、秦王:秦始皇帝(公元前259年—前210年),秦莊襄王之子,傑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戰國末期秦國君主、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嬴姓,趙氏,名政(正),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故稱趙政、秦王政、秦王趙政、趙王政,然後世多稱之嬴政。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2、八極:八方極遠之地。《莊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淮南子·原道訓》:“夫道者,覆天載地,廓四方,柝八極,高不可際,深不可測。” 高誘 註:“八極,八方之極也,言其遠。”
3、羲和:中國的太陽女神,東夷人祖先帝俊的妻子,生了十個太陽。羲和傳說中為太陽駕車的神。《淮南子·天文訓》:“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注云:“日乘車,駕以六龍,羲和御之。因為有著這樣不同尋常的本領,所以在上古時代,羲和又成了制定時歷的人。
4、敲日:說他敲打著太陽,命令太陽快走。因太陽明亮,所以詩人想像中的敲日之聲就如敲玻璃的聲音。
5、玻璃:玉一樣的石頭,是一種晶瑩剔透的玉石,與玳瑁,珊瑚,都差不多。那時候沒有現在這種玻璃。6、劫灰:亦作“刦灰”。本謂劫火的餘灰。劫灰:劫是佛經中的歷時性概念,指宇宙間包括毀滅和再生的漫長的周期。劫分大、中、小三種。每一大劫中包含四期,其中第三期叫做壞劫,壞劫期間,有水、風、火三大災。劫灰飛盡時,古無遺蹟,則無古無今,是謂“古今平”。王琦認為這裡是借指“自朱泚、李懷光平後,天下略得安息。”“劫灰”典出《梁高僧傳》卷一《漢洛陽白馬寺竺法蘭》:“昔漢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問東方朔,朔雲不委,可問西域人。後法蘭既至,眾人追以問之,蘭云: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灰是也。”。7、龍頭:龍頭:銅鑄的龍形酒器。據《北堂書鈔》載:唐太極宮正殿前有銅龍,長二丈。又有銅尊,容四十斛。大宴群臣時,將酒從龍腹裝進,由龍口倒入尊中。
8、酒星:酒星:一名酒旗星。《晉書·天文志》說天上下班酒旗星,主管宴飲。借指善飲酒的人。唐 裴說 《懷素台歌》:“ 杜甫 李白與 懷素 ,文星酒星草書星。”
9、金槽:指飾金的琵琶槽。王琦匯解:“金槽,以金飾琵琶之槽也……古詩:棖影聽金槽。”
10、琵琶:是東亞傳統彈撥樂器,已經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最早被稱為“琵琶”的樂器大約在中國秦朝時期出現的。“琵琶”這個名稱來自所謂“推手為枇,引手為杷”(最基本的彈撥技巧)所以名為“枇杷”(琵琶)。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漢語裡對所有魯特琴族(又稱琉特屬)彈撥樂器的總稱。中國琵琶更傳到東亞其他地區,發展成現時的日本琵琶、朝鮮琵琶和越南琵琶
11、棖棖,象聲詞,琵琶聲。唐 王叡 《祠漁山神女歌》之二:“棖棖山響答琵琶,酒溼青莎肉飼鴉。”
12、洞庭:洞庭湖,位於中國湖南省北部,長江荊江河段以南,是中國第四大湖,僅次於青海湖、興凱湖和鄱陽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一說因湖面縮減,現次於鄱陽湖和太湖居於第三),面積2,820平方千米(1998年),原為古雲夢大澤的一部分,洞庭湖南納湘、資、沅、澧四水匯入,北與長江相連,通過松滋、太平、藕池,調弦(1958年已封堵)“四口”吞納長江洪水,湖水由東面的城陵磯附近注入長江,為長江最重要的調蓄湖泊,由於泥沙淤塞、圍墾造田,洞庭湖現已分割為東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幾部分,並退居第二。
13、雨腳:密集的雨點。這句說笙的樂音像密雨落在洞庭湖上的聲音一樣。
14、唆笙:喻飲酒。 宋張元乾《浣溪沙》詞題曰:“諺以竊嘗為吹笙雲。”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三:“竊嘗,嘗酒也……《織餘瑣述》云:‘樂器竹製者唯笙,用吸氣吸之,恆輕,故以喻竊嘗。’”
15、酒酣:比喻喝酒喝的正香的時候。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yì)王。王曰:“縛者曷(hé)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6、嚼月:大笑月,一種不將世事放入眼內的狂妄。大笑看人生。譏花噱月,嘲諷花,大笑月。
17、銀云:月光照耀下的薄薄的白雲朵。
18、櫛櫛:雲朵層層排列的樣子。
19、瑤殿:瑤是玉石。這裡稱宮殿為瑤殿,是誇張其美麗豪華。
20、宮門掌事:看守宮門的官員。
21、花樓玉鳳:指歌女。嬌獰:形容歌聲嬌柔而有穿透力。獰字大約是當時的一種贊語,含有不同尋常之類的意思。
22、嬌獰:宛轉而細弱。王琦 匯解引 吳正子 曰:“‘獰’當作‘儜’……儜,弱也,困也。” 宋 李綱《蚊》詩:“捨身施汝吾豈惜,逼耳最惡聲嬌獰。” 清 龔自珍 《戒將歸文》:“西見宛宛之弱妃兮,又嬌獰而誶汝。”
23、海綃:鮫綃紗。《述異記》雲出於南海,是海中鮫人所織。
24、紅文:海綃上繡的紅色花紋。
25、香淺清:清香幽淡的氣息。
26、黃鵝趺舞:可能是一種舞蹈。
27、觥:古代酒器,腹橢圓,上有提梁,底有圈足,獸頭形蓋,亦有整個酒器作獸形的,並附有小勺:觥籌交錯(酒器和酒籌互動錯雜,形容宴飲盡歡)。
28、仙人燭樹:雕刻著神仙的燭台上插有多枝蠟燭,形狀似樹。
29、清琴:即青琴,傳說中的神女。這裡指宮女。
30、泓泓: 淚水滿眶貌。猶言淚汪汪,淚眼盈盈

作品賞析

第一個部分前四句,直接讚揚梅聖俞是傑出的人才。
開頭兩句“聖俞翅楚材,乃是東南秀”,翅楚,高出眾薪的荊木。這裡把梅聖俞比作是傑出的人才。又因梅聖俞出身在“宣城”,宣城在皖東南,故說“東南秀”。 第三、四句“玉山高岑岑, 映我覺形陋”,接著,歐陽修又作一比,把梅聖俞比作高岑岑的玉山。玉山,秀麗山峰。岑岑,高高的。玉山高岑岑,高高的秀麗山峰。這山峰與自已之對照,自已覺得自行漸穢。梅堯臣是歐陽修官洛期間重要的詩友,歐陽修曾向其請教作詩,《書梅聖俞稿後》云:“余嘗問詩於聖俞,其聲律之高下,文語之疵病,可以指而告余也……”這當然是歐陽修的自歉之詞。
第二個部分中間四句,以屈原的《離騷》作比,進一步讚揚梅聖俞高潔的人品。
第五、六句“離騷喻香草,詩人識鳥獸”,寫屈原在《離騷》中的把賢德之人比作香草,把惡禽、臭物以比奸佞之人,屈原能明辨善惡是非的。接著,第七、八句“城中爭擁鼻,欲學不能就”,詩人更加歉遜,說向梅聖俞學習都學不像。歐陽修這裡先用典“擁鼻吟” 。《晉書·謝安傳》云:“安本能為洛下書生詠,有鼻疾,故其音濁,名流愛其詠而弗能及,或手掩鼻以效之。”這裡比喻自已東施效顰,要學還學不像。
第三個部分最後兩句,再深入寫梅聖俞的人格。
第九、十句“平日禮文賢,寧久滯奔走”,寫了對友人、對家人的禮儀與態度。梅聖俞寫歐陽修等,喜歡交結朋友,他們在洛陽有七位文人朋友,歐陽修曾作有“七交”詩,梅聖俞與歐陽修一樣,對他們交往,禮賢下士。當時洛陽已成為詩人、文人的中心,文學史上所說的宋代詩文革新,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從此以後,歐陽修與梅聖俞仕途上互相關照,詩文上互相唱和,真正成了莫逆之交。梅聖俞而16歲鄉試未取之後,由於家庭無力供他繼續攻讀再考,就跟隨叔父到河南洛陽謀得主簿(相當於現今的文書)一職,連任三年主簿之應後例升知縣,然而他沒有,故歐陽修說“久寧”,後又在孟縣、桐城縣連續擔任主簿職務。任德興縣令、知襄城縣,監湖州鹽稅,簽署忠武、鎮安兩軍節度判官,監永濟倉,仍然為事業而奔走。“滯奔走”即寫這段經歷。梅堯臣入仕之後,曾胸懷大志,抱有遠大抱負,他原名“聖俞”,後改“堯臣”,意為立志要做個聖明君王的賢臣,他一度被冷落,但他沒有遇到聖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