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跽坐陶俑

秦代陶塑珍品。陝西臨潼秦始皇陵東側上焦村出土。

秦代陶塑珍品。陝西臨潼秦始皇陵東側上焦村出土。計九件。跽坐陶俑腦後梳圓形發髯,面象清俊,有髭鬚,著右衽交襟長袍。出土時,須、面、手和袍上局部留有顏色:黑髮,面和手為深粉紅,袍粉綠或紅色,袖口為紫、綠等色。俑高66―72厘米。製法:頭、手和身軀分別製作後套合而成。在頸部,發現刻有“甲”“五”兩字,“甲”字在後頸,“五”字在前後模的合縫處,估計為合模用的標誌符號。出土的跽坐俑,有的與馬同坑,說明跽坐俑是掌管馬廄和飼馬的人員。作風寫實,刻劃簡練,造型樸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