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庸調法

租庸調法為唐代前期的稅收制度。按照該法規定,凡是受田農民應當向國家負擔租庸調。租指的是指丁男每年交納粟二石或稻三石。

是唐代前期的稅收制度。依照該法規定,凡受田農民應向國家負擔租庸調。租是指丁男每年交納粟二石或稻三石;調隨鄉土所產,丁男每年交納絹、麻、布等若干;庸是丁男每年應服的勞役二十天,如不去服徭役,則可以折成絹、布代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