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多瓦歷史中心

科爾多瓦歷史中心

科爾多瓦歷史中心位於西班牙塞哥維亞東北約130公里,瓜達爾基維爾河北岸在通往大西洋的安達盧西亞大道旁邊。古城靠近莫雷納山脈,附近有許多通向梅塞塔高原的公路,古城周圍是一片豐美的農作物平原。城市建立於公元前206年被羅馬人征服前,科爾多瓦屬於西班牙迦太基帝國的一部分。歷史上一直是政治和文化中心,現為科爾多瓦省省會。198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之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科爾多瓦歷史中心科爾多瓦歷史中心建築群
中文名稱:科爾多瓦歷史中心

英文名稱:HistoricCentreofCordoba

類別:文化遺產

所屬地區:西班牙

入選時間:1984-1994

世遺評價:從13世紀起,科爾多瓦對西方穆斯林藝術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並對19世紀的新摩爾藝術形式的發展產生了影響。科爾多瓦歷史中心是科爾多瓦哈里發王國文明不可替代的見證。科爾多瓦歷史中心同時也是伊斯蘭建築值得仿效的一個範例。

發展歷史

科爾多瓦歷史中心科爾多瓦歷史中心晚景
公元8世紀,摩爾人占領了西班牙,於是科爾多瓦進入了它的鼎盛時期,在這段全盛時期中,城中建起了約三百座清真寺,數不清的宮殿和公共建築以與君士坦丁堡、大馬士革和巴格達的輝煌繁榮相媲美。公元13世紀,西班牙國王費爾南德三世時期,科爾多瓦大清真寺被改建成大教堂,一些新的防禦性建築也建了起來,特別著名的有基督教國王城堡和卡拉奧拉高塔要塞。

科爾多瓦的繁榮時期始於8世紀,當時摩爾人占領西班牙。在這段全盛時期,約三百座清真寺,數不清的宮殿和公共建築在君士坦丁堡、大馬士革和巴格達競相建起,爭奇鬥豔,宏偉壯麗。13世紀西班牙聖·費爾南德三世時,科爾多瓦大清真寺被改建成大教堂,一些新的防禦性建築也建起來,特別著名的有基督教國王城堡和卡拉奧拉高塔要塞。

公元711年,阿拉伯人占領了科爾多瓦城。公元756年,科爾多瓦城達到了繁榮時期,建立了白衣大食王國,以商業繁榮,文化發達而著名,當時這裡被譽為“世界的寶石”。在科爾多瓦城的鼎盛時期,它與巴格達、君士坦丁堡並列為世界三大文化中心,成為伊斯蘭世界中著名的大都市。大清真寺、羅馬橋和數不清的宮殿和公共建築在此競相建起,爭奇鬥豔,宏偉壯麗。198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科爾多瓦歷史地區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羅馬人到達科爾多瓦後,在城市四周建造了堅固的地基。公元第一個千年伊始,科爾多瓦成為西班牙轄區和羅馬安達盧西亞行省的首府。572年西哥特人入侵後,科爾多瓦成為統一西班牙首都托萊多的附屬地區。711年摩爾人侵入後不久,科爾多瓦變成穆斯林占據下的西班牙首府。756年,大馬士革倭馬亞王朝的最後繼承人阿卜杜勒-拉赫曼在此定都,自稱統治者。科爾多瓦城的傑作大清真寺,是西班牙地區最輝煌的東方文化紀念建築。10世紀時,由於獲得哈里發王國的地位,科爾多瓦經歷了一段繁榮時期。作為西方人口最繁盛的城市,科爾多瓦成為伊斯蘭世界最強盛的首都,鼎盛時期清真寺多達300所。11世紀,哈里發王國政治上分裂為兩派。穆拉比兌教派和柏柏爾教的創始派,一神論教派,12世紀時雙方重新和解。1236年,費迪南三世趕走了摩爾人,並且因加盟信奉基督教的卡斯蒂利亞王國,致使科爾多瓦陷入長期衰落。在查理五世統治時期,皈依基督教的大清真寺被改造成一座教堂。

城市結構

科爾多瓦歷史中心特色住宅
科爾多瓦歷史中心保留了中世紀的規劃和街道狹窄的奇特布局,廣場,大街,漂亮的水池和精巧的花園巧妙地融入城市景觀。城市依傍蜿蜒的河岸建立起來。羅馬橋在歷史上為廣大地區提供了交通便利,至今提醒人們注意,科爾多瓦的地理位置是何等重要。同城市布局一樣,科爾多瓦的當地建築使我們想起摩爾人統治的年代。在柵欄圍攏的庭院四周建造的房屋之外,各種紀念建築為城市的各個歷史時期提供了見證:羅馬帝國遺蹟,摩爾人建造的尖塔和阿爾莫多瓦爾大門猶太教堂,以及各種基督教紀念建築,包括重建的阿爾卡爾,卡拉霍拉塔樓,無數的慕達爾教堂和哥德式建築傑作。

清真寺-天主堂和羅馬橋是顯現歷史名城的主要標誌。入選1984年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科爾多瓦大清真寺,在1994年按同一標準擴充到整個科爾多瓦歷史中心當中。由於其宏大的規模和不斷進行的內部改善,使科爾多瓦歷史中心取得了獨一無二的藝術成就。從13世紀起,科爾多瓦對西方穆斯林藝術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並對19世紀的新摩爾藝術形式的發展產生了影響。科爾多瓦歷史中心是科爾多瓦哈里發王國文明不可替代的見證。科爾多瓦歷史中心同時也是伊斯蘭宗教建築值得仿效的一個範例。

當地特色

科爾多瓦歷史中心大教堂內部
西班牙的科爾多瓦歷史中心迄11世紀初為止是伊斯蘭教主要都市之一,當時市內清真寺林立,高達數百,文化燦爛輝煌,盛極一時。現在為工業城市,並且是附近小麥、橄欖、葡萄等農產品的集散地。科爾多瓦與格拉納達、塞爾維亞鼎足而立,是南部安達路西亞地區的三顆珍珠。昔日曾為回教王國首都,回教徒曾在此地興建了300座以上的清真寺及宮殿,成為當時歐洲最大的都市及學術中心。科爾多瓦的繁榮時期始於8世紀,當時摩爾人占領西班牙。在這段全盛時期,約三百座清真寺,數不清的宮殿和公共建築在君士坦丁堡、大馬士革和巴格達競相建起,爭奇鬥豔,宏偉壯麗。13世紀西班牙聖·費爾南德三世時,科爾多瓦大清真寺被改建成大教堂,一些新的防禦性建築也建起來,特別著名的有基督教國王城堡和卡拉奧拉高塔要塞。

到13世紀,王國漸漸勢微,在1236年時在基督教的卡斯提爾王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回本市,從此回到了基督徒的統轄天下,但並沒有能夠完全清除伊斯蘭人和猶太人對這裡的影響。只要穿過白色房屋連綿不斷的猶太人區,往清真寺方向走上一段,就可以深深的感受到這裡的猶太文化和伊斯蘭文化氣息。

科爾多瓦歷史中心保留了中世紀的規劃和街道狹窄的奇特布局,廣場,大街,漂亮的水池和精巧的花園巧妙地融入城市景觀。城市依傍蜿蜒的河岸建立起來。羅馬橋在歷史上為廣大地區提供了交通便利,至今提醒人們注意,科爾多瓦的地理位置是何等重要。同城市布局一樣,科爾多瓦的當地建築使我們想起摩爾人統治的年代。在柵欄圍攏的庭院四周建造的房屋之外,各種紀念建築為城市的各個歷史時期提供了見證:羅馬帝國遺蹟,摩爾人建造的尖塔和阿爾莫多瓦爾大門,猶太教堂,以及各種基督教紀念建築,包括重建的阿爾卡爾,卡拉霍拉塔樓,無數的慕達爾教堂和哥德式建築傑作。

主要景點

科爾多瓦歷史中心坦蒂里亞斯廣場
以清真寺為中心的城市一角,集中了科爾多瓦歷史中心的大多數觀光景點,與此相比,城市的中心位於坦蒂里亞斯廣場(PlazaDeLasTEendillas)附近。這個廣場的正中間立著一尊銅像,而廣場的周圍則是銀行和餐廳集中的區域,從這裡延伸出去的JoseCruzConde和CondeDeGondomar兩條大街上,終日是來購物的熙熙攘攘的人群。

清真寺
8世紀中葉開始動工,其規模僅次於麥加的阿卡巴大寺院,成為伊斯蘭教中心,當時可以一次容納2萬多信徒。數世紀後,卡洛斯五世在寺院的中央設定了文藝復興式的教堂,從而形成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並存的一種特殊氣氛的建築物。進入了以穆德哈爾樣式的雕刻所構成的免罪之門(PuertadelPerdon),就是橘院(PatiodelosNaranjos)了。經過這裡的橘子樹與椰子樹,再進去便是椰樹枝之門(PuertadelasPalmas),內部林立著數百根以大理石及花崗岩做成的圓柱,支持著粗大的紅色線條紋彩的拱門,構成一種幻想空間。

阿爾卡薩城(Alcazar)
阿爾芳索十一世於14世紀將之改建,曾經是基督教徒統治時代的國王的宮殿,還被作為對異端學說進行審判的宗教裁判所使用過。在這裡可以看到很多美麗的庭園和古羅馬時代的彩色鑲嵌瓷磚等展品,從承包的高塔里還可以看到古羅馬時代修建起來的古羅馬橋,不過這座橋曾經被戰爭毀壞過,現在人們能看到的已經是經過了歷代修繕以後的面貌了。

猶太人區(BarriodelaJuderia)
安達路西亞獨特的狹窄街道,那白牆的房屋,各家美麗的院子,任何人都會為之陶醉。繪畫的磁磚、噴水池、觀葉樹與花木的盆景、鐵欄桿,每樣都裝飾得十全十美。在此附近有一所陳列著名鬥牛士馬諾列德遺物的鬥牛博物館(MuseoTaurino),院子的周圍排列著ElZoco(摩洛哥集市)的民藝店,以及14世紀具有穆德哈爾風格的猶太教教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