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業孵化器博物館

科技企業孵化器博物館

科技企業孵化器博物館展示了我國孵化器事業從概念引進、創建、發展、壯大的全歷程,是集收藏、展示和交流於一體的開放性多功能平台。全館1000平方米,由影像區、展示區、電子資料查閱區、人文區、閱覽區、風投服務區及休閒區構成,套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可使參觀者回顧孵化器的昨天,感悟孵化器的今天,思考孵化器的明天。

基本信息

簡介

25年前,中國首家孵化器——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者中心(原名,現更名為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
科技企業孵化器博物館科技企業孵化器博物館
在武漢丁字橋誕生,仿若一縷溫暖的陽光,為在創業中獨自掙扎的企業帶來生機。
天使投資人相比,科技孵化器不僅要為創業者提供資金和建議,更要提供基礎設施、人員、法律服務等方方面面的服務。可以說,科技孵化器不是“天使”,勝似“天使”。
25年間,科技企業孵化器這個舶來品在中國落地開花,碩果纍纍。截至去年底,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已達1034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388家,數量位居世界第二,孵化場地面積和在孵企業數量為世界之首。本報記者馬秀佳陳晴通訊員尹兆奇
為紀念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者中心成立二十五周年,國內首個科技企業孵化器博物館在漢建成,並於昨日上午9時許,由國家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宣布正式開館。
該館位於東湖高新區創業街,屬於專業性博物館。館內分為上下兩層,由影像區、展示區、電子資料查閱區、人文區等構成,主要展示我國孵化器概念引進、創建、發展、壯大的25年曆程。

科技孵化器

1959年,世界上首個科技企業孵化器“貝特維亞工業中心”由美國人約瑟夫·曼庫索在紐約貝特維亞創建,該孵化器為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服務,培育科技創業者,一時間成為培育中小型科技企業的搖籃,快速在歐美普及。
28年後,孵化器概念首度被引入中國。1987年6月7日,武昌丁字橋路108號的簡陋小院裡,誕生了中國首家孵化器——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者中心。
很快,這一模式在武漢推廣開來。目前,武漢市已建成65家企業孵化器,共有226萬平方米孵化場地,在孵企業實現技工貿總值達到256億元,上交稅收15億元,吸納就業人員12萬人,是全國孵化器行業的排頭兵。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武漢各類科技孵化平台數量將達到100個,新增5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推行專業孵化+創業導師+天使投資的孵化模式,培育5家左右從孵化器畢業的上市科技公司。通過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培育,使25-30家科技企業進入上市綠色通道,加速科技創業企業的快速成長。
孵化器還在全國遍地開花。截至去年末,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已達1034家,在孵企業超過6萬家,4萬家科技企業從孵化器畢業,164家成功上市。按照《國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十二五”發展規劃》,到2015年,全國孵化器數量將達到1500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達500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