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統治

《科學的統治》是2006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史蒂夫·富勒。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作者:(英)史蒂夫·富勒譯者:劉鈍史蒂夫·富勒(SteveFuller),1959年生於

科學的統治

美國紐約,先後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系和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學習,1985年在美國匹茲堡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獲得博士學位。1994年任英國達勒姆大學社會學和科學政策教授,1998年起至今任英國沃里克大學社會學教授。富勒的研究成果體現在他的多部專著和發表在《社會認識論》等刊物上的一系列論文之中。除本書外,他已出版的著作還包括《科學認識論》(1988)、《科學哲學及其不滿》(1989)、《哲學、修辭與知識的終結》(1993)、《科學》(1997)、《托馬斯.庫恩:我們時代的一種哲學史》(2000)、《知識管理的基礎》(2002)、《庫恩對波普爾:科學精神的爭論》(2003)和《知識分子》(2005)等。他也對“李約瑟問題”進行過研究。

目錄

中文版序言

導言

第一部分 科學探究的政治條件與物質條件

1 科學作為開放社會及其意識形態之變形

1.1 簡介:開放社會的科學:策略

1.2 作為一種開放社會政治哲學的共和主義

1.3 共和主義難以捉摸的實毒基礎

1.4 從共和主義到自由主義的光滑斜面

1.5 作為科學治理之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科研倫理

1.6 共和主義的關健戰略:徵收社會遺產稅以支持平民

2 等級在科學治理範圍內的作用

2.1 實驗社會的思想

2.2 黑格爾對這一思想的報復

2.3 科學超出其知識目標的發展意味著什麼

2.4 大民主和大科學的不可駕馭:盧梭與費耶阿本德的觀點

2.5 對大科學問題的不充分哲學解

2.6 一個不充分的教育解:科學素養

第二部分 作為科學治理場所的大學

3 歷史上大學與知識生產的互相依存

3.1 晦澀的大學社會價值:靠它不能生存,沒有它也無法生存

3.2 在什麼意義上大學對知識生產的控制可能被削弱

3.3 不同時代的學術環境:從修道院哲學家到被圍困的管理者

3.4 作為反大學運動雛形的改革與啟蒙

4多元文化主義對學術完整性的挑戰,或兩個教派的故事

4.1 大學的當代救贖:多元文化主前史

4.2 多元文化主義對大學啟蒙傳統的顛覆

4.3 女性認知方式對婦女有什麼用 ——以及多元文化主義者面臨的其他一些尷尬問題

5 作為資本主義最後疆界的大學,或在一個複雜的世界進行啟蒙的黯淡希望

5.1 大學尋求對共和主義的認同:啟蒙的失落

5.2 作為後啟蒙時代學術意識形態的複雜性

5.3 “知識社會”中缺乏天職感的科學

5.4 “我被引用,所以我是”:當代學術圈的承認政治學

5.5 作為自我犧牲意識形態的科學的“計量經濟”

5.6 在一個複雜世界中掩飾衰敗的進化論

第三部分 科學的世俗化與科學政策的新政

6 作為科學之淨化者與勸俗者的社會學

6.1 科學:從世俗化的主體到客體

6.2 當代美國對科學神聖空間的重新劃分

6.3 科學史合法功能的還俗

6.4 作為大學政策的世俗化:走向一種新的禁慾主義?

7 未行之路:再訪原始的新政

7.1 新政科學政策的興衰

7.2 更新新政的時代?學術勞動的去技能與臨時雇用制

7.3 冷戰科學政策其他途徑的繼續:經濟競爭

8 一個新科學憲章的要素

8.1 簡介:兩種立憲模式

8.2 表現科學:從“利益滲漏”效應到工作場政綱

8.3 三種促使科學民主化的策略

8.4 一個通過立法使科學成為民主政體的建議樣板

8.5 結論:是否存在無限制的“犯錯權”

參考文獻

漢英名詞對照表

譯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