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時報

科學時報

原《科學時報》(2012年復名為《中國科學報》)是一份全國性的大型科技類主流媒體,創刊於1959年1月1日的《科學報》。該報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同主辦。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主管:中國科學院
主辦: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出版:科學時報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一條乙3號
郵編:100190
出版周期:每周5期(星期六、星期日不出版)
國內統一刊號:CN 11-0084
郵發代號:1-82
定價:0.80 元
年訂價:198 元(自2011年起,年訂價調整為228 元)

訂報方式

1. 到當地郵局訂閱 2. 通過各地記者站訂閱
3. 北京訂戶可通過報社訂閱
4. 大宗訂戶匯款至科學時報社帳號,報社代為訂閱

詳細信息

科學時報社一直致力於打造中國第一科學傳媒,同時還出版有《網路報》、《科學新聞》雜誌和《科學新生活》雜誌。
主辦科學網,承辦中國科學院官方網站中文版,並主辦中國科學傳播研究所
科學時報社是中國較早與國際科學傳媒界展開合作的中國媒體。早在1995年5月,《科學時報》(當時為《中國科學報》)就與世界著名雜誌《科學》(Science)達成合作協定,作為《科學》在大陸地區唯一一家得到合法授權的媒體,譯介每周最新一期《科學》上發表的重要成果,刊登在“科學快訊”欄目中。該欄目當時迅速成為中國科學界了解世界科學最新進展的一個重要途徑。此後,《科學》進一步授權《中國科學報》可以免費使用和選擇編譯《科學》的線上內容,刊登在“科學此刻”欄目中。由於這兩個欄目的巨大成功,《科學時報》社與《科學》雜誌社十多年來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
從1998年初開始,另一家世界領先的科學雜誌《自然》(Nature)也開始與當時的《中國科學報》開展合作。目前,《科學時報》開闢有兩個欄目“ 自然要覽”與“自然子刊綜述”,每周介紹《自然》及其系列雜誌發表的重要科學成果。2003年12月和2004年11月,科學時報社協助《自然》雜誌出版發行了名為《中國之聲》的兩期特刊。

近年發展

近幾年來,科學時報社開展了與國外科學傳媒界的諸多合作,努力拓展報社的國際視角。報社記者除了經常活躍於有關科學傳播和科學新聞的國際學術場合,還先後了採訪和介紹國際大型的科學出版集團,如愛思維爾(Elsevier)、施普林格(Springer)等,以及出版有SCI的科技信息所(ISI),對各個國際科技組織負責人、世界著名科學家進行了重點報導。應該說,科學時報社已經成為國際科學傳媒界尋求與中國合作的首選夥伴之一。
2011年12月27日舉行《中國科學報》復名儀式暨院士名家迎春書畫展上表示,原《科學時報》將於2012年1月1日起復名為《中國科學報》,與此同時,《中國科學報》無線手機終端也正式上線。

發展歷程

1959年1月1日,由郭沫若倡導創辦的該報當時定名《科學報》。
“文革”期間,停刊。
1979年11月2日,復刊。
1989年1月,更名為《中國科學報》。
1999年1月1日,更名為《科學時報》。
2012年1月1日,使用復名《中國科學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