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大觀園

科學大觀園

美國宇航局在“新視野”號探測器將於2月28號與木星擦肩而過,一些關於木星的秘密有可能被揭開。


美國宇航局:“新視野”號即將飛越木星

美國宇航局在“新視野”號(曾譯“新地平線”號)探測器升空一周年之際發布最新訊息說,該探測器即將飛越木星

木星旁的“新視野”號探測器(紅圈所示)木星旁的“新視野”號探測器(紅圈所示)

,雖然只能對木星“匆忙一瞥”,但它獲取的信息將有助於科學家進一步認識木星的大氣層、環系統及其衛星。

當地媒體19日援引項目科學家的話說,“新視野”號於2006年1月19日升空,歷經整整一年的飛行,跋涉近8億公里,現在已飛到木星的“地界”。預計它將於2月28日與木星擦肩而過,最近時距離木星只有230萬公里。

“新視野”號與木星的這次近距離接觸將為天文學家提供一個絕好觀測木星的機會。木星這顆巨型氣態行星具有活動劇烈的大氣層及磁場,另外它奇特的環、衛星系統以及“大紅斑”、“小紅斑”兩處風暴系統也是科學家一直關注的熱點。

此前,也有幾個探測器曾造訪過木星,包括“伽利略”號、“卡西尼”號,但這次“新視野”號攜帶的7大件科學探測儀器是迄今最為複雜的高端行星觀測設備。科學家說,“新視野”號將對木星進行700多項的科學觀測。

木星只是“新視野”號漫漫旅途中的一個“驛站”,它最終的目的地是遙遠的冥王星。“新視野”號飛越木星主要是藉助這顆太陽系最大行星的引力提速。科學家說,飛經木星可使“新視野”號的飛行速度每小時增加約1.45萬公里。告別木星後,“新視野”號將以8.4萬公里的時速飛向冥王星。

項目首席科學家艾倫·斯特恩說,借力木星提速,可使“新視野”號的冥王星之旅縮短3年。“新視野”號雖然是人類迄今發射的速度最快的太空探測器,但也要到2015年7月才能最終飛抵寒冷的冥王星。新華網華盛頓1月19日電(記者張忠霞)

美國最先進間諜衛星 剛發射就神秘失蹤

太空中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太空中的“新視野”號探測器

美國的間諜衛星神秘失蹤了!而且這一顆還是美國眾多“太空耳目”中最先進的一個。據路透社1月11日報導,美國國防部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和另一名訊息靈通人士透露,美國一顆於2006年底發射上天、價值達數億美元的間諜衛星在太空中出現故障,現在已不知所終,地面控制中心的人員也無法與它取得聯繫。美國的間諜衛星一向籠罩著神秘的光環,因此這一訊息突然披露,立即再次吸引了人們對美國間諜衛星的關注。

昂貴衛星神秘失蹤

美國防部官員表示,該衛星應該是出現了重大問題,可能是多個系統同時失靈。另一名掌握內部訊息的靈通人士則透露,該枚衛星實際上已經“完全失敗”,數億美元已是打了水漂。對於衛星出現故障的原因,這名訊息人士指出,並無跡象顯示該衛星是受到恐怖分子襲擊而受到損毀。

哈佛-史密斯天體物理中心的天文學家喬納森·麥克道爾推測認為,這顆衛星應該是美國最新發射上天的一顆間諜衛星,代號為L-21,是目前性能最先進的偵察衛星。這顆衛星於美國東部時間2006年12月14日下午4時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整個發射過程一直保持著神秘感,所有相關機構均表示這是一顆秘密衛星,而不願透露其真實用途。這顆衛星在發射58分鐘後,進入距離地球350公里的低軌道運行,美國國家偵察辦公室和負責衛星發射的聯合發射聯盟當即宣布發射成功。

路透社稱,這次衛星故障將會對美國間諜衛星的發展計畫造成重大打擊,美國近幾年來一直在大力開發性能更加先進的下一代間諜衛星,這顆衛星就使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其上天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試驗和展示這些新成果。

美國間諜衛星有四大類

美國“關注科學家聯盟”組織此前公布的全世界衛星資料庫顯示,目前正在環繞地球飛行的共有795顆各類衛星,而其中一半以上屬於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它所擁有的衛星數量超過了其他所有國家擁有數量的總和,達413顆,軍用衛星更是超過了90顆。據美國“太空”網站分析,在這些軍用衛星中,有近50餘顆各種類型的間諜衛星,美國是世界上擁有間諜衛星數量最多、衛星性能最先進的國家。這些間諜衛星一般分為照相偵察衛星、電子偵察衛星、飛彈預警衛星和海洋監視衛星4大類。

照相偵察衛星被稱為美國的“太空之眼”,目前主要有“鎖眼”系列光學成像衛星和“長曲棍球”雷達成像衛星等。其中最先進的“鎖眼-12”衛星圖像解析度高達0.1米,據稱可以清楚地看到地面報紙上的大標題,號稱是世界上目前最先進的光學成像衛星。電子偵察衛星被稱為美國的“太空之耳”,目前主要有“大酒瓶”、“摺疊椅”等衛星,主要是截獲和監聽對方無線電通話以獲取重要情報,以及通過截獲相關國家的無線電信號確定對方的雷達位置和性能等。飛彈預警衛星主要用來監視飛彈的試驗和衛星發射情況,並能對核爆炸進行評估,號稱是美國反導系統的“眼睛”,目前主要包括8顆“國防支援計畫”飛彈預警衛星。海洋監視衛星有“海上諜影”之稱,目前所使用的是“白雲”系列海洋監視衛星,主要採用電視攝像、紅外探測器、雷達等設備,對海上艦船的活動情況進行監視和跟蹤定位。

美國間諜衛星功勞不小

美國的情報部門非常相信和依賴間諜衛星的作用。而實際上,間諜衛星一直以來確實也為情報部門立下了諸多汗馬功勞,在各種情報獲取手段中也是最為風光的。

美國開展反恐戰爭以後,美國的間諜衛星更是上了反恐第一線。2003年3月,正是美軍的間諜衛星成功截獲了“基地老三”哈立德·穆罕默德的電話,由此才將這個“9·11”恐怖攻擊的主謀逮個正著。而對於去年7月份的朝鮮飛彈試射情況,美軍官員稱,美軍對朝鮮方面的活動掌握得一清二楚,在試射前夕美國的成像衛星就已經掌握了朝鮮人民軍在飛彈發射場的活動情況,並及時做出了朝鮮準備試射“大浦洞-2”飛彈的判斷。

但一些軍事觀察家指出,美軍間諜衛星能力強大的後面也存在著危機。目前美軍對間諜衛星已經形成了嚴重的依賴心理,但由於衛星在太空中自身防衛能力較弱,且各國都在努力開發航天技術,一旦美國的這些間諜衛星遭襲或功能喪失,美軍失去了原有的“讓對方透明”的優勢,恐怕連仗都不會打了。(李誠文)

繞月工程首席科學家詳解:中國為什麼要探月

中國月球探測計畫“嫦娥工程”分“繞(繞月)、落(物體登月)、回(物體登月並採樣返回地球)”3個階段,完成了這3個階段以後,中國再考慮實施載人登月。探月是破解生命起源重要環節可拓展人類生存空間和探索領域。現實中,我們還有很多經濟、社會、環境問題需要解決。為什麼地球上的事情還沒有做好,我們還要“奔月”?

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繞月探測工程月球套用科學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解釋說:“探測月球是破解地-月系統、太陽系和生命的起源與演化的重要環節。探測月球可以拓展人類的生存空間和探索領域。除了用望遠鏡,現在發射各種各樣的探測器去探測月球,甚至登上月球進行探測。這一系列航天技術的發展,帶動了高新技術的整體發展,科學需求轉換成了技術上的突破。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美國的‘阿波羅’計畫。科學家希望通過探測月球研究太陽系的物質來源,了解太陽星雲的分餾、凝聚與形成過程;研究行星與衛星的大氣、電離層與磁場的特徵、起源與演化。”月球是能源寶庫誰先利用誰獲益太陽能每年約為12萬億千瓦?

月球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寶庫。月球上蘊藏著豐富的稀土等礦產,僅月海玄武岩中含有可開採利用的鈦金屬就有100萬億噸。“月球不屬於任何國家,但誰先利用誰先獲益。”歐陽自遠以月球的太陽能為例,指出每年到達月球範圍內的太陽光輻射能量大約為12萬億千瓦。在月球上,太陽能的能量密度為1.353千瓦/平方米。如果人類在月球表面建立三座全球性的並聯式太陽能發電廠,就可以獲得極其豐富而穩定的太陽能。

月壤中富含由太陽風粒子積累而形成的氣體,如等,尤其是核聚變燃料“氦3”在月球上蘊藏豐富。“氦3”是一種高效清潔安全廉價的核聚變發電燃料,100噸“氦3”就能滿足全球一年的電力需求,10噸“氦3”所發的電,就可滿足我國一年的用電量。探明月球上“氦3”的儲量和分布,對我國未來能源戰略有著重要意義。月球與行星探測還可以促進太陽活動與空間天氣環境研究。

月球超高真空低磁場高潔淨是環境監測和軍事戰略的制高點

歐陽自遠說,月球上有特殊的空間環境資源:超高真空、無大氣活動、低磁場、地質構造穩定、弱重力、無污染、宇宙射線豐富。我們可以利用其特殊的空間環境,建立精度高、造價低、運行與維護費用低的天文觀測站與研究基地;也是環境監測和軍事戰略意義的制高點。

在月球上建立發射場,發射深空探測器比在地球上要容易得多。在月球上建立天文觀測站,可以不受地球大氣層的限制,是理想的對天觀測和對地監測站。由於月球自轉與公轉周期相同等因素,在月面上可以持續進行14個地球日的夜間觀測。因此,在月面可以對地球的地質構造及環境變化進行監測與研究,特別是小天體對地球可能構成的威脅進行監測;一旦發現有隕石、彗星等物體向地球方向運行可能撞擊地球時,可及時採取措施將其摧毀或改變其運行方向,從而起到保護人類的作用。

美國計畫太空人重返月球 俄羅斯將建月球常設基地

世界很多國家都制定了重返月球計畫。歐陽自遠介紹說,美國計畫2015年至2020年之間實現太空人重返月球,並在那裡建立太空基地;以此為跳板,2030年後將太空人送上火星乃至更遙遠的宇宙空間。歐洲也提出“曙光”計畫:在2020年前,進行一系列不載人的月球探測,包括月球軌道探測器、月面軟著陸與月球車勘測;2020至2035年載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俄羅斯則打算在2015至2020年開發出專門用於登月的航天運輸工具,其中包括能夠多次使用的載人飛船“克利波爾號”和使用液體噴氣發動機的軌道運輸拖車;2020至2025年,在月球上建立俄羅斯自己的常設基地,開發利用“氦3”。此外,日本、烏克蘭、奧地利、德國、巴西、印度等國家也制定了月球探測計畫。

目前太空有800餘顆衛星 中國只有34顆

21世紀世界經濟技術的發展已離不開天空——無論是手中的手機,還是對天氣的精確預測,都需要在宇宙間穿梭的衛星來“指點”。繞月飛則是更高層次。歐陽自遠介紹說:“目前在航天技術方面,美國、俄羅斯是第一梯隊,當前在太空運行的800多顆衛星中,美國占了一半,中國有34顆。在載人航天方面,世界上已有960多人次進入過太空,航天英雄楊利偉是第413位進入太空的人。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獨立進行載人航天工程的國家。”關於中國航天技術的實力和水平,歐陽自遠引用“嫦娥工程”總指揮欒恩傑教授的話,是“二鍋頭”,也就是第二梯隊的領頭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