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志文存

秉志文存

《秉志文存》,作者:翟啟慧、胡宗剛編,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於2006年出版,第一卷研究論文:我國生物學界的創業大師、近代動物學的主要奠基人秉志院士,學識淵博,研究範圍廣泛。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秉志文存

他在形態學、生理學、分類學、昆蟲學、古生物學等領域均有重要成就,尤精於解剖學與神經生理學。他早年的一些研究在國內很有聲望,在國際上也具有重要地位。

本書收錄了秉志在1915—1964年的5。年中所發表的部分研究論著,主要是20世紀20—30年代在昆蟲學、神經學、解剖學、區系分類學、古動物學等領域中的部分研究成果,都是各學科發展史上的重要篇章。

20世紀50年代後,秉志考慮科研、教學與漁業生產之需要,對既有經濟價值,又是模式硬骨魚的鯉魚進行了系統的實驗形態學研究,把形態結構與生理功能聯繫起來,全面充實和提高了魚類生物學的理論基礎。本書收錄了鯉魚形態學的部分論文及專著《鯉魚解剖》中的最後一章,以示他一貫的指導思想:解剖學不能只講動物的形體結構,應將事實與理論結合,進一步解釋進化程式中的現象。

·第二卷雜著五種:此卷收錄《競存論略》、《科學呼聲》、《生物學與民族復興》、《師鑒》、《人類一斑》五種著作,此五種著作,皆寫於抗日戰爭期間。其時作者因夫人臥病,憚於遠行,故滯留上海,但為保持民族氣節,避免曰人的拉攏和迫害,隱姓埋名,一面繼續其動物學的研究,一面拿起筆從事著述,一以貫之其科學救國的宏願。面對空前的國難,作者在繼承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同時,又服膺於達爾文、赫胥黎、斯賓塞爾的生物進化觀,恃之以闡述中國積弱積貧,任人凌辱的原因。作者認為只有科學,尤其是生物學的普及和發展,才是富國強民之策。故作者反覆言說,以醒國人,可見其赤子之心。

《競存論略》,1940年12月由開明書店出版,1946年12月曾再版。《科學呼聲》,1946年11月由中國科學圖書儀器公司出版發行,1947年2月再版。《生物學與民族復興》,系中國文化服務社於1946年11月出版,列入“青年文庫”。《師鑒》與《人類一斑》,在作者生前未曾出版,此次系據手稿整理。其中《師鑒》僅存三篇,在第三篇“傳經”之首,作者曾言儒教為四途:傳經、飭行、修文、經世;在篇末,作者亦云將在“飭行”篇中敘述儒家的躬行君子之道德實踐。依此可知《師鑒》一書,尚有三篇,是作者未曾完稿,還是手稿有遺失,不得而知。

·第三卷文錄,詩存,書札:本冊分為文錄、詩存、書札三部分。文錄系收集到的各種文章的選集,這些文章大多是作者生前發表在《科學》、《東方雜誌》、《國風》、《科學畫報》、《學林》、《大公報》、《南行》等刊物上,部分是作者手稿。時間起於1915年,作者在美國康乃爾大學留學時期;止於1964年,作者去世前一年。

作者舊學深厚,然自抗日戰爭時期,始才賦詩。嘗云:唐代高適五十始能詩,茲後若僥天之幸,於此道亦能有所習。迨至晚年,尤愛此道,與友朋唱酬不斷。1986年,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為紀念作者誕辰一百周年,刊印《秉農山先生詩存》,由作者門生伍獻文托廈門大學何厲生編訂。此即按何本錄入,並附伍序一篇於前。

作者生平來往書札甚多,雖四處搜討,也僅得此,大多已遺失。這些主要來源於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其餘如“致龍榆生”系龍廈材提供,“致鄭集”系鄭集提供,“致劉鹹”系復旦大學檔案館提供,“致盧作孚”采自《盧作孚書信集》,餘下則為作者自留底稿。在整理時添加了一些注釋,以便於讀者理解。

本書目錄

第一卷研究論文

Ⅰ昆蟲學

SomeInhabitantsoftheRoundGallofGoldenrod

TheBiologyofEphydrasubopacaLoew

Ⅱ神經學

OntheGrowthoftheLargestNerveCellsintheSuperiorCervicalSympatheticGanglionoftheAlbinoRat—fr。mBirthtoMaturity

MotorLocalizationontheCerebralCortexoftheGuineaPig(Caviacobaya)

OntheLatencyinProducingEffectonLimbsbyElectricStimulationontheCerebralCortexoftheGuineaPig(Caviacobaya)

OnSomePointsConcerningtheFunctionsoftheMammalianCerebralCortex

OntheDistributionoftheMotorCentersontheNormalandPartlyDecorticatedCerebrumoftheRabbit

關於魚腦的幾點

Ⅲ解剖學

PreliminaryObservationsontheOsteologyofNeomerisphocaenoides

OnSomePartsoftheVisceralAnatomyofthePorpoise,Neomerisphocoenoides

OntheSkeletonofFelistigris

OntheCerebrumofFelistigris

AnatomyoftheTongueanditsAdjacentMusclesofHemidactylusbowringii

Ⅳ區系調查與分類學

AZoologicalCollectingTriptotheCoastofChekiang

ZoologicalNotesonAmoyanditsVicinity

APartialSurveyoftheFaunaoftheLowerYangtze

TheEconomicFishesofCertainSectionsoftheChineseCoast

OnFiveNewSpeciesofNon—marineGastropodsofNorthChina

OnSomeGastropodShellsofNorth-westChina

Ⅴ古動物學

StudyoftheCretaceousFossilInsectsofChina

ANewFossilLandTurtlefromHonan

OnSomeNewFossilMollusksofMongolia

OnaBlattoidInsectintheFushunAmber

DescriptionsofTwoNewFossilFishesfromChekiang

OnFourFossilInsectsfromSinkiang

Ⅵ鯉魚實驗形態學

鯉魚骨骼肌的初步觀察

鯉魚神經系統的初步觀察

鯉魚(CyprinuscarpioL.)的水靜機制

鯉魚平衡系統的神經聯繫

鯉魚形體演化的討論

學術論著目錄

第二卷雜著五種

競存論略

敘言

一競爭之導源

二動物對於環境之抵抗(一)氣候之威脅

三動物對於環境之抵抗(二)饑饉之壓迫

四動物對於環境之抵抗(三)疾病之蔓衍

五動物之自相殘殺(一)爭食

六動物之自相殘殺(二)爭地

七動物之自相殘殺(三)爭偶

八人類之競存(一)武力侵掠

九人類之競存(二)經濟侵掠

十人類之競存(三)文化侵掠

十一遺傳之潛力

十二物體之變化

十三優劣之判定

十四神經之集中

十五人類之演進(一)

十六人類之演進(二)

十七人類之演進(三)

十八人類之演進(四)

十九弱族之奮鬥

二十結論

科學呼聲

上編

一兒童科學

二婦女科學

三工人科學

四農民科學

五業餘科學

六科學進種

七科學生活

八科學消遣

九科學備荒

十科學之功臣

十一科學之罪人

十二反科學

十三最經濟之科學推廣法

下編

一科學之德育

二易經之天演論

三中國文字之科學性質

四中國先哲之科學方法

五科學家之慈善事業

六科學家之製造環境

七科學失敗中之成功

八生活饒裕者所宜取法

九生活貧苦者所宜取法

十富人之保險

十一極樂世界

附錄

科學教師所宜注意者

青年之科學進修問題

生物學與民族復興

敘言

一生物學之起源

二亞里士多德氏以來此學之發展

三達爾文氏以來此學之發展

四人類思想之解放

五今日之趨勢

六近世社會所受之影響

七近年來在國內之發展

八以後應取之方針

師鑒

一溯源

二衍化

三傳經

人類一斑

一人類之來源

二分布與分化

三遺傳之機構

四發生之程式

五幼齡之變遷

六後期之發展

七最切之需求

八發育之基礎

九知識之啟瀹

十道德之演化

十一個性與群性

十二天刑之慘苛

十三自覺之萌芽

十四民性之下沉

十五癥結之消除

十六民俗之演變

十七群力之髮長

十八特識之培養

十九國脈之維繫

二十進化之正軌

第三卷文錄詩存書札

文錄

詩存

書札

第三卷未收錄之部分著述目錄

《秉志文存》校訂說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