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抗戰軍用機場

秀山抗戰軍用機場

秀山抗戰軍用機場是抗日戰爭時期秀山縣修建的一個軍用飛機場。機場1940年2月開工,1942年5月完工,占地91萬平方米,是渝、湘、黔三省市邊區土家、苗、瑤、漢各族民眾肩挑背磨修建而成,為全民抗戰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建設過程

高級中學 高級中學

1937年11月,南京淪陷後,國民政府先遷武漢,再遷重慶。日寇大舉進犯內地,湘西芷江機場臨近前線,處於戰爭威脅之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在秀山修建飛機場,以備適時將芷江機場轉移秀山。

重慶航空委員會為此協調四川省政府成立“征工事務管理處”、“秀山機場工程處”等機構,負責民工徵集、資金撥付、施工及技術管理等職責。初期征工人數11000人,秀山、黔江、酉陽、彭水各設一個民工大隊部。第二年突擊趕修,又征18500人。在趕修中,還徵集鄰近的湖南鳳凰、保靖、永綏(今花垣)、乾州和貴州松桃、沿河等縣數萬人,參加修建的人員最多時達3萬餘人。大家一鋤一鋤地挖,一挑一挑地運,一簍一簍地背。整個施工現場,從早到晚,挖高填低,肩挑背磨,顯示移山填海的恢宏氣魄和山寨民眾的剛強樸實。

通過邊區各縣民眾的艱苦勞作,秀山飛機場1942年5月竣工。機場只是平整了地面,未修跑道。

實戰運用

在空軍站接管秀山機場的四年中,降落飛機二十架次。一次是戰鬥機在同日機空戰後,飛過秀山上空,無油迫降;一次是美國飛機由芷江起飛去雲南,因氣候變化,飛行員(美國人)迷失方向,失航迫降;一次是P51型戰鬥機五架,飛行員是中國人,隊長王慶義對空軍站的人員說,我們剛從前方(南昌)打仗回來,這次我們打下了日機十多架。飛機加油後,第二天又參加空戰。

1945年日本投降後,空軍站撤銷,行管人員調走,機場只留下幾個看護人員。2009年9月,飛機場舊址成為秀山高級中學校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