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草節壺菌褐斑病

葉片出現黃色小點或條斑,後變為灰褐色,病斑後多呈卵圓形或長形。 為鞭毛菌亞門的集壺菌屬。 此病由數種集壺菌引致。

症狀

葉片出現黃色小點或條斑,後變為灰褐色,病斑後多呈卵圓形或長形。嚴重時根頸腐爛,全株枯死。病株矮化,葉片發黃,易與霜霉病混淆。

病原特徵

為鞭毛菌亞門的集壺菌屬。現以玉米集壺菌(Physoderma maydis Miyabe)為例。其營養體細胞長卵形、橢圓形,管狀,假根少而粗短,外寄生產生遊動孢子囊,聚集時呈褐色粉未狀;內寄生髮生有性生殖,配子配合後產生厚壁圓形休眠孢子,黃褐色,大量聚集在寄主細胞內;休眠孢子萌發時有蓋開放,釋出大量單鞭遊動孢子,大小5-7微米×3-4微米。

發生規律

以休眠孢子在殘體或土壤中越冬。溫暖潮濕條件下萌發,遊動孢子在水中到達健葉或根頸侵染。

分布與危害

此病由數種集壺菌引致。侵染雀稗、剪股穎、狗牙根、馬唐等,使之發生褐斑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