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經

”按,所云《禮》、《禮經》、《禮古經》,即謂《儀禮》。 所謂《禮》,即今十七篇之《儀禮》,而 不名《儀禮》,專主經言,則曰《禮經》,合記而言,則曰《禮記》。

【詞目】禮經
【拼音】lǐ jīng
【注音】ㄌㄧˇ ㄐㄧㄥ
【釋義】古代講禮節的經典,常指《儀禮》而言。《漢書·儒林傳·孟喜》:“父號 孟卿 ,善為《禮》、《春秋》…… 孟卿 以《禮經》多,《春秋》煩雜,乃使 喜 從 田王孫 受《易》。”《漢書·藝文志》:“《禮古經》五十六卷,《經》七十(按當作“十七”)篇。”按,所云《禮》、《禮經》、《禮古經》,即謂《儀禮》。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堂堂袁公(袁可立),揆之於祭典禮經,無弗合者。”清 皮錫瑞 《經學通論·三禮》:“ 漢 所謂《禮》,即今十七篇之《儀禮》,而 漢 不名《儀禮》,專主經言,則曰《禮經》,合記而言,則曰《禮記》。 許慎 、 盧植 所稱《禮記》,皆即《儀禮》與篇中之記,非今四十九篇之《禮記》也。其後《禮記》之名為四十九篇之記所奪,乃以十七篇之《禮經》別稱《儀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