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意: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禪意: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禪意: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內容簡介:禪意(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禪,何以有如此的魅力?因為。禪的精髓是智慧,禪的實質是智慧——東方文化特有的大智慧。禪的智慧,就是宇宙的真諦,就是自然規律,就是人的內在生命的本源,就是對社會事物本質的感悟與把握。禪,可以滋潤我們的慧根,使我們的人生充滿智慧與機趣。禪。之所以被稱為東方大智慧,關鍵是它的思維方式。禪之思維,是超越了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直覺思維,或者也可以稱之為靈感思維、頓悟思維。它直探心源。契入事物的核心,把握本質,與自然發展之客觀規律統一律動。我們每一個人都體會過直覺的神奇與靈感的美妙,我們每一個人都曾有過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感受——這,就是禪力圖賦予我們的、並使之經常化、實用化的智慧。禪之思維並不神秘,每一個人,都能將這種直覺顯發出來。因此,禪,不是贈給我們一支美麗的花朵,而是為我們播下智慧的種子,只要我們願意,它就可以長成參天大樹。打開這套《禪機菩提叢書》,可以使您與古代禪者共同漫步,與人類大智慧把臂同行。她,或許可使您緊繃著的神經得到一些放鬆,少幾分焦慮,多幾許清涼,充分享受禪的超越與灑脫。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禪意: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編輯推薦:禪意(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花開泉畔,意隨流水俱遠;結廬空山,心與白鶴同閒。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但見冰消澗底,不知春上花枝: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作者簡介

張志軍,男,大躍進年代生人,插過隊,做過工,當過兵,讀過中文系,做過編輯,當過專業做家,遊歷過一些山川,經營過一家影視公司,人到中年,四顧茫然,邂逅相遇了他——禪。
禪悅滋潤石筍生,慧日照臨鐵花開。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法名:明一。張志軍禪學著作:《六祖慧能傳奇》、《彌勒佛傳奇》。禪機智慧叢書、《禪東禪西——心有靈犀》、《禪南禪北——睿智通天》、《禪山禪水——妙趣橫生》 《禪天禪地——不拘成法》。

圖書目錄

《禪機菩提叢書》總序
什麼是禪(代前言)
第一則 慧海用功
禪機連結觀音咒
第二則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禪機連結人與動物的故事
第三則 佛頭著糞
禪機連結不僅僅是幽默
第四則 有與無
禪機連結語言的蒼白
第五則 還我犀牛來
禪機連結化蝶
第六則 芥子納須彌
禪機連結從克隆談起
第七則 金屑人目
禪機連結白居易與鳥巢禪師
第八則 例立而終
禪機連結周利槃陀啟示錄
第九則 契悟自我
禪機連結自報姓名
第十則 歸宗斬蛇
禪機連結兩重公案
第十一則 另一條道路
禪機連結龍褲國師
第十二則 回頭一瞥靈光乍現
禪機連結驀然回首
第十三則 青山不礙白雲飛
禪機連結虛雲化根源
第十四則 隱入深山更深處
禪機連結隱者
第十五則 烏臼屈棒
禪機連結懵懂漢荒誕禪
第十六則 普化遷化
禪機連結羅德曼與NBA
第十七則 梅子熟了
禪機連結安貧樂道
第十八則 一指禪
禪機連結人間奇蹟
第十九則 南泉斬貓
禪機連結別忘記自己的角色
第二十則 南泉動念
禪機連結劍客的故事
第二十一則 伶俐禪人
禪機連結會禪的婆婆
第二十二則 惟政戰南泉
禪機連結開田大義
第二十三則 百尺竿頭
禪機連結之一王安與TCL
禪機連結之二尊重天地萬物
第二十四則 趙州放火
禪機連結乞丐與富豪
第二十五則 平常心是道
禪機連結道是心常平
第二十六則 天下趙州
禪機連結虛空粉碎任雲飛
第二十七則 明珠在掌
禪機連結小童與小路
第二十八則 三佛不度
禪機連結自我拯救
第二十九則 吃茶洗缽
禪機連結一花—世界一沙一天堂
第三十則 狗子佛性
禪機連結習慣與明知故犯
第三十一則 好事不如無事
禪機連結酥鯽魚
第三十二則 有聲全貴裡頭空
禪機連結口頭禪
第三十三則 待客之道
禪機連結禪師接駕
第三十四則 末山不露頂
禪機連結尼師羅漢
第三十五則 好雪片片
禪機連結瞧這一家子
附:本書禪宗人物法脈傳承表

文摘

第一章 慧海用功
道一開悟之後,正如六祖預言的那樣,禪機峻烈,禪風宏闊,大機大用,大開大闔。一柄拂子掃蕩寰宇塵埃,一條禪杖量盡天下英才。他在江西開山說法,九州僧衲聞聲雲集。門庭若市。他所印可的139位入室弟子,人人坐道場,演揚佛學禪理;他所精心鍛造的84員善知識,個個銅頭鐵臂,打遍天下無敵手。他的幾百名徒弟遍布大江南北,一時間,獅吼原野,虎哮峰巔,龍游長空,象舞叢林……百丈懷海、南泉普願兩大祖師遺澤後世,汾州無業、大梅法常、西堂智藏、歸宗智常、石鞏慧藏、興善唯寬、五台隱峰、鹽官齊安、盤山寶積、大珠慧海……可謂英才輩出,各領風騷,在中華大地上掀起了波瀾壯闊、洋洋大觀的禪海狂潮。
道一俗姓馬,且天下禪僧大都出自他的門下,所以後人稱他為“馬祖”。
慧海禪師生於福建,出家在浙江,如今又得回到福建,參拜馬祖學禪。未來之前,他就聽說馬祖的禪風峻烈,石火莫及。於是他預先很是動了一番腦筋,下了一些功夫。準備應對、酬答馬祖那不同凡響的禪機。沒想到,見面以後,馬祖也像平常的禪師一樣,只是平平實實地問道:
“你從哪裡來?”
慧海有些失望。滿腹的錦繡華章一點都沒用上。他只好老老實實地回答:“從越州(今紹興)大雲寺來。”
“你來這兒乾什麼?”
這話聽起來像是廢話。慧海千里迢迢。是抱著莫大的希望而來,聽了馬祖這樣說話,不禁有些沮喪。他心裡沒好氣,便不客氣地回了一句:“到寺廟裡來還能幹什麼?不就是來求佛法嘛!”
“我這裡什麼都沒有,你求什麼佛法?”
誰能想得到,馬祖竟然如此說!慧海聞言大吃一驚,詫異得他嘴張得老大:天啊。你是大名鼎鼎的馬祖呀!你享譽禪林,天下僧衲無不望之披靡,你這裡若是沒有佛法。哪裡能有?
馬祖才不管慧海的嘴合上合不上呢,繼續呵斥道:“你東求佛法,西找禪機,放著自己的寶藏不顧,拋家亂走個什麼?”
這時,慧海敏感地察覺到,馬祖的話里機用全含,大有禪意。他機警地追問道:“和尚,請你指給我看,哪個是慧海的自家寶藏?”
馬祖道一的大手指向慧海,斬釘截鐵地說:“現在問我的,就是你的寶藏!一切圓滿具足,絕不比任何人少。你可以自由自在的支配使用,哪裡用得著再向外尋求?”
慧海一昕,心念內斂,立刻識見本心,明見自性,恍然大悟!他不由得歡喜雀躍又悲恨交加——解脫的歡暢實在匪夷所思:自己以前受盡煎熬的向外尋求,更是天大的冤枉!從前滿世界尋尋覓覓,獨上高峰,望斷天涯路:千里萬里,草鞋磨破,茶飯無思,夜寐不香,苦苦尋找禪之真諦而不得:而今大夢醒來,驀然回首,卻原來寶藏就在自己懷中,且比諸佛菩薩一點都不少。
慧海禪師從此留在了馬祖身邊,侍奉了6年。後來,他出家受業的剃度師道智和尚年事已高,為了給他老人家養老送終,慧海回到了越州大雲寺。
慧海為了更好地照顧道智和尚,也是為了能安心修持以達到更高的境界,他晦跡藏用,外示痴訥,將自己混同於一般僧眾,從不顯示自己已經開悟的境界。他只是悄悄將自己修行用功的心得體會記了下來,陸陸續續寫成了一卷《頓悟人道要門論》。
他的師侄玄宴無意之中發現了,將他的著作偷了出來,送給馬祖審閱。馬祖看過之後,大加讚賞。說:“越州有一枚大珠,圓潤晶瑩,光透自在,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能遮障住它的光芒。”
馬祖的高度評價,使慧海一夜之間名揚四海。從此,人們稱他為“大珠”。
許多禪僧慕名而來。慧海和他的老師一樣說道:“諸位禪客,我不會禪。並沒有一法可以傳授給別人。因此,不敢勞駕你們久立等候,請暫且休息去吧。”
然而,前來求學的禪僧越來越多,他無法再隱藏下去了,只好開席說法,將馬祖洪州禪的種子播撒在江南大地上。開出燦爛的智慧之花。
有位行者問慧海:“心就是佛,哪個是佛?”
“你懷疑哪個不是佛。指出來看看?”慧海的反問,使行者無言以對。他繼續開示道:“在省悟了的人看來,人人都是佛,遍地都是佛;沒有開悟則不合法道,與佛不相關。”
有一個修學律宗的源律師前來拜謁慧海禪師,問道:“大師,您的禪法已經到了出神人化的境界,現在修行還用功嗎?”
“當然用功。”
源律師的眸子裡靈光閃閃,心想:老和尚的功行已臻化境,其禪法高深莫測,而且還在繼續用功。那將是一種多么非同尋常的、深奧絕密的修行方法呀!他壓低嗓音,悄悄地說:“師父慈悲,能將您修行的方法告訴我嗎?”
“可以,可以。”
源律師欣喜若狂,強按自己怦怦亂跳的心。急忙把腦袋伸到慧海大師跟前,小聲問道:“您是怎么用功的呢?”
他全神貫注。準備傾聽老人家的絕妙修行方法。只聽得慧海說道:
“自然是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源律師很是懷疑自己的耳朵聽錯了。難道,這吃飯、睡覺。就是老和尚的修行方法?他心中疑團重重,說:“飢來吃飯困來眠,所有的普通人都是這樣,難道他們也和您一樣,都是在用功么?”
慧海禪師堅定地搖搖頭說:“絕對不一樣!”
“有啥不一樣的?一樣的吃飯,一樣的睡覺,為什麼不一樣?”
慧海大師耐心細緻地解釋說:“世界上大多數人,應該吃飯的時候不肯認真吃飯。應當睡覺的時候又不安下心來好好睡覺,他們一天到晚總是百般思慮,千方妄想,算計比較,患得患失。而老僧我吃飯的時候就全心全意吃飯,睡覺之時就一門心思睡覺,心無旁衍,意不它顧。他們吃飯心不在焉。囫圇吞棗,山珍海鮮沒滋味:老僧卻嚼得菜根分外香。他們睡覺之前胡思亂想,睡覺之中顛倒夢想,睡醒之後痴心妄想:老僧心境一如,瞌睡則睡,睡醒即起,從不雜用心思。”
一番話說得源律師五體投地。
禪機連結 觀音咒
一位禪僧開悟之後,開始到處參訪,雲遊天下。一日,他登上一座小山時,已是夕陽西下時分,天色漸漸暗淡下來。雲水僧心無掛礙,四處無家,到處是家,或大樹下,或山洞中,蒲團一放,腿子一盤,就能打發漫漫長夜。於是;他就在山上一座廢棄了的破廟裡安頓下來。夜裡,他跏跌而坐,剛剛入於禪定之中,靈感閃現,他發現,山腳下祥雲環繞,佛光籠罩。他以慧眼觀察,赫然看到觀世音菩薩就在山下!觀音大士化身千百億,哪裡有緣。就在哪裡顯化。
第二天,禪僧早早下山,來參拜觀音菩薩。然而,他把四周的每一塊石頭都找遍了,除了一個老太婆,哪裡有什麼觀音菩薩!難道,這個老太婆就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她修行什麼法門,竟然能與觀音菩薩身心相應?禪僧知道自己遇到了高人,雙手合十,恭恭敬敬向老太婆請教:“婆婆,您日常以什麼為功課?是如何修行的呢?”
老太婆說:“我一個莊戶婆子,哪裡會修行呢?只不過是在空閒時間念念觀音咒而已。”
“觀音咒?什麼觀音咒?”老太婆那不可思議的神奇,促使禪僧打破砂鍋:“婆婆,您持的是大悲咒(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俗稱
‘大悲咒’),還是觀音靈感真言?”
老太婆一臉的茫然,反問道:“什麼是大悲咒,觀音靈感真言怎么念?”
禪僧化繁為簡,直接說:“您就說您平常念什麼吧。”
老太婆說:“就是念嘹嘛呢叭咪牛。”
“什麼?你念什麼?”禪僧大吃一驚。
“崦嘛呢叭咪牛呀,怎么啦?”
“哈哈……”禪僧忍不住大笑。他自己笑瘋了,也把老太婆笑傻了——莫名其妙。後來,禪僧問:“婆婆,是誰讓你這樣念六字大明咒的?”
老太婆說:“我一個莊戶婆子,不識字。30年前,一個秀才教給我的。”
禪僧說:“唵嘛呢叭咪畔(讀音:安麻尼貝美哄),最後一個字,左邊一個‘口’,右邊一個‘牛’,它不念‘牛’,而是應該念Hong。”
“真的,不是念牛?”
禪僧認真點點頭。老太婆一臉的失落,拍著膝蓋,痛惜萬分地說:“我老太婆30年的功夫白用了!”
禪僧安慰她:“從今往後,你只要改正回來,照樣靈驗。”
當天晚上,禪僧回到山頂破廟打坐時,再也感覺不到什麼佛光瑞氣了。那個老太婆,僅僅是個老太婆而已,不再是觀音菩薩的形象了。他感到十分奇怪:原來,老太婆明明將六字神咒念錯了,卻能與觀音菩薩身心相應。為何改正之後。反而不靈驗了呢?
天不亮,他就匆匆來到老太婆家,詢問原因。老太婆說:“昨天夜裡像往常那樣念咒時,生怕再念錯了,所以總是分心惦記著,沒有了往日與觀音菩薩心心相印的感覺。”
原來如此!禪僧給老太婆深深鞠躬,說:“婆婆,是我錯了,你還是照原來那樣念‘牛’吧。”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