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祿財壽吉

福祿財壽吉,據《京師坊巷志稿》記載:萬壽宮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名曰:宏仁萬壽宮,為道教式建築。宮院內設有文昌殿,殿中供奉著文昌神像(文昌又名“文曲星”,在中國古代神話里是主宰功名祿位的神),舊時宣武區南部會館較多,各地上京趕考的舉子們常到萬壽宮進香,求拜文曲星君,期盼能金榜題名、光宗耀祖。清乾隆時期,萬壽宮“遺址僅存,無椽矣”。可士人仍將原址呼為萬壽東宮。

趙公口(財)

趙公即是傳說中的財神趙公明。趙公口即是財神入口。自元在北京建都以來,該地是由南進京必經之所,原有一座財神殿,供奉財神之位。南方求官朝貢、輸送銀糧、商人赴京都要先在此地暫住整頓,然後才正式進京。故有“財聚四海、富匯五湖“之譽。

保福寺(福壽)

退了休的太監在此集資修建此寺,取福壽之意。

象來街(吉)

明清兩朝,東南亞一些國家曾帶大象來華,進貢皇帝,以示友好。明弘治八年,在宣武門內西南城根設立象房和演象所,馴養大象。古代將大象視為太平吉祥的象徵,寓萬象更新之意。每當太和殿舉行盛典,象群被牽到皇宮,有駕車的、馱寶的、站班的,各有分工。平時大臣上朝,大象站立排列於午門前御道左右,蔚為壯觀。清朝沿用明朝役使大象的制度與習俗不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