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ShelbyGT500

福特ShelbyGT500是2007年福特為賽車手卡羅爾-謝爾比(Carroll Shelby)打造的一款跑車。

簡介

謝爾比和福特特種車輛小組(SVT)之間的合作催生了一款最強勁的野馬,作為六十年代Shelby野馬的現代詮釋,福特Shelby GT500採用的先進技術實現了使當初的GT500成為公路之王的強大性能,以5.4升增壓式V8發動機提供354千瓦的強大動力。

“當初卡羅爾開發原型GT350和GT500時,他就想打造當時馬力最大、性能最強的野馬,”先進產品創造和特種車輛小組總監唐浩泰(Hau Thai-Tang)說道。“我們的目標則是建造有史以來馬力最大,性能最強的野馬。”

作為概念車與量產車的檢驗者和靈感之源,謝爾比(Shelby)對小組做出的成就深為感動。“讓一輛奇異的超級汽車擁有336千瓦是一碼事,” 謝爾比說道。“而讓有這么大功率的車還像野馬那樣讓人買得起就是另外一碼事了。他們不僅達到了他們的目標,而且還終於實現了354千瓦確實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謝爾比也明白開發現代超級轎車的不容易。在特種車小組開發410千瓦福特GT時,他曾擔任過高級顧問。

功率

正如其他名稱中帶有Shelby的跑車一樣,福特Shelby GT500的心臟是發動機。開發福特Shelby GT500增壓5.4升32氣門V8發動機時借鑑了福特調校模組化(MOD)發動機的經驗。發動機的輸出功率高達354千瓦。

發動機

發動機利用一個羅茲式增壓器提供0.6公斤/平方厘米的增壓進行強制進氣。GT500採用鑄鐵缸體。借用了福特GT項目的四氣門鋁缸蓋、活塞環和軸承,使動力系統具有了高水平的性能耐久性。“SVT動力”凸輪軸蓋更是發動機的點睛之筆。

幫助將動力傳到路面的是6擋手動變速箱。對於車手來說,福特Shelby GT500均勻分布的檔位意味著不需要費多大勁就可以準確落點。這樣在發動機寬廣的扭矩曲線上處處都可以得到令人滿意的驅動效果。無論在公路還是在賽場,包括新近上路的野馬Cobra和剛從賽場上得勝而歸的野馬FR500C,這款重型變速器始終是野馬的忠實伴侶。

需要控制的動力

福特Shelby GT500繼承了原型車全面高性能的傳統,正是這種全面的高性能使GT500的原型賽車稱雄於世界各地的賽場和公路比賽。

福特Shelby GT500從堅實的野馬底盤入手。這款全新的野馬從一開始設計時便考慮到今後高性能變型車的開發,特地為GT500的底盤工程師提供了一個剛度極好的、設計精妙的起點。

SVT的工程師對底盤的關鍵部件進行了重新調校和升級。改進了減振器和彈簧剛度等,並對穩定桿進行了升級,使福特Shelby GT500的制動與轉向性能具有同樣的自信。

福特Shelby GT500採用帶反L形下控制臂的麥克弗森支柱式獨立前懸架與整體橋,為精確控制後橋,採用了三連桿式後懸架加螺旋彈簧和潘哈桿。

後懸架的設計已經由福特賽車隊在賽場上進行了驗證。為了參加大美洲杯系列賽,福特賽車隊的野馬FR500C是特製的,用2005野馬的車身結構和懸架幾何作為基礎。

2005年2月在Daytona國際賽車道上,野馬FR500C在賽季的開場賽上贏得了它的首場勝利,讓德國和日本最好的賽車都俯首稱臣。由此野馬一發不可收,稱霸了整個賽季,將冠軍牢牢鎖定。

“在我們著手未來的項目、特別是野馬項目時,SVT和福特賽車隊的合作將比以往更加密切。”福特賽車隊的前隊友唐浩泰(Thai-Tang)說道,唐浩泰在1993年曾任Newman-Haas賽車隊的比賽工程師。

為了與這種動力和操縱能力相匹配,工程師們給福特Shelby GT500配備了業內最大的制動器。前輪採用四活塞Brembo制動鉗配14英寸Brembo風冷制動盤,後輪採用11.8英寸風冷制動盤,繼承了SVT野馬大制動器的傳統。前輪採用255/45ZR高性能輪胎,後輪採用285/40ZR高性能輪胎,提供了可靠的貼地性能。車輪尺寸為18英寸×9.5英寸。

蛇又回來了

初一看,Shelby GT500並不是典型的野馬Cobra。面露兇相的前端設計中包括有寬大的上下前臉開口,其中設有一個功能性的空氣隔板。上進氣道中間浮起著名的眼鏡蛇徽標,代替了其他野馬汽車上的小飛馬徽標。兩側傾斜的前照燈開口使前端的外觀更加令人驚艷。

凸起的發動機蓋與前沿附近探出的散熱器共同改善了氣流和空氣動力學性能。當空氣掠過發動機蓋時,發動機艙內散發的熱空氣通過固定在發動機蓋抽熱器上的風道抽出。

“我們的造型沒有扎眼的地方,車迷一眼就可以看出SVT面向高性能的設計主題非常含蓄。”福特SVT汽車設計總監道格-加夫卡(Doug Gaffka)說道。“GT500將現代野馬勁車的造型與Shelby高性能汽車的經典外觀結合在一起,在造型設計上向前躍進了一大步。”

“蛇”

氣宇軒昂的1968野馬其實是從溫良斯文的小馬汽車改造而成的。2005野馬設計組由此汲取了靈感,預想了一種高性能車型,然後將GT500的設計線索放在雙門跑車上做試驗,這就是在2003北美國際汽車展覽會上亮相的野馬GT概念車。

2004年,設計師在野馬GT-R概念車上對GT500的造型做了進一步的開發,這款概念車蘊含著雙重意義,既預示著SVT野馬設計方向,又代表者福特讓野馬重返賽場的賽車計畫。而福特Shelby GT500 眼鏡蛇概念跑車是在設計概念化方面做出的最後努力。

福特Shelby GT500雙門跑車的量產車型現在完全亮相了,車頂上裝飾著經典的勒芒式白色條紋,從前端一直伸延到汽車尾部。這些條紋讓人想起60年代另一款重要的過渡版Shelby野馬。當時福特把它放到賽場上竟成就了一段佳話。GT500的名字在車身下側的賽車條紋上突顯出來,這又暗示著它與經典Shelby野馬的淵源。

2007福特Shelby GT500篷頂型的風格也借鑑了過去的GT500,上面沒有了勒芒式條紋。不過,篷頂型採用了一種布篷頂,與高檔篷頂跑車上所見到的類似。

“Shelby原型GT500篷頂跑車上沒有勒芒條紋,我們決定尊重這一風格,在2007福特Shelby GT500篷頂型上也不設定條紋。” 加夫卡說道。“作為在材質和真實性方面的另一個措施,我們還選擇了一種布頂材料。所用的布料與2002~03 SVT野馬Cobra、雷鳥、捷豹及福特其他高檔篷頂跑車所採用的材料相同。”

受福特GT一體式後氣流擴散器的啟發,獨特的後面板採用了下肋板,後擾流板也使人想起了經典的GT500。為了紀念野馬兩大高性能偶像的精誠合作,GT500採用了Shelby加SVT的徽標。

翼子板都採用了野馬Cobra的更新設計。在前格柵偏離中心的位置貼有一個蛇標,代替野馬汽車標準的奔馬車徽。“GT500”的字樣隱在側門檻條紋內,Shelby的字樣突出地標在後台板上。車輪蓋與門檻板上都可以看到SVT徽標,車輪蓋上設定SVT徽標是SVT的傳統。最後,尾燈之間還設定了一個圓形徽標,“Shelby GT500”的字樣圍繞著居中的眼鏡蛇形象。

座艙的升級

車內也進行了很多功能與品味的提升。車速里程表和轉速表互換了位置,以便讓偏好高性能的司機在換檔時能更好地觀察換檔點。前座椅新增了側向支承,以便轉彎時能讓司機保持最佳位置。內飾可選兩種顏色,炭黑或炭黑配深紅。採用炭黑/紅色方案時,座椅面和車門板鑲嵌件為深紅色。兩種內飾方案下的座椅均採用真皮蒙面。整個方案還包括椅背上的蛇形壓花。

方向盤護蓋上也印有Shelby GT500字樣和眼鏡蛇的圖像。方向盤後面,儀表保持了SVT的傳統,採用了淺色錶盤。客艙內的鍍鉻附屬檔案都換為緞紋鋁表面,包括鋁製的變速桿手柄,變速桿手柄的位置恰到好處,移動快捷準確。

SVT和Shelby:續寫的傳奇

不負人們對Shelby的外形與傳奇色彩的期待,不負車迷期對SVT的動力和性能的期待,GT500預示了福特將開啟一個嶄新的未來高性能汽車的時代。

1964年,謝爾比(Shelby)應邀給嶄新的野馬灌輸一些高性能的特色,並頭一次將他的名字署在野馬背部。當時製造的GT-350R,一款輕量級的、注重操縱性的賽車,為野馬贏得了第一份高性能證書。隨後推出的Shelby野馬包括公路型賽車GT-350和有“租來的賽車”之稱的野馬GT-350H,後者是與赫茲租賃汽車公司的一個合作項目。

那個時代最終版的Shelby野馬是被稱為“公路之王”的GT-500KR。這款GT-500採用7015立方厘米的大缸體“Cobra Jet”V8發動機,是那個時期馬力最強勁、最值得懷念的勁車之一。到1970年停止為止,Shelby野馬累計生產了14559輛。

1993年,福特特種車輛組(SVT)重返高性能野馬之路。12年後,路上跑的高性能野馬有8萬之眾,而SVT汽車的總產量接近145000輛,SVT以GT500作為其他高性能野馬項目的基礎,為進一步的增長做好了準備。

Shelby與福特SVT珠聯璧合,讓公司對高性能的承諾變得空前有力,其風光不亞於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包括六十年代著名的“全面高性能”時期。從福特GT超級轎車GT500到重新煥發青春的福特賽車高性能零件項目,高性能汽車和賽車可以促進創新,為福特引以自豪的品牌傳統增光添彩。

“SVT仍將是高性能汽車工程的領導者。” 唐浩泰(Thai-Tang)說道。“它將利用先進的流程繼續進行產品創新,不僅要給痴迷於高性能汽車的愛好者提供巨大的快樂,還要給其他福特產品和福特汽車公司本身帶來豐厚的利益。”

福特Shelby GT500將在位於密執安州Flat Rock的福特與馬自達的合資企業AutoAlliance國際公司中生產。為忠實於早先的GT500,新款GT500在2006年夏季上市銷售時也將既提供雙門跑車型也提供篷頂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