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路[宋朝福建路]

福建路[宋朝福建路]
福建路[宋朝福建路]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福建路是北宋時期福建的行政區劃,相當於明清的省。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改兩浙西南路置。初設6個州、2個軍——福州、建州、泉州、南劍州、汀州、漳州、邵武軍、興化軍,南宋設定1個府、5個州、2個軍——建寧府、福州、泉州、南劍州、汀州、漳州、邵武軍、興化軍。範圍大致相當於今福建省。

簡介

北宋福建路地圖 北宋福建路地圖

北宋的福建地區屬於福建路,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改兩浙西南路置。治所在福州(今市)。有6個州、2個軍和47個縣——福州12縣、建州7縣、泉州7縣、南劍州5縣、汀州5縣、漳州4縣、邵武軍4縣、興化軍(979年起)3縣。此後,福建地區長期保持8個州府級的行政區劃,因此稱為“八閩”。

北宋末年,金兵占領中原,漢族第三次大規模南遷,有相當一部分在福建定居。宋代福建戶數已突破百萬大關,到嘉定年間戶數達到159萬多。

南宋單獨設定了福建路,設定1個府、5個州、2個軍和48個縣——建寧府7縣、福州12縣、泉州7縣、南劍州5縣、汀州6縣、漳州4縣、邵武軍4縣、興化軍3縣,福建路治所設在福州。

南宋初,二程洛學入閩,閩學創始。南宋紹興至淳熙年間,福建人朱熹對北宋以來的理學思潮進行了一次全面總結,閩學發展成熟。

北宋-福建路、流求(公元1111) 北宋-福建路、流求(公元1111)
南宋-福建路、流求(公元1208) 南宋-福建路、流求(公元1208)

1276年,元軍占領臨安,益王趙在福州即位,改號景炎,提升福州為福安府,定為行都。

泉州 泉州

宋朝時福建的經濟文化達到鼎盛。海外貿易發達,泉州成為東方第一大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文教方面,兩宋(淳祐二年,即1242年以前)福建共產生進士5,986名,狀元19名,分居全國第一、第二。

行政區劃

州、軍 附郭縣
福州 閩縣侯官縣 懷安縣、福清縣、長樂縣、永福縣、閩清縣、連江縣、羅源縣、古田縣、長溪縣、寧德縣
建州 建安縣甌寧縣 建陽縣、崇安縣、浦城縣、松谿縣、關隸縣
泉州 晉江縣 南安縣、惠安縣、同安縣、清溪縣、永春縣、德化縣
南劍州 劍浦縣 順昌縣、將樂縣、沙縣、尤溪縣
汀州 長汀縣 上杭縣、武平縣、寧化縣、清流縣
漳州 龍溪縣 漳浦縣、長泰縣、龍巖縣
興化軍 莆田縣 仙遊縣、興化縣
邵武軍 邵武縣 光澤縣、泰寧縣、建寧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