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張坂鎮浮山村

獺窟島盛產精製的魚簽、魚餅,既酥又脆,質佳味香,遠近馳名,暢銷海內外。 以前的獺窟魚簽、魚餅是由手工加工而成,七十年代後轉為機械操作。 油炸獺窟魚簽、魚餅入口酥脆,色香俱美,是宴席上一道美味、爽口的小吃。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張坂鎮浮山村
張坂鎮地處惠安縣南部,張坂鎮歷史悠久。考古發現,3000多年前就有一支原始部落在惠安的土地上聚居、生息、繁衍。唐·垂拱二年(686年),泉州郡城黃守恭分次子黃紀於黃田,即今之張坂鎮後邊村前近0.5公里之地,成為惠安黃氏的祖籍地。清·洪昆《獺江新考》曾這樣記載獺窟島(又名浮山):“唐、宋、元間,居民稠密,人皆事於通洋,遂為舟車輸運津頭,稱富盛焉。”
張坂地區在唐代中後期,已成為閩南地區開發時間比較早,人口較多,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之一。各村譜史記載表明,張坂鎮的大部分村莊始建於宋、元期間,而後邊、浮山等地的村落寺廟,則建於唐代中葉。 
【福建省泉州惠安縣張坂鎮浮山村美食】

浮山村處閩南一帶有許多美味的海鮮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魚簽
獺窟島盛產精製的魚簽、魚餅,既酥又脆,質佳味香,遠近馳名,暢銷海內外。這種魚製品,獺窟島上家家戶戶都能製作,近幾年來已出現許多製作和銷售專業戶。一些合股經營獺窟魚餅、魚簽的行業專業戶,產品已遠銷香港,澳門、呂宋等地區。獺窟魚餅、魚簽作為贈送親戚朋友的禮品,深受喜愛。
以前的獺窟魚簽、魚餅是由手工加工而成,七十年代後轉為機械操作。其製作方法簡便:以鮮雜魚為原料,棄頭尾和內臟,將純魚肉經機器磨碎成漿,然後配上精白地瓜粉(一斤純魚約配半斤地瓜粉),摻水,配上適量的食鹽和味素,碾到一定厚度,然後放入鍋中,蒸熟,冷卻後,再切成細片,放在竹篩里或石板上,曬乾後即可食用,這就是魚簽。魚簽作為食品佐料,質甘味美,實為席上佳肴。
若將碎魚肉捏成一團團的小塊,並選用橢圓形的平滑小石塊捶磨堅實,將形狀似圓餅的魚肉放在鍋里蒸(炊)熟,曬乾,就是“魚餅”。
油炸獺窟魚簽、魚餅入口酥脆,色香俱美,是宴席上一道美味、爽口的小吃。但當日食用為佳,隔日受濕質景較差,如果收藏好可存放多天。
魚簽、魚餅確是上品,在計畫經濟的呵護下漁村的人們把一時吃不完的魚類手工製成魚簽、魚餅以備年節、饑荒,
如今不同了沒有剩餘的原料製作出當年的口味了,真實的口味只能在村民自家的餐桌上才有。
要說人口稠密,可能是現在吧? 四十年前稀少的很啊,更談不上盛產魚簽、魚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