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工程學院海峽工學院

福建工程學院海峽工學院

福建工程學院海峽工學院,是福建省教育廳批准福建工程學院設立的二級教學機構(閩教高【2010】91號),統籌管理閩台合作項目,統一組織教學工作。2012年3月9日更名為海峽工學院(原先為閩台科技學院)。學院實施普通高校本科學歷教育,採用“分段對接”合作培養模式,引進台灣高校的優質課程體系、教學管理經驗和國際化師資,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實現強強互補,採用“3+1”或“4+1”分段對接模式,共同培養套用技術型專門人才。辦學成果獲得專家學者的一致好評。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福建工程學院海峽工學院福建工程學院海峽工學院
福建工程學院閩台高校聯合培養人才項目是採用與台灣高校“分段對接”合作模式,實施普通高校本科學歷教育,即學生在福建工程學院本科學習期間,根據閩台教育合作相關政策及學校教學需要,將被選送到台灣合作大學學習和研修一年,旨在培養地方區域經濟建設所需要的高層次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學生畢業經考核合格,頒發福建工程學院畢業證書及學位證書,台灣合作高校出具課程學習成績證明或結業證書。
自項目實施以來,先後遴選了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頒布的近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均位列百強大學的台灣雲林科技大學、中原大學、逢甲大學及在專業領域具有較強實力和鮮明特色的台灣明道大學台灣南華大學合作開展閩台高校聯合培養人才項目,聯合開設土木工程等12個“分段對接”本科專業。現有5個年級在校生2280人。學生在校本部學習、生活期間,充分享用福建工程學院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

院標院訓

院標

海峽工學院的院標整體形狀為圓形,象徵著學院師生的團結協作和向心力、凝聚力。院標選取了大海、海鳥、書籍、書寫體院名、英文院名和齒輪輪齒構成的環狀等設計元素,將這些元素巧妙地搭配運用,利用較少的元素,賦予了豐富的設計內涵。

院訓

福建工程學院海峽工學院院訓
福建工程學院海峽工學院院訓
博學致新·慎思明辨·融會貫通·取精行遠

辦學定位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服務大局”的工作方針,以“海西”經濟建設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遴選學校及台灣高校最具優勢的專業,開展“分段對接”培養模式合作,引進台灣高校的優質課程體系、教學管理經驗和國際化師資,由雙方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建設科研平台開展科學研究、共同建立項目推廣機制服務社會,推進閩台教育合作,增進兩岸師生相互融合,增強兩岸師生同族同根的認同感,增強振興中華民族的共同信念,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工科套用型人才。

辦學特色

1、強強聯合。遴選的聯合辦學專業,既是學校最具優勢的專業,也是台灣合作大學的強項。由合作雙方共同制訂特色人才培養方案,提升專業人才的培養規格,實現優勢互補。
2、創新模式。融合兩岸“產學結合”的辦學理念,聯辦共建產業發展急需緊缺的專業,推進與產業發展、行業需求、崗位技能的深度結合,創新套用型本科的辦學模式。特別為大陸的台資企業培養輸送適用人才。
3、分段培養。採用“3+1”雙校園學習模式,學生在大學本科四年的學習期間,安排一年在台灣合作大學學習,讓學生以最經濟的方式接受台灣著名高校的文化薰陶和享用台灣著名高校優質教育資源。
4、教學有機銜接。實行學分制管理,合理安排大陸3年、台灣1年的教學,並聘請台灣教師參加大陸授課。建立引進1/3優質台灣專業課程,保證1/4由台灣教師授課並進行考核的創新教學管理模式,最佳化師資隊伍。根據專業課程的大綱要求,採取共編教材或選用台灣合作大學提供教材方式,推進教材建設。
5、科研合作。構建合作雙方教師科研平台,發揮雙方師資優勢,共同開展科研項目,提升教師教學科研能力,共建“雙師型”師資隊伍;建立項目對接推廣機制,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6、增進融合。通過學生赴台學習、師資交流,相互了解大陸與台灣的經濟社會發展,增進兩岸師生相互融合,增強同族同根的認同感,增強振興中華民族的共同信念。

辦學成效

2015年,海峽工學院2013級通信工程專業學生趙潤梓榮獲2015年“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
2015年11月17日,海峽工學院2011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學生馬啟晟負責的“閩侯縣恆晟貿易有限公司”創業項目,經“尋訪2015年大學生創業英雄”活動頒獎典禮在第十四屆“挑戰杯”中航工業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入選100強;
2015年9月12日,海峽工學院2011級交通運營與管理專業學生楊崇煒憑藉“聚潮文化微信陌生人交涉平台”項目,獲得由福建省教育廳主辦的福建省首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銅獎;
2015年5月,海峽工學院學生代表隊獲得由福建省教育廳、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福建省土木建築學會主辦的“福建省第八屆大學生結構設計大賽”三等獎;
2015年1月1日至2日,海峽工學院學生代表隊設計並製作的“無碳小車越障競賽”作品,在福建省第三屆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無碳小車項目中榮獲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在3D列印設計及其製作項目中榮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
2014年,海峽工學院2010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學生黃李傑,在台灣明道大學套用科學院材料與能源工程學系吳信達博士指導下完成了《蒸鍍銀對鋰離子電池電極板之機械性質與電性之影響》專題研究,榮獲“台灣十大傑出發明家”稱號;
2014年10月,海峽工學院2013級交通工程專業學生韓晨宇摘獲福建省第十五屆運動會游泳項目3金1銀;
2014年,海峽工學院2010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林堅等3名學生髮明收納式太陽能電池;
2014年10月,海峽工學院2013級通信工程專業學生趙潤梓獲得第六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福建賽區)非數學專業組三等獎;
2014年6月18日,海峽工學院2010級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黃李傑等3名學生完成的《創新鋰電池電極回收工藝備制鋰正負極電極群結構材料》專題研究在全國第九屆海峽兩岸職工創新成果展榮獲金獎;
2014年5月,海峽工學院2012級土木工程專業學生郭思妤獲得2014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C類二等獎;
2014年5月,海峽工學院代表隊獲得由福建省教育廳、建設廳以及福建省土木建築學會主辦的“福建省第七屆大學生結構設計大賽”三等獎3項,獲得此次大賽設立的唯一最佳製作獎,並獲得最佳組織獎;
2013年,海峽工學院獲得福建省教育廳A類第二批人文社科研究(兩岸職業教育專項計畫立項的)重點課題3項,分別為:《閩台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機制改革實施方案研究》、《“校校企”閩台高校聯合培養人才項目的政策法規保障研究》、《閩台合作辦學對接研究—以交通運輸專業為例》;獲得校級立項的重點課題共2項,分別為:《兩岸高級套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閩台高校通信工程本科專業課程體系比較研究》;
2013年,組織雙方有經驗的任課教師合編教材,正式出版了《趣味英語聽說》、《台灣社會基本概況與兩岸合作交流》2部閩台合作教材,推動課程改革;
2013年5月,海峽工學院代表隊獲得由福建省教育廳、建設廳以及福建省土木建築學會主辦的“福建省第六屆大學生結構設計大賽”三等獎2項;
2012年5月,海峽工學院代表隊獲得由福建省教育廳、福建省建設廳以及福建省土木建築學會主辦的“福建省第五屆大學生結構設計大賽”三等獎;
2011年,《閩台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機制改革實施方案研究》課題獲得福建省教育廳教育正式立項;
2011年,台灣明道大學提供其開發和製造的真空鍍膜系統及光電薄膜系統與福建工程學院共建材料專業實驗室;
2010年,與台灣雲林科技大學簽署協定合作建設閩台合作土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項目。

合作大學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台灣明道大學,台灣逢甲大學,台灣中原大學,台灣南華大學

合作專業

土木工程,機械設計製造與其自動化,通信工程,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薄膜成型方向),建築學,交通工程(運營管理方向),新聞學(資訊與傳媒方向),電子科學與技術(光電套用方向),數字媒體技術(動漫設計方向),視覺傳達設計(廣告設計方向),工業設計(產品設計方向),工程管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