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商學院

福建商學院

福建商學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舉辦的省屬公辦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6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學校前身為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和福建對外經濟貿易職業技術學院,辦學淵源可追溯到成立於1906年的福州青年會書院和福建官立商業學堂。歷經110年辦學歷程,薪火相傳,自強不息,在社會上享有閩商搖籃和外貿搖籃的美譽。先後被教育部等六部委評為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和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連續五屆被評為福建省文明學校。2017年5月,獲國務院僑辦批准成為海外惠僑工程——中餐繁榮基地項目高校。 學校坐落於福建省福州市,現有鼓樓、連江、馬尾三個校區,占地面積1500餘畝,校園環境優美,是福建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現有在校生10000餘人。學校現有專任教師600餘人,高級職稱占40%,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0%以上,其中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全國高校教學名師1人,省級高校教學名師10人,省青年傑出人才1名,省工藝美術大師2名,省級專業帶頭人19名,碩士生導師4名。學校聘請了來自美國、英國、日本、西班牙、義大利、奧地利、波蘭等國外教15名。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福建商學院福建商學院

學校專業齊全、特色鮮明。現有會計系、國際經濟與貿易系、工商管理系、管理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外語系、旅遊與酒店管理系、傳媒系、藝術設計系、計算機與科學系、金融系、人文與公共管理系、流通經濟系、海外教育學院及基礎部、思政部、繼續教育部等17個教學系(部)。開設有國際商務、電子商務、財務管理、金融工程、藝術設計學、審計學、會展經濟與管理等10個本科專業和40餘個專科專業,初步形成了管、經、工、文等相互支撐、交叉滲透、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現有教育部和財政部支持的國家級重點建設專業4個,省級精品專業11個,省級示範專業14個,省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4個,省級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省級精品課程31門;省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綜合試驗項目7項,現代學徒制培養項目4個,閩台高校聯合培養人才項目6項。先後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2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

學校已建成較為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370多個,其中,省級以上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5個;擁有校內實訓室216間,校內實訓基地(中心)24個,其中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2個、福建省財政支持實訓基地4個,省級示範性實訓基地2個,學校是福建省高校畢業生創業培訓基地。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600餘人,高級職稱占40%,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0%以上,其中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全國高校教學名師1人,省級高校教學名師10人,省青年傑出人才1名,省工藝美術大師2名,省級專業帶頭人19名,碩士生導師4名。學校聘請了來自美國、英國、日本、西班牙、義大利、奧地利、波蘭等國外教15名。還聘請了一批來自企業行業,具備相關資質和豐富實務操作經驗專業人士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任兼職教師。學校擁有省級教學團隊6個。

學校充分發揮地處“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發祥地和福州自貿區及毗鄰台港澳、面向東南亞的區位優勢,依託行業,積極開展廣泛的合作辦學,與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等國高校舉辦合作項目,與台灣中原大學、建國科技大學、育達科技大學等進行閩台合作。與阿里巴巴、中國人壽、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沃爾瑪集團等廣泛開展校企合作;與馬尾長安投資區聯合推動“校港聯動”等項目,各項合作成果顯著,先後被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等多家國家級主流媒體關注報導。

學校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和套用能力,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技能大賽。近年來,學生參加國家級、省級技能大賽榮獲獎項700餘項,先後獲全國大學生外貿從業能力大賽一等獎,全國商科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全國創業設計暨沙盤模擬經營大賽冠軍,全國高職高專院校物流技能競賽冠軍,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一等獎,2014和2016年兩次獲全國職業院校報關技能競賽榮獲一等獎。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好評。

已經走過了百年光榮歷程並在新的起點上組建起來的福建商學院,將繼續秉承“明德、誠信、勤敏、自強”的精神,堅持立足福建,輻射東南,面向現代服務業和新興產業,對接福建自貿區建設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開放戰略,不斷提升學校綜合辦學實力,努力把學院建成一所商科優勢明顯、辦學特色鮮明、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有影響的套用型本科高校。

學校前身

私立福州青年會商業學校
福建商學院福建商學院
1906年,愛國僑領黃乃裳創建福州青年會書院。

1921年,更名為福建青年會中學。1933年,按照教育部《職業學校規程》,學校更名為福州私立青年會商業職校。

1952年,福州私立青年會商業學校改名福州貿易學校。

福建省立高級商業學校

1940年,按福建省教育廳頒布的《福建省職業教育實施方案》,福建省立高級商業學校建立。1942年1月,改稱省立南平高級商業學校,1945年12月,遷福州改省立福州高級商業學校。

福州市立初級商業學校

1940年前後,福州市立初級商業學校成立,1946年8月增設高級部,改名福州市立商業學校。

福建對外經濟貿易職業技術學院

福建商學院福建商學院
福建對外經濟貿易職業技術學院創辦於1979年,是一所公辦全日制普通高校,是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院校,全國職教先進單位,福建省示範性高職院校,福建省第八、九、十、十一屆文明學校。學院占地近500畝,規劃用地710畝,教學設備總值3000多萬元,藏書80萬冊。學院堅持以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為宗旨,緊密結合海西經濟建設,緊密結合外經貿類高職院校特點,以轉變辦學觀念為先導,以培養學生強技能、高素質為核心,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加強學院內涵建設為主題,著力培養外向型、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福建對外經濟貿易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全日制公辦高職院校。2006年,經教育部批准,由前身為福建外貿服務職業中專升格為福建對外經濟貿易職業技術學院。堅持以發展為重點,改革為動力,就業為導向,最佳化辦學結構和資源配置為突破口,緊密結合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努力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專門套用型人才。 弘揚“構建特色貿院、培養國際儒商”的辦學理念,經過艱苦創業,不懈努力,建成外向型套用人才重要培養基地,贏得社會的廣泛讚揚。多次榮獲省級“文明學校”、 “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等稱號,賈慶林同志給予高度評價,譽之為“外貿搖籃”。

合併建校

福建商學院福建商學院
1949年10月,福州市立商業學校與省立高級商業學校合併為省立福州商業學校。

1952年,改名福建省財政金融學校。

1954年,福州貿易學校(原福州青年會書院)併入福建省財政金融學校。

1959年,福州市第一商業學校、福州市第二商業學校併入,更名為福建省財政貿易學校。

1974年,更名為福建省商業學校。

1980年,學校被教育部確定全國重點中等專業學校。

1984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升格為福建省商業專科學校。

1994年更名為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

2007年獲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等級。

2008年被評為福建省首批省級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2016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和福建對外經濟貿易職業技術學院合併升格為本科層次普通高校福建商學院。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福建商學院福建商學院

2004年至2013年,學校教師共發表論文1255篇,其中在核心及以上刊物發表83篇,本科學報上發表188篇,主編參編教材70餘部。2010年起策劃出版“百部校本”教材,至2013年已出版37部,其中3部被確定為教育部職業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選題立項。承擔省部級以上課題29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3項,省社科基金項目19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軟科學項目3項,行業企業委託研究項目也達到13項。科研成果獲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其中2011年至2013年間,學校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取得零的突破,省部級規劃項目立項數達21項。

科研平台

2004年,學校成立了閩商文化研究所。截至2014年4月,學校還申報了“中小企業管理福建省高校套用文科研究中心”、“海西休閒旅遊福建省高等學校套用文科研究中心”。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學術期刊學術期刊
截止2015年6月7日,館藏紙質中外文圖書82萬餘冊,中外文紙質期刊1100多種,期刊合訂本2萬餘冊。電子圖書50餘萬冊,購買中國知網、北京超星、上海萬方、兩岸關係、爾雅等11個資料庫,數字資源存儲總量達30TB。

本館書刊借閱實行全開架服務模式。周開放時間達94.5小時。圖書流通量:2012-13學年89784冊,生均13.9冊。2013-14學年38678冊,生均5.7冊。2014-15學年35832冊,生均3.9冊。

圖書館數字資源實現全年全天候不間斷開放,全校師生可通過校園網便捷地訪問圖書館主頁,在網上檢索館藏書刊目錄、資料庫等電子資源。電子資源使用情況:2012年電子圖書下載5千餘冊;“萬方資料庫”檢索6萬餘次;“中國知網”檢索7萬餘次。2013年電子圖書下載約4千冊;“中國知網”下載約2.4萬次。2014年電子圖書下載約5千冊;“中國知網”下載約3萬次。

學術期刊

《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創辦、由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主辦的學術理論刊物,國內刊號為CN35-1218/G4,國際刊號為ISSN1008-4940,逢雙月出版,每刊16開108頁。

學報主要刊登高校教師、研究生在各學科專業領域的科研成果以及教育管理和教改經驗方面的學術論文。刊物設有閩商文化、區域經濟、思想政治、經濟論壇、工商管理、教育教學、人文社科、自然科學等欄目。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據2015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新聞傳播系、信息管理工程系、外語系、工商管理系、商業美術系、經濟貿易系、旅遊系、會計系、思政部、基礎部、繼續教育部等8系3部,共37個專業,2016年3月,首批設定 會展經濟與管理、國際商務、電子商務、財務管理、商務英語等5個本科專業。

1,工商管理系:工商企業管理、連鎖經營管理、物業管理、經濟信息管理、工商企業管理(香港公開大學專接本實驗班)、人力資源管理;

2,經濟貿易系:電子商務(本科)、國際商務(本科)、市場行銷、金融保險、物流管理;

3,會計系:財務管理(本科)、稅務、會計、審計;

4,信息管理工程系:通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建築智慧型化工程技術、物聯網套用技術、軟體技術、工業工程管理(閩台合作);

5,旅遊系:會展經濟與管理(本科)、酒店管理、旅遊管理、旅行社經營管理、會展策劃與管理、休閒服務與管理、烹調工藝與營養;,

6,商業美術系:服裝與服飾設計、廣告設計與製作、產品藝術設計、動漫設計、工藝美術品設計、環境藝術設計;

7,新聞傳播系:文秘、新聞采編與製作、傳播與策劃、影視多媒體技術;,

8,外語系:商務英語(本科)、套用英語、套用日語。

師資力量

福建商學院福建商學院

據2015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共有教職工493人,專任教師323人,正高職稱24人,副高級職稱88人,碩士學位教師222人,博士學位教師18人(含在讀)。

教師中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省級人選1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省級教學名師11名,省青年傑出人才1名,省工藝美術大師2名,省級專業帶頭人10名,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3名。

學校還聘請148名企事業單位中高級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

國家級教學名師(專科層次):黃克安

省級教學團隊(專科層次):會計電算化(2009)、旅遊管理(2010)、國際商務(2011)

教學建設

據2015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建有省級示範專業(專科層次)5個,省級精品專業(專科層次)6個,省級精品課程(專科層次)19門,省級優秀教學團隊(專科層次)3個,省級教學成果獎(專科層次)6項,省級教育教學改革綜合試驗項目(專科層次)4項,教育部、財政部“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專科層次)2項。

在福建省高職院校專業質量建設評價中,學校財務會計類、財政金融類、經濟貿易類、工商管理類、旅遊大類、公共事業大類、廣播影視類等7類17個專業獲得第一名,語言文化類、藝術設計類等2類7個專業獲得第二名,市場行銷類、輕紡服裝類等2類3個專業獲第三名,計算機類2個專業獲第八名。

學校還建有各類實訓室及實訓基地45種56個,其中獲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項目2個,獲省財政支持實訓基地項目2個,省高等職業教育生產性實訓基地3個。同時,積極拓展與校外大型企業的深度合作,建成校外實訓基地118個。

學校與西南交通大學、北京語言大學、集美大學、福建師範大學等一批高等院校聯合辦學,開辦本科層次的網路教育、函授教育。

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項目(專科層次):計算機套用與軟體技術實驗實訓基地等

省級示範專業(專科層次)國際貿易實務、廣告設計(動態視媒方向)、酒店管理等

省級精品專業(專科層次)會計電算化(2006)、國際貿易實務(2007)、旅遊管理(2008)、工商企業管理(2008)、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2009)、酒店管理(2010)

福建商學院福建商學院
省級精品課程(專科層次)財務會計(洪連鴻,2005)、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嚴國輝,2005)、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詹明月,2005)、計算機套用基礎(陳志明,2005)、人力資源管理(吳貴明,2006)、統計學原理(陳增明,2007)、市場行銷學(吳飛美,2007)、旅遊景區服務與業務管理(王瑜,2007)、經濟套用數學基礎(一)(林娟,2008)、服裝結構設計(陳雪清,2008)、劍橋商務英語(池玫,2008)、物流管理(鄭穎,2009)、外貿單證實務(何巧利,2009)、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林萍,2009)、新聞採訪與寫作(邱志玲,2009)、企業文化(廖新平,2010)、成本核算崗位實務(池巧珠,2010)、財務管理(陳秀霞、黃曉榕,2011)、進出口業務(曾慧萍,2011)

省財政支持實訓基地項目(專科層次)進出口業務實訓基地、商業藝術傳媒實訓基地

省級教育改革試點項目(專科層次)“建立兩岸旅遊類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改革試點(黃克安)、“商科類專業綜合模擬實踐教學試驗項目”改革試點(吳貴明)、“校企聯合培養商科類高技能人才”改革試點(黃克安)、“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試點(黃克安)

省級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綜合試驗項目(專科層次)“物流人才培養體系探索與實踐”高職教學改革綜合試驗項目(黃克安)、“工作任務體驗型旅遊人才培養模式”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綜合試驗項目(王瑜)、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高職教學改革綜合試驗項目(章月萍)、前店後廠——會計代理記賬高職教學改革綜合試驗項目(陳斌)

(註:以上名單截至2011年)

合作交流

學校與福光基金會合作創辦“福光工商管理學院”,與香港公開大學合作開辦“3+1”專接本班、MBA碩士班,與中興通訊合作開辦“中興通訊學院”;與力恆集團、錦江科技、網龍集團等合作制訂培養方案,深入推進“產學研培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與西方財富、泰禾物業合作的“訂單班”已見出成效;與台灣建國科技大學共建工業工程管理專業,與澳大利亞南十字星大學共建酒店專業,與英國皇家物流共建物流管理專業。2011年學校被中國商業聯合會評為“全國商業服務業校企合作與人才培養優秀院校”。

文化傳統

校徽

標誌釋義

標誌以“S”“Z”為主要構成元素,紅色象徵太陽,象徵學校無形的、永恆的凝聚力,表現學校開拓、發展和無限生命力這一核心理念,同時,也寓意教育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

藍色象徵大海,寓意知識的博大深淵以及寬大的胸懷包容廣大學子在知識海洋遨遊。“S”形演變成崎嶇的小路,寓意學校的發展節分淋雨、坎坷曲折,以激勵廣大教職員工不畏艱難,全身心投入黨的教育事業。

校訓

明德、誠信、勤敏、自強

校訓理念:

福建商學院福建商學院
校訓之靈魂,乃和而不同、傳承創新、象賢悅志、各美其美;校訓之標尺,乃循理求是、培德順道、與時俱進、止於至善;校訓之境界,乃陶冶情操、規範言行、內聚人心、外塑形象。校訓文化源遠流長、教哺廣大。自古至今,設庠、序、學、校以傳之。庠者,養也;序者,射也;學者,倫也;校者,教也。莘莘君子,越陌度阡,投師問學,修身養德,傳承薪火,饋報桑梓。近現代中外大學皆視其為圭臬、蔚成大觀。百年商專,秉“明德、誠信、勤敏、自強”之校訓,循“品行教育”、“素養育人”之徑途,涵化“閩商搖籃”,續譜世紀華章。

校歌

校歌校歌

榕山蒼蒼,閩水泱泱。

美哉吾校,桃李芬芳。

承先哲之文化,發民族之光芒。

育英才以善誘,成棟樑以自強。

作貿易之先導,決勝利於商場,

斯吾人之天職,致祖國於富強。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吾校之風,山高水長。

校風

自強不息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 劉劍津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黃斌
黨委副書記 吳訪益
紀委書記 黃身勇
副校長 袁新文、康文杰

知名校友

鄭作新 中國科學院院士
唐仲璋 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必持 福建農學院著名教授
薛君悼 台灣電信總局顧問
史濟增 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王友濤 台灣著名企業家
蔡詩晴 曾任中國汽車工業公司副部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