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都澳

福建三都澳

三沙灣內著名深水良港,位於福建省寧德市,離寧德市區約30公里,為福建省六大天然深水良港之一,歷來是閩東沿海的“出入門戶,五邑咽喉”。擁有12萬個網箱的海上漁排,還有超過800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漁排上的木屋裡,儼然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城鎮。

地理位置

三都澳又名三沙灣,位於福建省寧德市,離寧德市區約30公里, 為福建省六大天然深水良港之一,歷來是閩東沿海的“出入門戶,五邑咽喉”。

擁有12萬個網箱的海上漁排,還有超過800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漁排上的木屋裡,儼然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城鎮。

福建三都澳 福建三都澳

自然景觀

福建三都澳福建三都澳

傍晚的三都澳是不能僅僅用“迷人”來形容的。沼潮蟹小心翼翼地從藏身了一天的泥洞裡鑽了出來,很快,你難以計算它們的數目,而灘涂上,四五隻捕蚝鳥正從容地享受著生蚝大餐。它們擁有華麗而高貴的羽毛。被夕陽染成金色的海浪不厭其煩地敲打著岩石,海面上,傳來“突突”的引擎聲,那是供給淡水的小舢板,來為這座壯觀的海上城鎮的居民補充生活用水。太陽漸漸地消失在山頭後面,金色的海浪轉眼間變為優雅的淺藍,漁排上的木屋開始漫溢出溫暖的鵝黃色燈光,海面上,還是有馬達的聲響,那是晚歸的漁民,船頭的漁燈在長時間曝光的膠片上拖出了優雅的線條。

人文景觀

退潮了,機靈的彎嘴濱鷸追逐著已成強弩之末的海浪,在落日融金的沙灘上,用它們長長的喙試探著每一個可能藏著沙蠶的縫隙。它們要乘著日落之前填飽肚皮,並給窩裡的雛鳥帶回食物。趕小海的漁民也來了,穿著鮮艷的膠靴和連體的橡膠防水衣,扛著巨大的如同滑翔機般的捕蟹苗網。他們有條不紊地在沙灘上忙碌著。把捕蟹苗網豎立起來,紮緊繩索,並把作為浮體的木桶綁在網上,遠遠看去,簡直就是一隻只綠色翅膀的蝴蝶。

在這片淺海里,漁民和他們的捕蟹苗網如同一群碩大的鵜鶘,梳理著海里的生物。蟹苗幾乎難以用肉眼分辨,有經驗的漁民卻能很快將他們從蠕動的沙蠶、胡亂撲騰的小馬鮫魚和不計其數的海藻中分辨出來,然後用湯匙小心翼翼地把它們放進有著清澈海水的小瓷碗裡。

歷史沿革

三都澳歷史上就是中國繁華的對外貿易港口之一。早在唐朝以前,三都澳就已開發。此後到五代閩王王審知執政時期,由於重視港口建設和對北方的海上溝通,三都澳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曾到三都澳邊的漳灣鄭灣,遊覽他的朋友寧德狀元阮登柄的祖居,並留下數首詩作。明代開闢了運糧航線,1452年(明景泰三年),朝廷在此設河泊所管理漁課。民族英雄戚繼光曾在這裡抗擊倭寇。清代鄭成功曾率師進三都澳。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在雲台山、寧波、漳州和澳門分設江海關、浙海關、閩海關和澳海關的同年,清政府在三都澳設了寧德稅務總口,下轄九個口岸,每年徵稅達12000兩銀子。

1846年,英國74號船對三都澳進行了勘測並繪製了航海地圖。之後帝國主義列強要求清政府開放三都澳,清政府也迫於外債需要關稅償還,於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正式開放三都澳,成為對外貿易港口。1898年三都口岸對外開放後,義大利在這裡設領事館,英國修建了雜貨碼頭和油碼頭,美國也修有油碼頭。島上還建有“美孚”、“德士古”、“亞細亞”等油庫。此後,英、美、德、日、俄、荷、瑞典和葡萄牙等24個國家在此修建泊位、設立辦事處或代表處,有4個國家在這裡設有錢莊。國內輪船公司和中央、交通、農民三大銀行也在此設立分公司或分行。廣東、江蘇、福州、寧波及古田、福安、寧德城關的官僚地主、資本家也紛紛前來三都島占地開業,總計有36家之多。1899年5月,三都澳設立福海關,是繼漳州海關、閩海關、廈海關之後設立的福建省第四個海關。1905年三都島就鋪設了海底電纜,並設立了大清帝國電報局,形成了設施完備的商港。當時三都澳年進出口稅達16萬兩白銀。

由於三都澳在軍事和經濟上的特殊戰略地位,早在19世紀就成為帝國列強爭奪的對象。義大利最早向中國政府提出租借三都澳,德國在獨占威海衛之後欲占三都澳,美國要求租借三都澳作為軍港和煤碼頭,英國海軍上將也專程訪問三都澳。20世紀初,這裡商賈雲集,船帆如梭,熱鬧非常,有“小上海”和中國南方的“小青島”之稱。抗日戰爭前,三都澳為大半箇中國供應“美孚石油”和其他日用品,澳內駁船競渡,漁舟唱晚,商號林立,是當時寧德經濟發展鼎盛時期的一個縮影。抗日戰爭時期,三都港作為華東抗日物質集散地之一,為抗日戰爭作出了積極貢獻。但為此地也承受了日軍於1938、1939年的兩次大轟炸及1940、1941年的侵占蹂躪,基礎設施遭受徹底破壞。此後,由於台海局勢緊張、10年前線、10年內亂、10年軍事禁地,三都澳這片尚未開發的處女地,從此封閉於東海之濱。

歲月的豐碑記載著三都澳千百年來的滄桑變幻。回顧三都澳的這一頁歷史,有過戰爭與和平,也有過輝煌與衰敗,但始終不變的是三都澳的獨特風韻和神奇魅力,無時不在牽動著世人關注的目光。早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時期,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先生,就把三都澳載入《建國方略》,譽為“世界不多、中國僅有”,並預言三都澳可建成東方大港。美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教授曾寫過文章披露,19世紀末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時,美國也想在中國沿海港口中找一個據點。當時美國一個海軍將領到三都澳考察,被這裡無與倫比的自然條件深深吸引了,他聲言,“誰控制這個港灣,就可以控制整個西太平洋;美國如取得三都澳,太平洋就會成為美國湖。”1927年末和1962年末,著名文學家郭沫若兩度來到三都澳,並在1962年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良港三都舉世無,水深灣闊似天湖”。1952年三都澳奉命闢為軍港。1982年11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同志考察過三都澳,1983年10月,時任全國政協主席的李先念同志亦考察過三都澳,都對三都澳給予很高的評價。1988年,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錢偉長在考察三都澳時欣然題詞:“群山抱三都,風興六級浪不揚;荷葉守澳口,水深百米港盡良。”1993年9月23日,國務院批准三都澳將某某正華來到三都澳考察,同樣為三都澳富集的港口資源由衷讚嘆,留下了“寧德港口甲天下”的稱讚,並揮毫題詞“港闊水深、微波不掀、碧海萬頃、良港如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