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姓

禍旤、禍、祻,讀音作guā(ㄍㄨㄚ),古音讀作wā(ㄨㄚ),做姓氏時不可讀作huò(ㄏㄨㄛˋ)。源於風姓,出自遠古伏羲大帝之妹女媧氏,屬於以先祖名字轉意為氏,現多分布於北京市的海淀區,湖北省的蒲圻縣,朝鮮、韓國,日本國等地。歷史名人有著名外科醫學專家禍水平。

姓氏簡介

禍[旤、禍、祻,讀音作guā(ㄍㄨㄚ),古音讀作wā(ㄨㄚ),不可讀作huò(ㄏㄨㄛˋ)]

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風姓,出自遠古伏羲大帝之妹女媧氏,屬於以先祖名字轉意為氏。
女媧,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傳說她與伏羲是兄妹,她與伏羲結婚而產生人類,後來女媧禁止兄妹相婚,這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由血緣婚進步到族外婚的情況。又傳說女媧用黃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還有傳說女媧補天,即自然界發生了一場特大災害,天塌地陷,猛禽惡獸都出來殘害百姓,女媧熔煉五色石來修補蒼天,又殺死惡獸猛禽。另傳說女媧製造了一種叫笙簧的樂器,於是人們又奉女媧是音樂女神。《風俗通義》記載她替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被傳為婚姻女神。關於女媧的傳說很多,一直流傳至今,影響甚為廣泛深遠。至今中國雲南的苗族、侗族還將女媧作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女媧又稱女陰、女媧娘娘,鳳姓,生於成紀,一說她的名字為風裡希(或為鳳里犧)。是中國歷史神話傳說中的一位女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人們,又勇敢地照顧人們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
女媧氏族發源地,文獻不見記載,但根據伏羲與女媧的關係,女媧故里也應在古成紀範圍內。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講到渭河支流葫蘆河時,特別提到該地古老的女媧祠。在葫蘆河畔,與大地灣相距不遠的秦安隴城鎮,有女媧洞,又有女媧廟,祭祀女媧,隴城又稱“媧皇故里”。女媧也以風為姓,至今其地有風台、風瑩、鳳尾村等地名,均與女媧氏有關。
在中國口傳歷史中,一說女媧是一個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主要活動於黃土高原,她的陵寢位於山西洪洞縣趙城鎮東的侯村。女媧陵的存在時間可能在三四千年以上,同黃帝陵一樣,也是中國古代皇帝祭奠的廟宇。當地在每年農曆三月初十前後,均舉行長達七天的大型廟會和祭祀活動。
女媧之後,社會逐漸由母系氏族社會轉向父系氏族社會,其部族民眾中有以女媧之名“媧”轉意為姓氏者,“媧”之本意即是“福”,取其意改為禍氏,具有“社稷”之義,讀音先作wā(ㄨㄚ),後改作guā(ㄍㄨㄚ),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如今,在朝鮮半島、日本亦有禍氏族群繁衍。在朝鮮、韓國稱禍氏(??,朝鮮文顯示不出來),在日本稱創禍氏。

歷史名人

禍水平:(公元1945~今),湖北蒲圻人。著名外科醫學專家。
副主任醫師,1970年畢於同濟醫科大學。
發表論文二十餘篇。《空腸roux~y吻合可望而不可及腹部外科中的引伸套用》通過湖北省鹹寧地區科技成果鑑定。《肝外膽管壁畸形所致梗阻性黃疸的外科治療探討》在1995年青島全國梗阻性黃疸學術研討會上大會宣講,被評為東莞市優秀科技論文。《空腸雙腔代胃空腸roux~y和oultrt吻合在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術中的套用》榮獲1998年全國第一屆華杯論文大賽一等獎,並獲獎盃。
其相關科研廛題經廣東省醫學情報研究所檢索查新和東莞市科委組織有關專家鑑定:確認本術式為國內首創,其科研成果為國先進水平。獲1999年世界華人知名醫家卓越產研金獎。其論文發表在《中華實驗外科雜誌》1999年第16卷。《膽管空腸Roux~Y吻合術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發表在上海《肝膽胰外科雜誌》1999年第4期。《並發大量結石和大出血的的空腸窒息二例》發表在《中華外科雜誌》1998年第11期。在鳳崗華僑醫院主刀,成功開展胸、腹外科中許多難度大、技術複雜的大手術、肝葉切除術、全胃切除術、胰圩十二指腸切除術、膽總管囊腫切除術、間置空腸、直腸癌根治切除術等。
多次獲得豢揚錦旗,為海外僑胞和僑鄉人民健康作出了貢獻。
香港中華醫藥報、廣東電視台、廣東衛生報、東莞電視台和僑鄉導報等媒體先後多次報導。其業績已載入《中國當代醫藥名人》、《中國特色名醫大詞典》、《世界優秀醫學專農會才名典》和《國家人事部:中國專詞典》等,成為國際網際網路世界名醫庫中國首批入選專家。

遷徙分布

禍氏是一個非常古早的姓氏,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千位,在台灣省則沒有,以汝陽為郡望。
今北京市的海淀區,湖北省的蒲圻縣,朝鮮、韓國,日本國等地,均有零星禍氏、女媧氏、媧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號

1.郡望

汝陽郡史料記載,五千多年前,神農炎帝與軒轅黃帝化干戈為玉帛,共同建立部落聯盟,一統天下,並在河南省汝陽縣境內的西泰山舉行祭天大典,標誌著中華民族的融合和凝結進入肇始階段。汝陽有著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歷史文化悠久,既有仰韶文化,又有龍山文化。有杜康造酒遺址、杜康廟、鬼谷故里、魏明帝陵、雲夢山古軍校遺址等二十一處名勝古蹟。我國古代糧食酒釀造的鼻、被歷代帝於尊為“酒仙”的杜康,就是在汝陽杜康村首創了“秫酒”釀造之法,從而奠定了中國白酒釀造的基礎。戰國時期的楚國人鬼谷子,即道家尊奉的王禪,曾隱居在今汝陽城關雲夢山聚賢授道。西周,汝陽屬沈國地域。春秋,蔡昭侯十三年(乙未,公元前506年),沈國被蔡國所滅。縣境西部屬蔡國,東部屬頓國。楚昭王二十年(乙巳,公元前496年),楚滅頓國,後又滅蔡國。戰國時期屬楚國。秦朝時期在陽城(今舒莊鄉扶蘇寺)置縣,屬陳郡。陳勝、吳廣時期改陽城為扶蘇。西漢時期,汝陽屬豫州汝南郡,還有陽城、博陽共三縣。東漢時期,陽城縣改為征羌縣,汝陽縣未動。三國時期,廢征羌、樂家二縣,並歸汝陽縣,屬魏國、豫州、陳郡。晉朝時期縣名汝陽,屬豫州汝南郡。南北朝時期劉宋置汝陽郡,領汝陽、武津二縣。北魏時期復置征羌,汝陽郡領洱陽、武津、征羌三縣。南梁時期汝陽郡領睢陽、新汲、陳、蒙、崇義五縣。北齊時期郡廢,仍設汝陽縣,屬豫州。隋朝開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分置溵水縣、汝陽縣。隋大業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廢汝陽縣入殷水縣。

2.堂號

汝陽堂:以望立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