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顱

第4對是滑車神經,主管眼向外下方的運動。 第8對顱神經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叫聽神經,主管耳對聲音的感受。 第11對是副神經,主管舌肌運動。

人體的顱神經共有12對,與腦相連,主要分布於頭面部,其中第10對迷走神經還分布到胸、腹腔臟器。在12對腦神經中第1、2、8對腦神經是感覺神經;第3、4、6、11、12對腦神經是運動神經;第5、7、9、10對腦神經是混合神經。

第1對叫做嗅神經,主要負責鼻子的嗅覺,所以鼻子能聞到香、臭及各種不同的氣味。

第2對叫視神經,主要管著眼和視物功能。

第3對叫動眼神經,主管眼球的向上、向下、向內等議程方向的運動和上瞼上提及瞳孔的縮小。

第4對是滑車神經,主管眼向外下方的運動。

第5對是三叉神經,這對神經分兩部分,較大的一部分負責面部的痛、溫、觸等感覺;較小的一部分是主管吃東西的咀嚼動作。大的感覺神經又分為3支。第1支叫眼支,主要負責裂以上的皮膚、黏膜的感覺。第2支叫上頜支,主管眼、口之間的皮膚、黏膜之感覺。第3支叫下頜支,主管口以下的皮膚、黏膜之感覺。

第6對叫外展神經,主管眼球向外方向的運動。

第7對叫面神經,主管面部表情肌的運動,除此以外它還主管一部分唾液腺的分泌,以及舌前三分之二的味覺感覺。

第8對顱神經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叫聽神經,主管耳對聲音的感受。另一部分叫前庭神經,其主要作用是保持人體的平衡。

第9對是舌咽神經,主管咽喉部黏膜的感覺,一部分唾液腺的分泌和舌後三分之一的味覺,並與第10對迷走神經一起主管咽喉部肌肉的運動。

第10對迷走神經,除與第9對舌咽神經一起主管咽喉部肌肉的運動外,還負責心臟、血管、胃腸道平滑肌的運動。

第11對是副神經,主管舌肌運動。

第12對是舌下神經,主管舌肌運動

神經顱損害

cranialnerveinjury
引起其他周圍神經疾病的各種病因,均可引起顱神經損害。顱神經的損害可以是單一的,稱單顱神經病,但由於顱神經的分布較集中,尤其在某些共同通道,故局部因素常可損害相鄰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顱神經,屬多數性單神經病,但其病因可與單神經病相似,損害的部位可在顱內或顱外,顱內者可在腦內(束性)或腦外。Ⅲ~Ⅶ對顱神經核在腦幹,故腦幹內損害時可有顱神經症狀,其特點是交叉性癱瘓,不少顱神經病繼發於腫瘤、腦膜炎、血管性疾病、脫髓鞘疾病、脊髓空洞症等,有時為全身性疾病局部的或早期表現,應注意鑑別。
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經損害
glossopharyngealvagusparasympatheticandhypoglossusnerveinjury
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經均起自延髓,離延髓後的行徑又密切相鄰,全稱為後組顱神經,常常同時受累。其中舌咽和迷走神經有共同起始核和密切的周圍徑路,故臨床上尤多合併損害,產生延髓麻痹。但原發性舌咽神經痛為單獨受累。
【病因和機理】引起舌咽、迷走、舌下與副神經損害的病因甚多,常見的有顱底凹陷症、環枕融合畸形、橋小腦角腫瘤、多發性神經炎、顱神經炎、腦膜炎、外傷等。由於其病因不同發病機理亦不同,如炎症浸潤、脫髓鞘改變等。
【臨床表現】
1.舌咽、迷走神經癱瘓:可引起延髓麻痹,表現為構音障礙和吞咽困難。構音障礙可為聲音嘶啞,出現鼻音、言語不清,甚至完全失音。吞咽困難可為吞咽障礙,時有嗆咳,重者完全不能吞咽。檢查可發現一側或雙側軟齶不能上提,一側者可見懸雍垂向健側移動。咽部感覺和咽反射遲鈍或喪失等。
2.副神經癱瘓:因胸鎖乳突肌癱瘓,肌張力低、肌萎縮,轉頭困難。一側副神經癱瘓表現為頭不能轉向健側,斜方肌癱瘓,肌張力低,肌萎縮,並不能聳肩。
3.舌下神經癱瘓:伸舌向患側歪側,舌肌萎縮,舌肌纖維震顫等。
4.舌咽神經痛。
【鑑別診斷】
(一)急性炎症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acuteinflammutorydemyelinatingpolynearopathy)首發症狀,常為四肢對稱性無力伴感覺呈手套襪套樣障礙。可有多根顱神經同時受損,也可以單一顱神經受損為主。常受累的有舌咽、迷走、副及面神經等,表現為頭後仰、聲音嘶啞、嗆咳、面癱。腦脊液呈蛋白質—細胞分離現象。
(二)寰枕部畸形(congenitalanomaliesofatlanto-occpitalregion)多有短頸或斜頸,後髮際低,面部不對稱等。起病緩慢,神經系統檢查症狀主要為後組顱神經、小腦、上頸部脊髓及頸神經受壓症狀。最常見為頭痛、頭暈、枕頸部痛,常由於頭部活動或體力勞動引起,共濟失調、行走不穩、眼球震顫相對多見,個別病例有構音不清、聲音嘶啞、吞咽困難、呼吸困難、憋氣、舌肌萎縮,胸鎖乳突肌無力,面神經麻痹、耳聾等。顱骨平片進行顱底壓跡測量可呈異常改變。
(三)小腦橋腦角腫瘤(cerebellopontineangletumours)患者起病緩慢,表現橋小腦角綜合徵與顱內壓增高的臨床症狀,當腫瘤向下發展,壓迫第Ⅸ、Ⅹ、Ⅺ顱神經、可引起吞咽困難、進食嗆咳、聲音嘶啞、同側咽反射減退或消失、軟齶麻痹、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乏力。舌下神經受累者少見。頭顱CT、MRI可發現腫瘤生長部位。
(四)顱內轉移瘤(intracranialmetastatictumors)來自顱底的鼻咽癌或肉瘤可侵犯後組顱神經而致癱瘓。病程短,可有血性鼻分泌物,頸淋巴結多有轉移。耳鼻喉科檢查及活檢可獲得證實。
(五)蛛網膜粘連(arachnoidmembraneadhesim)病前多有發熱史,亦可有腦膜炎的慢性病史,病程長,可出現顱神經麻痹症狀,如吞咽困難、聲音嘶啞、構音不清、面神經麻痹等,腦脊液檢查白細胞計數增多。
(六)中樞性(假性)延髓麻痹(centralbulbarparalysis)又稱上運動神經元性或核性延髓麻痹,系雙側皮質延髓束受損引起。可見於腦動脈硬化,多發性腦梗塞,腦炎等。臨床表現主要為講話言語不清,吞咽困難較輕,是由於舌不能把食物運至咽部引起。咽反射仍存在,下頜反射、掌頦反射等腦幹反射可亢進;可伴有錐體束征及強哭、強笑。
(七)脊髓空洞症:病變累及延髓稱延髓空洞症,疑核受侵表現同側軟齶和聲帶麻痹,飲水嗆咳,吞咽困難和構音障礙。三叉神經脊束核受累,出現同側買你不核性痛溫覺缺失。舌下神經癱瘓:伸舌向患側歪側,舌肌萎

縮,舌肌纖維震顫等。行MRI檢查可在矢狀面和橫斷面上清楚顯示空洞的位置和大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