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興平

基本情況

姓名:祝興
任教專業:新聞傳播學類
在職情況:在
性別:男
所在院系:文化與傳媒學院
【所教課程 】:主講《傳播學研究》、《傳播學研究方法》、《學術方法與規範》、《媒介戰略管理》、《傳播學概論》、《中國新聞傳播史》、《媒介公關與危機傳播》、《新聞採訪與寫作》、《中外廣告作品賞析》、《中外名記者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等研究生及本科生課程。其中,《傳播學概論》是中央財經大學精品課程。
【專業興趣】 :傳播史論、傳媒經濟與媒介發展研究、新媒體、危機傳播、數字出版

個人簡介

【基本情況】: 祝興平,博士,教授。出生於20世紀70年代,畢業於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傳播學博士。曾在《經濟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國家級新聞媒體從事過新聞傳播實踐活動。2003年7月起,任教於中央財經大學新聞傳播系,任系副主任。2005年評為副教授、媒體經濟專業碩士生導師,現為新聞傳播系副主任、教授、媒體經濟專業碩士生導師;2017年,在韓國水原大學(USW)擔任交換教授。
【社會兼職】: 國家職業技能鑑定專家委員會網路編輯專業委員會專家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期刊協會《中國期刊年鑑》特邀編輯
龍源期刊網路傳播研究中心專家學術委員會委員
北京市寫作學會常務理事

主要學術成果

【主持課題】:
[1]、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突發公共事件中新媒體輿情傳播、監測及管理機制研究”。
[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課題“公共危機傳播中的新媒體輿情與風險管控研究”。
[3]、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中國特色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研究”(課題編號18VSJ080)子課題“中國國有文化傳媒企業混合所有制問題研究”。
[4]、主持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期刊協會課題“中國期刊與‘屠呦呦獲諾貝爾醫學獎’專題報導研究”。
[5]、主持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期刊協會課題“中國期刊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專題報導研究”。
[6]、主持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國期刊協會課題“中國期刊與‘嫦娥三號成功登月’專題報導研究”。
[7]、主持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國期刊協會課題“中國期刊與‘中國夢’‘八項規定’專題報導研究”。
[8]、主持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國期刊協會課題“中國期刊與紀念建黨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專題報導研究”。
[9]、主持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國期刊協會課題“中國期刊與‘神八對接’專題報導研究”。
[10]、主持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國期刊協會課題“中國期刊與2009年度全球金融危機專題報導研究”。
[11]、主持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國期刊協會課題“中國期刊與建國60周年成就與發展專題報導研究”。
[12]、主持中央財經大學校級科研課題“財經媒體運營模式比較研究”。
【著作】:
[1]、《傳媒經營管理新論》(第2版)(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11。
[2]、《財經新聞導論》(合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10。
[3]、《網路信息編輯與發布》(副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06。
[4]、《墨道》(合著),巴蜀出版社、嶽麓書社2008-06。
[5]、《傳媒經營管理新論》(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08。
[6]、《俄羅斯:雙頭鷹與北極熊》(副主編),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12。
[7]、《學前365天讀寓言》(編著),中國婦女出版社2005-08。
[8]、《中外文學名作鑑賞》(副主編),內蒙古文化出版社1994-10。
[9]、此外,出版《昆蟲記》、《綠野仙蹤》、《兔子坡》等分級高效閱讀書籍18部,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08。
【論文】:
先後在《人民日報》理論版、《光明日報》理論版、《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出版發行研究》、《中國出版》、《中國記者》、《新聞記者》、《當代傳播》、《中國編輯》、《新聞與寫作》、《新聞界》、《科技與出版》、《中國高等教育》、《新聞實踐》、《青年記者》、《出版參考》等專業刊物發表新聞傳播學專業論文100餘篇(中國知網收錄95篇)。其中,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國近代史》、《出版業》、《旅遊管理》及國家級年鑑《中國出版年鑑》、《中國期刊年鑑》全文轉載刊用30餘篇。此外,還在《經濟日報》、《光明日報》、《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國家級媒體發表各類文章110餘篇。
[主要論文]:
[1]《全民閱讀背景下各地城市數位化閱讀排行的意義與價值——基於2017龍源TOP100城市數字閱讀排行的分析》,《科技與出版》2018年第8期。
[2]《“微傳播”時代高校危機輿情管控的困境與對策》,《中國高等教育》2018年第12期(6月)。
[3]《中國期刊與“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專題報導》,《中國期刊年鑑》2017卷,2017年12月。
[4]《公共危機事件“微傳播”影響力形成機制探析》,《中國出版》2016年第12期。
[5]《從微信平台特性看社交自媒體危機輿情管控路徑》,《中國記者》2016年第12期。
[6]《大數據時代新聞出版人才培養的創新》,《出版發行研究》2016年第04期。
[7]《中國期刊與“屠呦呦獲諾貝爾醫學獎”專題報導》,《中國期刊年鑑》2016年卷,2016年12月。
[8]《中國期刊與“習近平、馬英九新加坡會面”專題報導》,《中國期刊年鑑》2016年卷,2016年12月。
[9]《中國期刊與“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專題報導》,《中國期刊年鑑》2016年卷,2016年12月。
[10]《財經媒體產業未來發展的三大趨勢》,《在中財講財經新聞》(第一輯),中國經濟出版社2016-03-01。
[11]《以大數據提升危機預警管理水平》,《人民日報》(理論版),2015-10-21。
[12]《網路眾包:現代新聞出版新模式》,《出版發行研究》2015年第10期。
[13]《大數據與風險社會的危機管理創新》,《光明日報》(理論版),2015-09-05。
[14]《2013公共文化服務系統中龍源期刊影響力解析》,《中國人文大眾期刊十年數位化發展報告——2005-2014龍源期刊網路傳播TOP100大數據分析》,中國書籍出版社2015-06-30。
[15]《期刊產業數位化傳播十年特徵解析——基於龍源期刊TOP100十年數據的分析》,《出版發行研究》2015年第04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出版業》2015年第09期全文轉載。
[16]《新常態下主流媒體經濟報導的數據解釋力》,《光明日報》,2015-11-15。
[17]《中國期刊與“中日甲午戰爭120周年”專題報導》,《中國期刊年鑑》2015年卷,2015年12月。
[18]《中國期刊與亞太經合組織2014北京峰會專題報導》,《中國期刊年鑑》2015年卷,2015年12月。
[19]《中國期刊與“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題報導》,《中國期刊年鑑》2015年卷,2015年12月。
[20]《中國期刊與“鄧小平誕辰110周年”專題報導》,《中國期刊年鑑》2015年卷,2015年12月。
[21]《大數據分析技術及其在數字出版中的套用》,《出版發行研究》2014年第04期。
[22]《大數據與經濟新聞生產方式的顛覆與重構》,《中國出版》2014年第02期。
[23]《“大數據”與期刊產業的數字出版》,《中國出版年鑑》2014年卷,2014年12月。
[24]《中國期刊與“嫦娥飛天”專題報導》,《中國期刊年鑑》2014卷,2014年12月。
[25]《中國期刊與“反腐風暴”專題報導》,《中國期刊年鑑》2014卷,2014年12月。
[26]《中國期刊與“中國夢”專題報導》,《中國期刊年鑑》2014卷,2014年12月。
[27]《“大數據”與期刊產業的數字出版》,《中國期刊年鑑》2014年卷,2014年12月。
[28]《“大數據”與經濟新聞生產方式的顛覆和重構》,《大數據大變革——第五屆全國經濟新聞改革與發展研討會論文集》,遼寧美術出版社,2014-10-01。
[29]《龍源期刊2013公共文化服務系統數位化閱讀排行解析》,《出版發行研究》2013年第12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出版業》2014年第3期全文轉載。
[30]《以微言快評打通兩個輿論場》,《光明日報》,2013-10-19。
[31]《“大數據”與期刊產業的數字出版》,《出版參考》2013年第12期,《中國出版年鑑》(2014卷)全文轉載、《中國期刊年鑑》(2014卷)全文轉載。
[32]《中國期刊與“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專題報導》,《中國期刊年鑑》2013年卷,2013年12月。
[33]《中國期刊與“中國首艘航母入列”專題報導》,《中國期刊年鑑》2013年卷,2013年12月。
[34]《中國期刊與“神九飛天”專題報導》,《中國期刊年鑑》2013年卷,2013年12月。
[35]《中國期刊與“中共十八大召開”專題報導》,《中國期刊年鑑》2013年卷,2013年12月。
[36]《龍源期刊2012海內外網路傳播排行特徵解析》,《出版參考》2012年第12期。
[37]《中國期刊與“紀念建黨90周年”專題報導》,《中國期刊年鑑》2012年卷,2012年12月。
[38]《中國期刊與“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專題報導》,《中國期刊年鑑》2012年卷,2012年12月。
[39]《中國期刊與2011“神八對接”專題報導》,《中國期刊年鑑》2012年卷,2012年12月。
[40]《我國數字出版跨越式發展的瓶頸與短板》,《中國出版》2011年第02期。
[41]《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十大瓶頸》,《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傳媒創新》,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07-01。
[42]《2010年首都網路輿情及其引導路徑》,《首都網路文化發展報告》,人民出版社2011-05-15。
[43]《中國期刊與2010年上海世博會專題報導》,《中國期刊年鑑》2011年卷,2011年12月。
[44]《中國期刊與2010年玉樹地震專題報導》,《中國期刊年鑑》2011年卷,2011年12月。
[45]《課題申報材料撰寫要點》,《新聞與寫作》2010年第10期。
[46]《網路推手與網路信任危機》,《傳媒方程式:關乎中國媒體成長的前沿自選題》,紅旗出版社2010-12-15。
[47]《從CCTV-2〈今日觀察〉看電視經濟評論的價值取向》,《第三屆全國經濟新聞改革與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北方聯合出版集團遼寧美術出版社2010-11-15。
[48]《媒介融合與傳統媒體運營模式的變革與創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報導》,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9-1。
[49]《批評性通報寫作的要點及禁忌》,《新聞與寫作》2010年第06期。
[50]《打造世界媒體集團彰顯國家“軟實力”》,《中國出版》2010年第02期。
[51]《2009-2010:新聞出版新政解讀》,《青年記者》2010年第02期(本期“封面文章”)。
[52]《時政類期刊與新中國成立60周年成就報導》,《中國期刊年鑑》2010年卷,2010年12月。
[53]《財經類期刊與新中國成立60周年成就報導》,《中國期刊年鑑》2010年卷,2010年12月。
[54]《新業態環境下我國新聞學科核心能力與競爭策略分析》,《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9年第05期。
[55]《台灣地區期刊出版產業經營狀況與市場格局》,《中國出版》2009年第12期。
[56]《“網路推手”與網路信任危機》,《新聞實踐》2009年第08期(本期“封面文章”)。
[57]《藉助角度寫獨家》,《新聞與寫作》2009年第09期。
[58]《報界巨擘胡政之與〈大公報〉的經營與管理》,《中國傳媒觀察》2009年第07期。
[59]《從羅京去世看媒體從業者的健康問題》,《中國傳媒觀察》2009年第06期。
[60]《媒介融合背景下平媒運營模式的變革與創新》,《中國傳媒觀察》2009年第05期。
[61]《匯智聚力,共鑄中國傳媒“金長城”——評“中國傳媒大會2008年會”的五大特點》,《中國傳媒觀察》2009年第03期。
[62]《“枯藤老樹寫秋思,不許旁人贅一辭”——讀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文心》,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07-01。
[63]《台灣地區期刊產業發展現狀及基本趨勢》,《中國期刊年鑑》2009年卷,2009年12月。
[64]《中國期刊與“5•12”汶川大地震報導》,《中國期刊年鑑》2009年卷,2009年12月。
[65]《中國期刊與“神七上天”報導》,《中國期刊年鑑》2009年卷,2009年12月。
[66]《中國期刊與金融危機報導》,《中國期刊年鑑》2009年卷,2009年12月。
[67]《網路傳播與大學生個體的社會化》,《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8-12-1。
[68]《讓人民在良好環境中生產生活》,《中國教育報》(理論版)2008-11-10。
[69]《網路媒體對大學生社會化的影響與對策》,《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8年12月。
[70]《區域協調實現共享訴求》,《中國教育報》(理論版)2008-11-18。
[71]《工作總結的寫作方法與要領》,《新聞與寫作》2008年第11期,《江西教育》2009年第20期、《重慶國土房產》2009年第01期,全文轉載。
[72]《文化產業的“軟實力”角色》,《中國教育報》(理論版)2008-7-15。
[73]《CVI、客群視線與網路頁面設計》,《中國編輯》2008年第06期。
[74]《財經記者培養的改進策略》,《中國記者》2008年第02期,《中華新聞報》2008-04-30,E1版全文轉載。
[75]《網路傳播與公共輿論空間的構建與拓展》,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論文集《中國新聞業發展現狀與趨勢》,經濟日報出版社2008-4-5。
[76]《從“兩會部落格”看新媒體的政治傳播功能》,中國第二屆文明論壇(2008)學術論文集《文明》,2008-1。
[77]《“財經+新聞+人文”的財經新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高等教育改革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4。
[78]《默多克與新聞集團的核心戰略》,《開拓》2008-12-15。
[79]《“第一財經”的品牌成長之路》,《開拓》2008-12-15。
[80]《“新聞創造價值”:〈21世紀經濟報導〉的品牌經營之道》,《開拓》2008-12-15。
[81]《〈當代經理人〉雜誌的品牌培育與延展》,《開拓》2008-12-15。
[82]《網路媒介能否成為擴大教育公平的一柄“利器”》,《開拓》2008-04-15。
[83]《〈理財周刊〉的品牌發展戰略》,《開拓》2008-12-15。
[84]《新聞源失實與記者採訪的法律責任》,《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7年12月。
[85]《財經媒體的市場定位與行銷策略》,《新聞界》2007年第06期。
[86]《全球化背景下的財經新聞信息業》,《新聞界》2007年第04期。
[87]《“輿論之驕子,天縱之文豪”——報界巨子梁啓超及其在〈時務報〉的報刊活動》,《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6年12月。
[88]《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廣告教育面臨的若干問題》,《新聞界》2006年第05期。
[89]《宗教信仰與傳播道德的差異性》,《文化與傳播論壇》,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12-01。
[90]《網路傳播自由權與隱私權的衝突與調適》,《文化與傳播論壇》,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12-01。
[91]《現代民謠及其社會輿論動力淺析》,《文化與傳播論壇》,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12-01。
[92]《轉型期民間謠諺與社會輿論評價》,《新聞記者》2002年第11期。
[93]《近代媒介與文化轉型》,《湖北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02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02年第11期全文轉載。
[94]《轉型期民諺與社會輿論評價》,《當代傳播》2002年第03期。
[95]《話說董欣賓》(藝術評論),《中國教育報》,2001-08-28。
[96]《學生旅遊:與科技、人文“親密接觸”》,《中國教育報》2001-09-25,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旅遊管理》2001年第06期全文轉載。
[人大複印資料等重要刊物全文轉載論文]:
[1]《期刊產業數位化傳播十年特徵解析——基於龍源期刊TOP100十年數據的分析》,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出版業》2015年第09期全文轉載,原載《出版發行研究》2015年第04期。
[2]《“大數據”與期刊產業的數字出版》,《中國出版年鑑》(2014卷)全文轉載,原載《出版參考》2013年第12期。
[3]《“大數據”與期刊產業的數字出版》,《中國期刊年鑑》(2014卷)全文轉載,原載《出版參考》2013年第12期。
[4]《龍源期刊2013公共文化服務系統數位化閱讀排行解析》,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出版業》2014年第3期全文轉載,原載《出版發行研究》2013年第12期。
[5]《財經記者培養的改進策略》,《中華新聞報》(2008-04-30E1版/學術版)全文轉載,原載《中國記者》2008年第02期。
[6]《近代媒介與文化轉型》,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02年第11期全文轉載,原載《湖北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02期。
[7]《學生旅遊:與科技、人文“親密接觸”》,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旅遊管理》2001年第06期全文轉載,原載《中國教育報》2001-09-25。
( 信箱:[email protected]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