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魯人

祖魯人

祖魯人是南部非洲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南非納塔爾省。

祖魯人

祖魯人(Zulu)
南部非洲民族。又稱阿馬祖魯人。

 祖魯人(Zulu)
南部非洲民族之一。 亦稱“阿馬祖魯人”。有565萬人(1978),主要分布在南非納塔爾省(545萬),賴索托東部 (15萬)和史瓦濟蘭東南部(5萬)。屬尼格羅人種班圖類型。使用祖魯語,屬尼日-科爾多凡語系東南班圖語群。有用拉丁字母拼寫的文字。

(圖)祖魯人祖魯人

黑色種族

南非夸祖魯/納塔爾(KwaZulu/Natal)省操恩古尼語(Nguni)的一個民族。為南部班圖人(Bantu)的一支,與史瓦濟人(Swazi)和科薩人(Xhosa)有種族、語言和文化上的密切關係。祖魯人是南非境內單一最大的黑色種族集團,20世紀晚期約有900萬人。
傳統上為糧農,也在樹木稀少的草原上牧養大群的牛,主要靠搶劫鄰族來擴大畜群。

經19世紀連年戰爭,歐洲殖民者奪走了祖魯人的牧場和水源,家產盡失的現代祖魯人多半依靠在白人農場做工或在南非城市裡工作謀生。

簡介

19世紀初,祖魯人與鄰族納塔爾恩古尼人(參閱恩古尼人〔Nguni〕條)聯合,以酋長恰卡(Shaka)為首,建立祖魯王國。此前,祖魯人僅是恩古尼眾多氏族之一;是恰卡用祖魯的氏族名命名了這個新的國家。這一類氏族被當作祖魯王國社會組織的基層單位延續了下來;它們由若乾父子相傳的家庭組成,各家庭擁有自己的土地和牲畜,各由一位年長的男子主持。家長具有很高的權威,故可以把祖魯人稱作族長制。婚姻實行一夫多妻制,各房妻妾嚴格論資排輩,以家族繼承人的母親為首。還實行轉房婚(即遺孀必須嫁亡夫之弟)。

各氏族長房男子為其酋長,習慣上也是戰時的統帥以及和平時期的仲裁者。通常由酋長近親充任的頭人管理著氏族內部各部分的事務。在祖魯王之下,氏族制度於王國範圍內普遍施行,絕大多數酋長都與祖魯王有這樣或那樣的關係。祖魯王國建立時,許多酋長不是娶國王氏族的女子為妻,就是王族成員,用來取代那些不聽話的氏族首腦。祖魯王由其寵幸的侍臣輔佐,酋長和副酋長則組成一個議事會為國王提供施政及司法方面的建議。
有著高度軍事組織結構的祖魯人實施年齡組制度,男孩到了青春期就被畫入年齡組,每個年齡組構成祖魯軍隊的一個部分。畫入年齡組的人離家集中駐紮在皇家軍營里,由國王直接統率全軍。這些年輕人被編入軍團之後,只有在國王批准整個年齡組時才可結婚。
傳統的祖魯宗教實行祖先崇拜,也信仰創世神和男女巫。國王負責全國的巫術和求雨;在播種季節或遭遇戰爭、乾旱和饑荒時,國王為全民族舉行儀式,主要是向皇家宗室的先輩們祈禱。現代祖魯人基督教的特色是在先知領導下自立的或分離主義的教會蓬勃發展,這些先知們有的相當有錢有勢。
國王、酋長以及軍事體制的權力和重要性如今都已經大為衰落了,許多年輕人紛紛離開夸祖魯/納塔爾省到南非的其他地方尋找工作。不過,當代祖魯人普遍了解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和歷史,並為之感到驕傲。

(圖)祖魯人祖魯人

 

 祖魯人系東南班圖恩古尼人北支的後裔

東南班圖人早在公元2~3世紀就已出現在林波波河沿岸;到5世紀已進入南非德蘭士瓦高地,並與遊牧的霍屯督人發生混血;到10世紀已擴展到納塔爾德班附近;到15世紀末進而分布於奧蘭治中部、納塔爾南部和開普東部地區。其中北恩古尼人基本上已定居下來,並於16世紀後從東海岸引進玉米,發展牧農混合經濟;煉鐵、鍛鐵、冶銅和制陶等手工業也得到發展,並出現專門從事交換的商人,與鄰族之間的貿易往來相當活躍。到18世紀末,開始形成部落聯盟,姆特特瓦部落首領丁吉斯瓦約聯合北恩古尼人約30個部落,組成軍事聯盟。祖魯部落即其中之一,當時只有幾千人。1817年,丁吉斯瓦約兵敗身死,祖魯酋長恰卡充當聯盟首領,對班圖人的傳統軍事組織進行改革,把所有具有戰鬥力的男子從各部落中抽調出來,按年齡等級組成“同齡兵團”,每600~1000人組成一個團,規定所有戰士必須講祖魯語。通過10多年的征戰,恰卡征服了100多個部落,權力遍及20多萬平方公里,並在這一地域內形成了祖魯民族。1837年,從開普殖民地遷出的布爾人占領了德拉肯斯山以西的祖魯地區,並侵入納塔爾。

1838年祖魯人與布爾人戰於恩康姆河河套,祖魯人戰敗,傷亡3000人,鮮血染紅了河水,從此恩康姆河被稱為“血河”。1879年祖魯人反抗英國殖民者,又被殖民軍打敗,從此遭受英國殖民統治。1906年,祖魯酋長班巴塔發動反對殖民統治的武裝起義,被鎮壓。至今祖魯人仍在遭受南非白人種族主義的奴役和掠奪,被限制在由 10塊土地組成、面積僅有3155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生活。
祖魯人從事農牧混合經濟,男子放牧,婦女耕種。父權制大家族(見父系氏族制)是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每個家庭居住在一組名為 “克拉爾”(kraal)的茅屋中。克拉爾中心是圓形的牲畜柵欄,周圍建造若干茅屋,茅屋以外是圓形的外圍柵欄。與同一男性祖先有關的成員認為自己屬於同一氏族。現在眾多的祖魯人在白人的工礦企業中做工,部分人仍保持著傳統的社會經濟結構。
祖魯人是一支自豪的非洲民族,主要居住在南非的夸祖魯—納塔爾省。在數個軍事首領的領導下——其中包括沙卡·祖魯——在一段相當長的歷史時期,祖魯人保持著獨立自主。然而,歐洲的殖民政策和種族隔離制度卻剝奪了祖魯人的自由,直到20世紀末期,才最終廢除了種族制度,祖魯人民成為南非共和國的合法公民。但他們仍然需要面對種族歧視,奮力爭取經濟、教育和政治上的平等。
[編輯本段]驗證處女身
祖魯人是南非黑人的主要部族之一,大多集中居住在夸祖魯—納塔爾省。近年來,這一古老民族颳起了一股復古之風--驗證處女身。
祖魯人以熱情奔放、豪爽善戰、能歌善舞而著稱,祖魯婦女以豐乳肥臀、曲線分明、裸露兩隻巨乳為特徵。

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外出,無論是面對熟人還是遇見陌生者,祖魯婦女特別是少女個個裸露著上身,將兩隻豐乳活脫脫地展示在你面前。她們絲毫沒有羞怯感,旁若無人地做著自己應做的事情。

驗證處女身

驗證處女身是祖魯族的一個古老儀式。方圓數十公里的十五六歲的青春少女,在一個特定的日子來到一個特定的地點,並排仰臥於鋪在地面的草蓆上,接受同族老年婦女的檢驗。據說這些老年婦女經過了一定的專業訓練,懂得辨認完整的處女膜。這是一個莊嚴的儀式,這裡是絕對的“女兒國”,包括小男孩在內的所有男性不得入內。
凡是經過驗證的處女,前額上都會被塗上一點泥巴,然後這些帶有標記的女孩子再去排隊領取“處女證”。處女證是純潔美好的象徵,是這些女孩子的“貞節牌坊”。
驗證處女身儀式源於祖魯人對“處女神”的祭祀。

祖魯人認為,如果這位女神得不到應有的崇敬,她便會以天災人禍向人類發難,人類尤其是婦女要求其保佑就必須保持處女身。
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儀式失傳了。而今,驗證處女身的復古風再度颳起,是因為有人認為,女性必須自尊自重。祖魯族的婚姻傳統是一夫多妻制,婦女的地位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使得部分婦女貞操觀念淡漠,進而未婚媽媽增多,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現象有增無減。
在有“識”之士的倡導下,一個祖魯小山村五六年前復活了這一古老儀式,並得到周圍村莊的回響。加上新聞媒體的推波助瀾,於在整個祖魯族地區此風迅速得到推廣,驗證處女身又成了祖魯人的時尚

(圖)祖魯人祖魯人

檢查和判斷男性貞潔與否的標準

 南非祖魯王曾宣布要檢查祖魯王國未婚男性是否貞潔,各個媒體都猜測這位想像力豐富的祖魯王究竟會以何種方式判斷男子的貞操。

 對於檢查和判斷男性貞潔與否的標準,這位國王並沒有透露。不過他的屬下、一位民俗專家私下裡替國王解答了這一讓人好奇的問題。他說,要判斷一名男性是否為處男其實不難。首先,如果他在結婚前真的守身如玉,那么他的生殖器包皮一定會相當緊。如果一名未婚男子的包皮已經變得鬆弛,那么他十有八九已經有過性行為。

再有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在對祖魯未婚男子進行檢查時,他們會被要求在檢查官面前小便。如果噴出的尿液高度足以到達自己的頭部甚至超過自己的身高,那么此人必是處男無疑。如果排尿時高度達不到自己的身高或者小便無力,那么基本上就可以確定此人已經失貞。

對於這兩條標準的科學性,這位專家並不懷疑,他說這是祖魯族長期以來的傳統經驗,已經被實踐證明是非常準確的

祖魯王這個做法將有可能遭遇法律難題,因為南非國會曾通過了一項《兒童法案》提案,視貞操檢查為非法,並稱青少年有權拒絕此類檢查。雖然這項提案尚未獲得批准,但祖魯王對此已經相當憤怒。他表示,不和祖魯王商議,政府就對涉及祖魯族文化核心的重大問題立法,這樣的做法不可理解。他認為這項提案如果成為法律,將是對祖魯文化的摧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