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陽縣龔家坪鎮

龔家坪鎮,此地原是一個大坪,曾開設過墟場,因公平交易故得名公家坪。後因龔姓在此設亭,建村莊,改為龔家坪。解放初,境內設為第十一區;1956年撤區並鄉時,並為窯頭鋪、大坪鋪2個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改為新華公社;1959年5月,人民公社體制進行調整時,並為文明鋪公社;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改為窯頭鋪、龔家坪、大坪鋪3個公社,隸屬於文明鋪區;1986年,又改為窯頭鋪、龔家坪、大坪鋪3個鄉、隸屬於文明鋪區;1995年撤區並鄉建鎮,將窯頭鋪、龔家坪、大坪鋪3個鄉,合併為龔家坪鎮。

概況

位於祁陽縣境北陲、四明山東麓,距縣城35公里。東、北與祁東縣相鄰,西與冷水灘相連,南與文明鋪鎮交界。鎮政府駐雲排嶺居委會,轄長春、窯頭鋪、布穀塘、杉木塘、檀木塘、九曲河、三星、石山灣、古木堰、炭棚、左家嶺、龔家坪、黃梅、福星橋、四角丘、木山庵、蘿蔔塘、大泥、草塘、段橋灣、甸中間、酒塘、香塘鋪、中益、何家嶺、大坪鋪、鐵絲江、復興、沙子坪、江星、滲塘灣、新灣、溝山塘、田頭沖、碧蓮、財神塘36個村和雲排嶺、新曠2個居委會。
鎮以龔家坪地名命名,此地原是一個大坪,曾開設過墟場,因公平交易故得名公家坪。後因龔姓在此設亭,建村莊,改為龔家坪。解放初,境內設為第十一區;1956年撤區並鄉時,並為窯頭鋪、大坪鋪2個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改為新華公社;1959年5月,人民公社體制進行調整時,並為文明鋪公社;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改為窯頭鋪、龔家坪、大坪鋪3個公社,隸屬於文明鋪區;1986年,又改為窯頭鋪、龔家坪、大坪鋪3個鄉、隸屬於文明鋪區;1995年撤區並鄉建鎮,將窯頭鋪、龔家坪、大坪鋪3個鄉,合併為龔家坪鎮
全鎮總面積80平方公里,耕地2147公頃,9187戶,35217萬人。四明山山脈橫亘西部,山巒起伏連綿,有肖家嶺、良村嶺、鳳凰岐、原漢嶺、哈蟆為全鎮最高點,海拔622.7米,山脈林茂竹青,鬱鬱蔥蔥,寒廟沖泉水幽幽,長流不斷。鎮內有四角、滲塘兩座小(一)型水庫,有大山塘、黃泥塘兩座小(二)型水庫,渠道和堰100餘公里,形成全鎮水利灌溉網,可灌溉農田近2萬畝,是典型的魚米之鄉。鎮內黎石公路貫穿東西,是通往邵東、邵陽的咽喉之道。該鎮是祁陽縣的雜交稻制種基地和優質稻種植基地,又是生薑、香芋、黃花、黃豆等重點產區,其中生薑、香芋暢銷國內外。鎮經濟中糧食和農產品商貿經濟占有較大比重,鎮年生產總值14432萬元,年財政收入250萬元。
境內有蘿蔔塘林場、雷佛觀林場、三星農場、大坪鋪木材加工廠、復興機壓磚廠、窯頭鋪機壓磚廠、雲排嶺碎石場、大坪鋪碎石場、舜塘水庫漁場、自來水廠等。設有中學3所、國小16所、醫療機構3個。境內有草塘庵革命根據地,有風景秀麗的寒廟沖景區和觀音盤座泉水能治百病的傳說,有段橋灣松山嶺兩兄妹俗稱“火人”、天寒地凍晝夜浸泡水塘中的真實故事,有古木堰泉塘一年四季泉水汩汩、永不枯竭的景觀,還有香塘鋪龍潭嶺流傳著一個媳婦因孝敬公婆、在整個院子沉陷時被狗救得一命的膾炙人口的故事。

自然村介紹

【雲排嶺居委會】 Yúnpáilǐngjūwěihuì
以地處雲排嶺山麓而取名。居委會駐黎石路138號,轄9個居民組。總面積1.6平方公里,耕地44.5公頃,268戶,796人。
【新曠居委會】 Xīnkuàngjūwěihuì
由境內新田山院與曠家灣院各取一字為名。轄9個居民組。總面積0.9平方公里,耕地44.3公頃,190戶,603人。
【龔家坪】 Gōngjiāpíng
因龔姓早在此地開墾種養,在平地開設墟場,故名。村委會駐龔家坪4組,轄香麻嶺、冷口邊、龔家坪、新屋院、蝶子塘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1.3平方公里,耕地60.3公頃,182戶,603人。
【木山庵】 Mùshānān
村後山上多樹,舊時村內建有木山庵,村因庵命名。村委會駐坐木嶺,轄柳山、坐木嶺、鄧家排、山聖廟、油金山、石合廟、麻沖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1.4平方公里,耕地84.9公頃,250戶,828人。
【草塘】 Cǎotáng
村內陳家大院門前一池塘水草甚茂,得名草塘,村以塘名。村委會駐陳家大院,轄竹山灣、草塘陳家、草塘灣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1平方公里,耕地56.7公頃,216戶,814人。
【四角丘】 Sìjiǎoqiū
因村內有一丘四角分明的大田得名。村委會駐四角丘,轄窯子塘、油草塘、四角丘、鄧家排、寒廟沖、分水坳、菜塘沖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5.3平方公里,耕地71.8公頃,224戶,802人。
【香塘鋪】 Xiāngtángpù
村街中昔建有關帝廟,香火甚旺,香客常去街後水塘取水,故名香塘鋪。村委會駐龍潭嶺,轄張家院、匡塘角、蔣家屋、兩路口、曾把塘、松山院、香塘、龍潭嶺、王家院等13個村民組。總面積2.8平方公里,耕地96.3公頃,235戶,997人。
【段橋灣】 Duànqiáowān
相傳明朝時,山灣內修石橋竣工時,第一個過橋人為綢緞商人,以彩緞鋪於橋面以示祝賀,此橋踩過方得通行,故名緞橋,後諧音得名段橋灣。村委會駐旺福沖,轄毛塘、宋家院、下卉塘、銀獅嶺、卉塘、龍燈嶺、松山嶺、旺福沖、段橋灣、對門王等12個村民組。總面積1.8平方公里,耕地101.3公頃,337戶,1126人。
【蘿蔔塘】 Lóubótáng
以境內有形似蘿蔔的大塘而得名。村委會駐雷子沖,轄老屋院、月塘、蘿蔔塘、雷子沖、沙坪、陳家嶺、絲官塘等11個村民組。總面積2.3平方公里,耕地67.8公頃,250戶,841人。
【福星橋】 Fúxīngqiáo
境內原有一木橋連線謝姓新舊兩個院子,改建石橋時叫復興橋,後諧音為現名。村委會駐堰老頭新屋,轄麻細嶺、龍家坪、堰老頭老屋、老屋、泉溪橋湯家、平塘嶺、下香草沖、大夫亭、上魯草沖、大塘沖、堰老頭新屋等13個村民組。總面積2平方公里,耕地98公頃,280戶,940人。
【黃梅】 Huángméi
以黃泥塘和梅子塘各取一字而得名。村委會駐鋪子坪,轄黃泥塘、石山塘家、魚和塘張家、何家院、周家院、唐家院、王家坳、王家院、鄧家院、梅子塘、鋪子坪、新屋院等14個村民組。總面積2.1平方公里,耕地公86.3頃,332戶,1030人。
【大泥】 Dàní
以境內泥深面寬的大泥甸而得名。村委會駐大泥國小,轄百畝山、華貴橋、王家嶺、何家院、曾家院、小何家院、楊家院、老學校8個村民組。總面積0.8平方公里,耕地36.5公頃,162戶,533人。
【酒塘】 Jiǔtáng
境內有塘形似酒罈,傳說此塘水釀酒,出酒多,味道好,故得名酒塘。村委會駐劉家嶺,轄鷓鴣塘、雷家沖、楊柳塘、酒塘大院子、劉家嶺、老屋院、濟塘7個村民組。總面積1平方公里,耕地43.2公頃,137戶,507人。
【甸中間】 Diànzhōngjiān
因村院位於一大片平坦稻田中間而得名。村委會駐鐵盤山,轄橋灣、洪龍山、新屋院子、鐵盤山、吊樓院子、到中間、八角垣等11個村民組。總面積0.9平方公里,耕地53.6公頃,234戶,818人。
【長春】 Chángchūn
原名長沖,後雅化為今名。村委會駐大塘角,轄對面院、楊家、新屋院、老屋院、大塘角、荷葉塘、水頭鋪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29.6公頃,176戶,653人。
【檀木塘】 Tánmùtáng
相傳清乾隆年間,因大塘周圍有三株百年古檀而得名。村委會駐太和山,轄上坦頭、對門山、絲寶塘、檀木塘、菱角塘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54.2公頃,198戶,617人。
【杉木塘】 Shāmùtáng
境內有大塘,四周都長滿杉樹,故名。村委會駐香木嶺,轄石板橋、花丫塘、李家院、周家院、丁塘沖、劉家院、桂家院、上窯頭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1.9平方公里,耕地95.9公頃,280戶,930人。
【古木堰】 Gǔmùyàn
因境內石板堰橋旁有千年古樹而得名。村委會駐百里石山,轄老屋灣里、中間院、新屋裡、老屋場、豬腦頭、八弓須、普塘、漏塘沖、泉塘、乾河沖、曹家沖、楊家沖、鐵甲橋等18個村民組。總面積3.2平方公里,耕地126.5公頃,405戶,1389人。
【左家嶺】 Zuǒjiālǐng
相傳清道光年間,三戶左姓兄弟在該地依山修建鋪房售中草藥,由此得名左家嶺。村委會駐朝蔭庵,轄雷家屋、柿花塘、左家嶺、上官塘、肖家坪、王家莊、朝陽庵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1.9平方公里,耕地58.7公頃。218戶,761人。
【三星】 Sānxīng
1962年與九曲河分村時名三鑫,後改為三星,意為吉星高照。村委會駐樟樹,轄樟樹、下邊塘、三角塘、竹山院、文家亭、羅家、楓樹塘、豆角沖、大平頭等11個村民組。總面積1.9平方公里,耕地68.7公頃,220戶,809人。
【布穀塘】 Bùgǔtáng
境內大塘邊有一小樹林,舊時常有布穀鳥棲息,由此得名。村委會駐布穀塘,轄布穀塘、鵝塘沖、張家院、下楊家、塘灣沖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1.2平方公里,耕地55.8公頃,192戶,766人。
【窯頭鋪】 Yáotóupù
村處驛道邊,清鹹豐年間境內村民擅燒磚瓦,因磚瓦成市連鋪而得名。村委會駐窯頭鋪,轄四板橋、唐家院、何家排、長嶺楊家、雁灣嶺、對門院、唐家院、窯頭鋪等12個村民組。總面積2.3平方公里,耕地81.8公頃,268戶,689人。
【炭棚】 Tànpéng
因舊時村民多以搭棚燒木炭為副業而得名。村委會駐老虎岩,轄荷葉塘、矮嶺、岩塘、老虎岩、老虎塘、大塘角旮、炭棚灣、鯉魚塘、矮魚塘、青山口、鄧家沖等21個村民組。總面積2.9平方公里,耕地108.6公頃,341戶,1308人。
【石山灣】 Shíshānwān
因山灣內多石山而得名。村委會駐吊樓院,轄段家祠堂、簸箕山、月塘、新屋院、朽木塘、吊樓院、益家屋場等12個村民組。總面積2.8平方公里,耕地96公頃,180戶,786人。
【九曲河】 Jiǔqǔhé
清乾隆年間,在小溪上建了九座拱橋於九個拐彎處,以改善風水,故名。村委會駐石頭崗,轄上墟塘、竹山院、紅茹院、花屋院、石頭崗、扒船塘、白鶴觀、大塘、新白果樹塘等14個村民組。總面積2平方公里,耕地84公頃,230戶,899人。
【新灣】 Xīnwān
地處山灣,1961年更名新灣。村委會駐石井塘,轄月塘、神塘、新龍、老屋張家、石井塘、八院、老屋、獅嶺、栗山塘等12個村民組。總面積1.8平方公里,耕地53.4公頃,318戶,1088人。
【復興】 Fùxīng
原名福星,後為避重名,取諧音叫復興。村委會駐鐵絲塘,轄栗子塘、杜家院、下木劉家、栗子周家、李家院、崇風官、鐵絲塘、周司嶺、下橫衝、上橫衝、過路塘、桂家院等16個村民組。總面積2.8平方公里,耕地103.8公頃,350戶,1100人。
【田頭沖】 Tiántóuchōng
因山衝進口處有一大片稻田,故名。村委會駐紅院子,轄紅院子、存魚塘、隔壁院、壁子塘、毓魚塘、柿化塘、樟樹院、上沖、老屋院、嶺底下、仁子沖、德龍庵、獅子院14個村民組。總面積4.3平方公里,耕地64.6公頃,368戶,1285人。
【碧蓮】 Bìlián
因境內曾建有碧蓮庵而得名。村委會駐王家院,轄王家院、娥塘沖、木子塘、王脈嶺、中秋坪、雷家院、碧蓮庵、唐家嶺、江邊楊家、田基塘、石灰塘11個村民組。總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106.7公頃,300戶,1016人。
【何家嶺】 Héjiālǐng
以何姓早居村內一山嶺開發而得名。村委會駐何家嶺,轄原木沖、李家灣、花屋牆、何家嶺、瓦子塘、沙子坑、山塘坳7個村民組。總面積2.6平方公里,耕地70.7公頃,272戶,896人。
【滲塘灣】 Shèntángwān
因山塘沙底多滲漏而得名。村委會駐滲塘灣,轄大沖嶺、香貨塘、對門院、甸中間、油大房、滲塘灣里、塘角院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2.2平方公里,耕地48.49公頃,215戶,807人。
【財神塘】 Cáishéntáng
昔因境內財神廟建於一大水塘邊而得名。村委會駐余家嶺,轄鄧家嶺、毛古嶺、余家嶺、巒山嶺、麥子園、歐陽廟、鄧家嶺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57.2公頃,170戶,565人。
【大坪鋪】 Dàpíngpù
村有大坪,曾為驛站,且店鋪較多,故名。村委會駐大坪鋪,轄柿花灣、排院子、老屋院子、大坪鋪、兩條街道、黃泥塘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1.4平方公里,耕地54.7公頃,224戶,734人。
【鐵絲江】 Tiěsījiāng
因村內小溪兩岸長年長滿細如鐵絲般的茅草而得名。村委會駐朱家院,轄芳絲嶺、雞婆塘、林新沖、九木塘、臘葉沖、陳家院等11個村民組。總面積3.3平方公里,耕地83.6公頃,274戶,905人。
【江星】 Jiāngxīng
原名江邊新屋,後諧音縮寫為今名。村委會駐江邊院,轄李子園、江邊劉家、江邊院、熊家排、毛斗塘、白嶺山、鯽魚塘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44.7公頃,220戶,712人。
【沙子坪】 Shāzǐpíng
地處大山腳下,昔洪水經常將流沙沖積成坪,故名。村委會駐井口院,轄松山嶺、龍家院、沙子坪、井口院、大合院、老合院、新鋪子、凹家院、間家院、老院子、新院子等15個村民組。總面積3.1平方公里,耕地83.8公頃,309戶,1180人。
【溝山塘】 Gōushāntáng
地處大山腳下有形狀如鐮刀狀彎勾的山塘,故名。村委會駐西瓜坪,轄獅子嶺、西瓜坪、溝山塘等3個村民組。總面積1.3平方公里,耕地41公頃,128戶,448人。
【中益】 Zhōngyì
公社化時名中一大隊,後諧音為中益。村委會駐三口塘,轄竹山院、後山院、三口塘、高塘角、譚山院、黃泥塘、陳家排等11個村民組。總面積1.8平方公里,耕地55.7公頃,290戶,930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