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祁連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祁連山北麓,是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以青海雲杉林為主的水源涵養林、冰川、高原濕地及雪豹、麝、馬鹿等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區總面積265.3萬公頃。

基本信息

簡介

祁連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祁連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位於甘肅省境內祁連山北坡中東段,地跨武威、張掖、金昌三市,範圍包括天祝藏族自治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古浪、涼州、山丹、民樂、甘州、永昌等縣(區)的部分地區,總管護面積265.3萬公頃,約占甘肅省總土地面積的6%,是甘肅省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

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有河流、湖泊、沼澤、草甸等天然內陸濕地和水庫、攔河壩等人工濕地約20萬公頃,是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區總面積為2653023hm²,其中核心區面積為802261.6hm²,緩衝區面積為470625.2hm²,實驗區面積1380136.2hm²。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青藏、蒙新、黃土三大高原交匯地帶的祁連山北麓,地理位置在東經97°25′~103°46′,北緯36°43′~39°36′,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

生態分布

高山有現代冰川發育,覆蓋面積19.7萬公頃,年融雪為10億立方米,形成56條內陸河,灌溉河西走廊18.5萬公頃農田。

祁連山北坡植物垂直分帶明顯:2200米以下為荒漠帶,2200~2500米為荒漠草原帶,2500~2700米為山地草原帶,2800~3500米為山地森林草原帶,陰坡、半陰坡分布有青海雲杉林,3500~3800米為高山蒿草草甸帶,3800~4000米為高山墊狀植物帶,4200米以上為高山冰雪帶。

物產資源

生態資源

1、植物

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生態地域複雜,植被類型多樣,具有中緯度山地植被的特徵。有林地面積1386.4萬畝,其中有林地297.5萬畝,疏林地28.4萬畝,灌木林地1034.0萬畝,森林覆蓋率24.4%,活立木蓄積2650多萬立方米。

植物區系屬青藏高原植物區,植物主要以陰生、濕生、寒生、寒旱生、中生、旱生植物為主。分布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4種。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蘭科植物有12屬16種。

2、動物

區內分布有國家級保護動物一級14種、國家二級39種、甘肅省保護動物6種;有國家一級保護昆蟲2種、二級保護昆蟲12種。共有野生動物28目63科286種,其中,魚綱1目2科4種,爬行綱2目3科5種,兩棲綱1目2科2種,鳥綱17目39科206種,哺乳綱7目17科69種。

水資源

祁連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祁連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有冰川2194條,面積1334平方公里,儲水量615億立方米。

旅遊資源

祁連山保護區旅遊資源包括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2大類6個類型,景點遍布祁連山區。以生態旅遊為主的森林公園有天祝三峽國家級森林公園、祁連冰溝河省級森林公園、山丹焉支山省級森林公園、肅南馬蹄寺省級森林公園、民樂海潮壩省級森林公園,開發的旅遊區香靈寺旅遊區、昌嶺山旅遊區、大野口旅遊區、丹霞地貌旅遊區和大草原旅遊區、“七一”冰川旅遊區等。

生態作用

祁連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祁連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1、祁連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是黑河石羊河疏勒河三大內陸河水系的主要集水區和徑流形成區,被譽為河西走廊的“生命線”。

通過祁連山區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系統涵養調蓄山區降水和冰川積雪融水,每年涵源吐流72.6億立方米,源源不斷地供給河西走廊70多萬公頃良田灌溉用水、480多萬河西人民生活用水和近千家工礦企業的生產用水,維繫著河西綠洲的繁衍生息。

2、減緩了庫姆塔格、巴丹吉林和騰格里三大沙漠的前移和匯合,保證了西北地區工農業生產、邊防建設、312國道、歐亞大陸橋的安全。

3、是遏制華北地區風沙災害,保障北方地區生態安全的天然屏障。

建設情況

祁連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祁連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1988年成立至2012年7月,完成了祁連山保護區基本建設一期工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和無線電通訊組網工程三大基建工程,實施了祁連山林區國家級森林重點火險區綜合治理、天然林保護兩大生態建設工程,共爭取國家投資8366多萬元。

新建和維修保護站、點等房屋28579.09平方米,新建輸電線路、防火道路、通訊線路66.9km,維修公路383.5公里,建設防護圍欄50公里。

建成瞭望塔、水文監測站、瀕危動物馴養繁殖基地4處,安裝短波電台46部、超短波電台164部,配備太陽能光伏電源46套,初步完成了資源、財務、科學研究、辦公自動化等6方面的計算機內部網路建設和設備配置。

配備了生態、水文、土壤、氣象等觀測設備,完成防火通訊網路、瞭望監測、撲救指揮、預測預報、阻隔五大系統的建設。

建立消防物資庫和設備貯備庫3座503平方米,配備GPS、森林消防、撲救望遠鏡、風力滅火機等設施設備3065台(件),配備移動指揮、氣象站等設備667套,建立GIS系統,為長期定位監測祁連山林區生態環境因子,強化林業信息服務、促進生態環境建設步入良性軌道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