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頭村革命烈士紀念亭

社頭村革命烈士紀念亭

社頭村革命烈士紀念亭--位於廣西來賓市興賓區七洞鄉社頭村,背靠大山,前鄰凌水,座北朝南,氣勢恢宏。

基本信息

簡介

社頭村革命烈士紀念亭社頭村革命烈士紀念亭

社頭村革命烈士紀念亭背靠大山,前鄰凌水,座北朝南,氣勢恢宏。山門正中題寫:“遷江游擊區革命烈士紀念亭”;兩側題聯,上聯為:“義幟一舉功成血灑頭拋英勇六縱誓師地”,下聯為:“粉碎三大圍剿刀光劍影艱難百戰會遷江”。山門內左側為韋編聯、彭燁等人於2006年題詞。山門內右側,時任興賓區長龔冠榮2006年11月題詞:“良蓮風範,永垂史冊”;時任來賓縣長陳平2002年1月3日題詞:“良蓮起義,永昭後人”;修亭功德碑;時任來賓縣委書記鍾想廷1996年清明節題詞:“良塘自古出英傑,革命年代灑熱血;退居二線仍奮鬥,為黨為民獻餘熱。”;黃達1999年4月22日所撰寫的《英雄篇》;時任興賓區長吳穆鵬2004年4月題詞:“發揚革命傳統,再創興賓輝煌。”;韋業莽詩一首《三次反“圍剿”》。沿27級台階而上,前為一座八角檐的二層紀念亭,亭高15米。亭前正面鐫刻張聲震所題:“良塘七洞武裝起義功垂千古”大字;正碑下面,中間一碑題寫碑文,左碑為黃赤1999年所題:“緬懷先烈,繼承遺志;黨群致力,振興來賓。”右側為甘德川1999年8月1日所題:“發揚革命光榮傳統,為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而奮鬥。”此亭保護較好。

歷史

1949年12月1日前,在中共上忻工委和中共粵桂邊桂中南工委的領導下,經過幾年的組織發動,覃耀庭、韋業莽、黃炎隆、韋善隆等同志,在良(塘)蓮(洞)地區發展民眾,成立了地下武裝,積蓄了革命力量。1949年4月24日,“人民西南六縱”(後為粵桂邊縱隊遷江獨立大隊)發動了武裝暴動,一舉解放了蓮洞(今興賓區七洞鄉)全境(包括現鳳凰鎮西武村),以及良塘、橋鞏,合山市合里、北泗,忻城縣安東,柳江縣小山等鄉鎮的農村地區,坩制了當時廣西唯一主要公路幹線河裡、北泗、思練地段。隨後,粉碎了國民黨當局的殘酷政治攻勢及三次軍事“圍剿”。遷江獨立大隊在良蓮地區先後進行大小戰鬥二十多次,戰士犧牲三十多人,傷殘多人,根據地的七個村莊被國民黨武裝燒殺掠搶,損失不可估量;同時,消滅反動武裝70人。在此期間,良(塘)蓮(洞)游擊隊建立了蓮洞臨時人民政府辦事處,設立文工團、武工隊、地下聯絡站及農工、婦女、民兵等組織。

解放初期,遷江獨立大隊與解放軍成立聯合剿匪指揮部,全力參加剿匪工作。1949年12月17日,配合人民解放軍剿滅龜縮於石牌鄉的國民黨遷江縣黨政人員三百餘人;緊隨,配合人民解放軍圍殲流竄於良塘、大里及河山市北泗、河裡、爆泉等股匪,為鞏固新生政權作出了貢獻。

2004年,良塘、七洞、橋鞏三鄉的離退休老幹部在當地黨政領導下,發揮餘熱,籌資20000元在社頭村築建革命烈士紀念亭,並於同年4月24日舉行紀念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