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考查

社會考查

社會考查,是指套用科學方法,對特定的社會現象進行實地考察,了解其發生的各種原因和相關聯繫,從而提出解決社會問題對策的活動。

社會考查

社會考查主要包括以下要素:(1)明確的調查目的;(2)具有社會意義的調查對象;(3)科學的調查方法;(4)實際的調查效果。

社會考查據其分析單位的不同,可分為巨觀調查(如對國家,省,縣或人口普查等大範圍或大規模的調查)和微觀調查(一般包括兩三人或數人的小群體的查)。

據其考查內容和功能的不同,可分為研究性的調查(為解決理論性或政策性的問題而進行)和工作性的調查(為解決當前實際工作中的問題而進行)。

社會考查應有的態度

1求益的態度:力求促進社會進步,解決社會問題,增進人民幸福。

2求實的態度:尊重客觀事實,不“唯上”不“唯書”。

3求教的態度:眼睛向下,虛心向民眾學習與求教。

怎樣開展社會考查?

第一步,選題。根據當前國家經濟形勢和相關的方針政策,以及自己的興趣和學識,並結合社會調查的要素特徵,選定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如小城鎮建設,退耕還林等等。選題時應當採用必要的查閱文獻資料,諮詢相關老師等方法。

第二步,計畫。緊扣選定的主題,參照相關資料,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並確定系統的調查項目,比如說要研究小城鎮建設的問題,就要提出其必要性和所需條件等問題,每個問題又包含了若干小問題。

第三步,設計指標。指標就是用一定的數量和單位來描述調查對象,如某地區的人口和人均收入等。要用各種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從各方面完整地揭示調查對象的本質特徵,保證其縱向和橫向的可比性。

第四步,擬定提綱。就是用提綱的形式將以上的準備確定下來,對所有提出的問題和項目加以精選,分別輕重穩急,使其系統,完整。

第五步,選擇適當的調查方式和方法。常用的調查方式有普遍調查(對調查對象的每個部分每個分子毫無遺漏的逐個調查),典型調查(選擇一個或若干個具代表性的單位做全面,系統,周密的調查),個案調查(對社會的某個個人,某個人群,或某個事件,某個單位所做的調查)。

常用的調查方法有問卷法(合理設計問卷,採用開放式,封閉式或混合式問卷收集信息),文獻法(通過書面材料,統計數據等文獻對研究對象進行間接調查),訪問法(通過交談獲得資料),觀察法(現場觀察,憑藉感覺的印象蒐集數據資料)。

第六步,培訓與準備。請有關專家對調查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包括調查態度和調查技能的培訓。此外,還應該注意籌備必要的資金和物質條件,作好與被調查單位的接洽工作,並爭取有關單位的支持,保證調查工作的順利開展。

考查報告有哪些特點

什麼是調查報告?調查報告就是根據調查研究的成果寫出來的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書面報告。它通常反映重大事件。新生事物。突出的典型。重要的經驗和嚴重的問題。。

1.社會性。調查報告作為時代的鏡子。從各個不同的側面客觀地反映社會情況和問題。具有明顯的社會功能調查報告所總結的典型經驗。對社會各方面具有指導意義;調查報告所接揭露的問題對社會各方面具有警戒作用;調查報告作為一種社會輿論。社會事實的發言人。能夠比較客觀地反映人民的願望。能鼓舞人們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信心百倍的爭取勝利。

2.針對性。調查報告總是針對某一種思想傾向。具體實踐或實際問題而寫作的。通過對客觀事物的真實反映來表達作者的立場觀點和思想傾向。作者反對什麼。贊成什麼在調查報告中涇渭分明。而不是棱模兩可。

3.真實性。任何社會調查的目的都是為了了解客觀實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掌握規律。調查報告的生命在於用事實說話。材料的真實和準確是首要的。調查報告採用的材料應是經過科學處理和認真核實鑑別的。而不是道聽途說的。是具體的。既有點又有面的。而不是抽象的。

4.典型性。調查報告具有典型性。典型事物最能反映一般事物的本質與規律。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總結某項經驗。研究事物的發展趨勢而寫作的。因此需要恰當的選擇典型。解剖麻雀。探索事物的發展規律。尋求解決矛盾的辦法。

考查報告有哪些類型

1.根據對調查對象反映的範圍的不同。可以劃分為概況調查報告和專題調查報告。概況調查報告也叫綜合調查報告或普遍調查報告。主要是圍繞調查對象的基本狀況而寫的。對全部調查的結果進行比較全面而系統的反映。這類調查報告一般是就某一地區或單位而進行的。往往設計到政治。經濟。文化,人口。地理。歷史等各個方面的基本情況。對調查對象的發展變化。前因後果。來龍去脈作比較詳細的交代。專題調查報告是圍繞某個問題撰寫的。可以是典型經驗。專題情況。新生事物。歷史事件或存在的問題等等。比如關於農村合作經濟的調查。關於人才浪費的調查。關於個體商販精神生活現狀的調查等等。專題調查報告主題鮮明。材料具體。針對性強。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2.根據調查對象反映的內容不同。可以分為總結經驗的調查報告。反映情況的調查報告。揭露問題的調查報告。總結經驗的調查報告是對實踐中湧現出來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典型經驗而撰寫的報告。它把實踐過。感覺到。理解了的客觀事物上升到理性認識。然後用以指導實踐。一般在報刊或會議材料中用得較多。反映情況的調查報告對某一方面進行專題調查。為領導機關了解情況。研究問題。制定政策或計畫提供依據。這種的專題明確。材料集中具體。針對性強。有說服力。揭露問題的調查報告是用調查到的大量事實。揭露某一問題的要害。以引起人們的重視。達到弄清是非。教育民眾。解決問題的目的

3.根據調查目的的不同。可以分為理論研究型報報告和實際建議型報告。理論研究性報告是為了提出或補充或證實或證偽某個理論觀點而寫的。無論是資料的收集還是理論觀點的提出和論證都特別講究方法。是為科學研究服務的。實際建議型報告是針對事物調查研究後。為提出某種工作或政策建議而撰寫的報告。大多屬於專題報告。黨政部門。各行各業。都採用它。

考查報告的撰寫

1、主題的確立:主題是調查報告的靈魂。是作者所要表達的基本思想。一篇調查報告是否有質量。有價值。是否能引起人們的重視。其決定的因素就在於主題是否正確。深刻。主題要正確。要運用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客觀事物進行深入細緻。周密系統的調查研究。大量占有資料。全面了解歷史和現狀。弄清事物的來龍去脈。能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規律。有積極的意義。這樣的主題才是正確的主題。主題要新穎。有新意。即對某事物的調查研究能揭示出別人尚未研究或研究不深。而且富有時代氣息。或能從不同角度去研究同一對象。主題要鮮明。即他所表達的基本意思應該十分明確。一目了然。毫不含糊。鮮明地表達出作者的是非和愛憎。主題要集中。即目的性要明確。內容要凝練。重點突出。圍繞主題說深說透。而不能貪大求全。蜻蜓點水。

2、主題的形成和提煉:調查報告的主題是作者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逐步孕育而成的。是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從所獲得的材料中分析歸納而產生的。往往被某些材料深深觸動。得到啟發。發現了它的社會意義。悟出了事物的本質。從而形成了鮮明的主題。

3、材料的取捨:首先。要選擇好材料。根據表現主題的需要來決定對材料的取捨。去掉那些與主題無關的次要的非本質的瑣碎的材料。而選用那些能夠真正反映事物本質和主流的材料。選材要注意材料的多樣性。即既要選擇現實的材料又要選擇歷史的材料;既要選擇正面的又要選擇反面的;既要書面的又要數字的。其次。要對調查得來的資料進行認真的鑑別。就是對資料進行分析和比較研究。去偽存真。去粗存精。再次。要對調查材料作由此及彼的分析和研究。找出事物的內部聯繫和外部聯繫。體現事物之間的橫向和縱向的。直接和間接的聯繫。體現事物發生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

4、提綱的擬定:如果說主題是文章的靈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結構就是文章內部的骨落。就是說結構是文章內部的組織構造,擬定提綱就是要安排嚴謹妥當的結構。寫作提綱有兩種。條目提綱是從層次上列出調查報告的章節目。觀點提綱是在此基礎上列出各章節目所要敘述的觀點。

5、報告的撰寫

(1)布局要恰當。結構要完整。調查報告沒有固定的格式。應根據調查所得的材料。圍繞主題。合理地安排結構。一般由三部分組成:一是開頭。或稱總提。引言。敘述調查的意義和目的。調查對象和範圍。調查採取的方法及其過程等。文字儘可能少。簡明扼要。二是主體。分章節陳述調查材料並有敘有議。是調查報告的正文。三是結尾。是結論和建議。也是調查報告的總結。可長可短。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三個部分的比重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主要根據內容的要求。

(2)常用的結構方式有:第一。縱式結構。主要是依照事物發生髮展的順序。按次敘述。闡明觀點。第二。橫式結構。根據基本經驗或突出幾個主要問題。分參層闡述。第三。縱橫交錯結構。按內容部分之間的邏輯關係。層次分析說明。篇幅長的可以用小標題。以清眉目。突出重點。

(3)要用觀點統帥材料。善於把觀點與材料結合起來。用典型事例說明觀點是最常用的方法。用概述材料概括表達觀點能簡要得介紹調查對象的概況。給人一個總印象。用對比材料闡明觀點。能把問題說得具體深刻。用數據說明觀點能增強調查報告的科學性和說服力。

(4)生動活潑。通俗易懂。要用廣大民眾易懂的語言。提倡通俗易懂的文風。擺事實講道理。切忌濫用深奧的專業名詞。

社會考查的一般程式

選題階段;準備階段(準備調查內容、準備調查工具、準備調查對象);調查階段(收集資料,實施調查);分析階段(審核、整理、統計、分析);總結階段(調查報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