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山庵

社山庵

社山庵也就是浴龍巖,社山浴龍巖建於年代,景點有“上山龜”、“下山龜”、放生池、社山水庫、九曲橋、湖心亭和社山塔等。

簡介

(傳說)是二美娘來籌建的,二美娘出生於揭西縣棉湖鎮。二美娘是清代的時候,朝廷選美,她生得天姿國色,朝廷稱為第二美人。朝廷要來追捕她入朝,二美娘拒絕,所以偷偷出逃,逃來這社山石洞中,藏了七晝夜。朝廷派兵來圍捕,抓不到。她看到浴龍巖的地勢、風景非常好,所以籌建這個庵。後傳社山村對這個二美娘的稱號稱為“廣福娘”。她過世之後塑她這個像在這裡給人留念。

歷史

清朝鹹豐年間,棉湖有一個少女,叫二美娘。她貌若天仙,知書達理,尊老敬賢。

那一年,朝廷選美,二美娘被選中了。但是,嚮往自由的二美娘,不甘心被禁鎖深宮,於是連夜逃走,來到普寧縣社山村後的叢林,眼看就要被追來的官兵抓獲了,二美娘急十生智,撥開草叢,鑽進一個石洞去。無論官兵怎么威迫和利誘,二美娘就是不肯出來。於是,官兵連連向石洞發箭,圍困七天七夜。官兵想:縱然射不死,也餓死了。

但是,二美娘憑藉洞裡一點泉水,卻活下來了。她有家歸不得,就同當地鄉民,同心協力鑿石建庵。庵寺建成之後,二美娘便脫離紅塵事佛。這個庵寺,是後來名揚四方的“浴龍巖”。

整個庵寺,建築在黑古隆冬的大石群上。依山而上,分為三層。牆壁、尾頂、地板,全是石料。當你來到正門,只見“浴龍巖”三個大字,蒼勁挺拔,兩側門聯云:“浴海騰波滌淨浮生濁念,龍雲繞瑞迎來淨土清風”。石柱、石樑之—上,五彩畫龍,隨處可見。剛上那孱孱的水聲,那閃光的飛泉,那如虎如獅的怪石,使你仿佛置身於龍吟虎嘯的仙境之中。

對於庵寺的創建者二美娘,人們是念念不忘的。人們都稱她為“廣福娘”,並給她建了廟,塑了像。從此,浴龍巖和廣福娘娘廟,香火不斷,遊人不絕。

去社山庵的路線

1、從流沙池尾方向前往

由池尾大圓往梅塘里湖方向,在 梅塘田豐路口鎮政府路口進入,(有路牌,未到梅塘路口),往大東山方向,順著水泥路走,經田豐村,大東山村,就進入社山村,一直沿著引榕溪前行,到達 東龍路右拐 2、從里湖梅塘方向前往

在梅塘路口,梅峰中學北面路口進入,順著水泥路,經遠光村,新光村,橋光村,溪南村,進入社山村,到社山村委會附近轉 東龍路,即進入 東門的路,沿著水泥路一直前行就能到達 浴龍巖

3、從棉湖洪陽方向前往

洪陽往棉湖方向,在棉湖 五十米經過 大壩鎮 仙耘村,進入梅塘鎮境內,經過安仁村,進入社山村,在社山新厝路口,往大東山村方向,到達 東龍路左拐,前往浴龍巖的路是水泥路,路口有一塊石碑,寫著“ 社山浴龍巖”,一直沿著水泥路上去即可到達 浴龍巖

遊記文章

少年時社山是心中的聖地。水是聖水,山為蓬萊。每一棵小草和大樹,皆能滴出濃濃的綠液,呈現生命豐盈的顏色。一泓綠寶石般的深潭,將白雲山峰擁抱入懷,青山的翎毛翠羽,條分縷析,賦予硬朗的飄逸質地,柔化了的山,藏起他們剛健的鋒芒,惟有在“手可摘星辰”的時刻,才讓你產生心靈的震撼。

水潭上有迴廊,雕樑畫棟,栩栩如生。姍姍前行,自然生髮人在畫中行的仿佛,似乎與現代人有了隔世之感。

遠遠便能聽見山谷中流瀑轟鳴,盪人肺腑,深深的腹式呼吸,便化為丹田之氣,挺拔之姿。那是山之吶喊,水之召喚,隱世者聞之思歸,流連忘返,作“結廬在其中”之想,入世者則生頂天立地建功立業之志。

山有石級,皆依勢而建,曲徑多幽,兩條石道中間,是錯落有致,巧奪天工的庵寺,奇花異卉散發沁人心脾的馨香。源源不斷的大自然氧吧,在你因登高而細喘中撫摩著你微微張開的毛孔,自自然然泛起的紅暈有了喝酒的醉意。

庵頂有許多奇趣的甬道和山洞,,內有天然形成的圓形大床,可仰臥,聆聽松濤練氣,水滴石穿,也可靜坐冥思,在心經的引領下調經養息,渾然進入無我之境,達成般若無上慧智。每逢夏日,多有奇人異士,垂貂小童隱藏其中。

庵有龍鳳二泉,得山之靈氣,天地之精華,清冽可鑑,甘醇如露。庵主開鑿暗道,在天井又砌一石井,善男信女每每結伴添油進香,祈求福蔭,並隨手攜來一套工夫茶具,汲取龍鳳泉水煮水烹茶,在庵內談天說地,飄飄欲仙而又清明的思緒,直可解除世上無邊的煩惱,獲取“空”如秋日般的澄明。庵主也每每以清泉回贈佳客。據說曾經患有慢性咽喉炎和其它皮膚炎的人因長期飲用此水而不治自愈。這幾年江河受染,原先習慣於將榕江作為生命之源的老百姓只好忍痛割愛,將健康完全交付與社山庵的清泉。筆者就曾幾次從汕頭跑六十多公里的路程,專程到庵內裝一兩罐泉水,送給喜烹茶的朋友,往往皆能換來很好的人氣。何樂而不為。

據說解放前社山庵人跡罕至,屬偏僻之所,只有一兩間簡陋泥房。日寇侵華時有一大家閨秀為避戰亂逃至此地,削髮為尼。她為人厚道,頗通醫術,鄰近鄉民身體不適,她皆能把脈送藥,分文不收,於是此處漸漸香火日旺,鄉民感念其仁德慈心,都踴躍捐款,擴建庵寺,遂成今日可觀風貌。

由此也明白了凡事雖是天意,實屬人為,沒有此庵主廣種善緣,廣播福田,以鄉村神明之多,一個僻靜所在,名不見經傳,又何能引發四鄉八里的人,在百忙中買幾柱清香,置一盤青果,與娘娘默默對話,祈求智慧和力量。不過,若沒有社山源源不斷的乳汁,解救因榕江水體污染而引發的淨水危機,社山的繁榮也是一個值得懷疑的問題。當天人合一時,一切才達到理想的和諧。

不過,就如無良商人大肆傾瀉污水,將清澈見底、魚蝦與人共戲、竹筏撐開一片詩意天空的榕江染得面目全非,病體懨懨,魚類漂浮水面的慘狀,令親水而居的鄉民避江而惟恐不及一樣,社山也差點因牟利者短視的眼光而遭到封殺。看中這片風水寶地的,不單是將此處當成生命銀行的老百姓,也有削尖腦袋一門心思唯利可圖的商人。他們認為明淨的水潭可以養魚,隨處可見的嫩草是天然的飼料,再在水面上養一群鵝鴨…….我們可以推斷出,這個商人肯定可以換來鼓鼓的腰包,但山水卻會在摧殘中衰老。

當地有一個在外發展的企業家,已是一家有名的上市公司,順應民心,出資修整路面,將社山庵真正變為一個心靈皈依的聖所。

山的精魂是泉,泉的寄體為山。社山曾是隱居的高人,日日夜夜更多的是空谷幽蘭般的異香,它無意炫耀,兩泓清泉是年長月久思想的精華。它的流淌是無意的,卻在無意中滋潤著周遭的子民,成為庇蔭四方的福地。它能否固守自己的天地,在濁世間以高清的血脈綿延,她的命運懸掛在人心的一念,人的意識決定了它未來的走向。

在中國古代的山水畫中,山是主角,高大茂密、神秘,充滿不可預測的天機,水是高山的代言人,一兩個如豆般的隱士,立於水旁,或仰視贊其“飛流直下”的氣概,或低回嘆其不染凡塵的潔淨,從而找到自己人生的位置,一把無弦琴,應和著天地清響。社山,也能成為現代版的隱者行吟圖嗎?我希望人類永久的善念,讓它逃過功利的斧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