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柱

磨柱

磨柱,廣東地區這樣稱呼,也有稱阿魯巴(台灣),又被稱為樹人(北方大部)、鋸人(北京)、桿兒人(北京)、砍大樹(東北,也稱卡大樹)、打樁(江浙)、開了(東北,東北部分地區也稱拉桿)、撞柱子(河南),在四川、重慶更被形象稱為“撕胩”或“勒胩”,是一種在東亞地區男性學生之間很受歡迎、用來虐待或開玩笑的團體遊戲。其玩法是將受害人雙腿抬起並分開,使其襠部撞於硬物,常伴有摩擦具有相當的危險性。後來又發展出將人抬起在灌木叢上摩擦拖行的變種,在香港稱為“剪草”,台灣學生則稱之為“草上飛”。玩法:多名同學把一名男生抬起,然後以硬物來玩弄其下體,包括在柱上磨擦。也有把二人的下體互相撞擊,稱為“Xcon”。在學生宿舍,當一名男生生日,happy corner會是其中一種慶祝方式。在台灣,學生玩阿魯巴時,通常都會把被罰者的下體撞往樹幹或任何柱狀事物,或以圍繞摩擦的方式戲弄受害者。通常,玩此遊戲的目的往往並非真的要製造被玩弄者肉體上的疼痛或傷害。在廣東,這種遊戲被稱為磨柱,主要是把被罰者的下體撞往牆角,然後磨擦。很多時候太過激烈的玩法會磨穿甚至磨損褲子,且磨柱側重於磨,而不是撞。

基本信息

遊戲起源

中國小生遊戲中國小生遊戲
在早期,台灣的年輕學子間就曾見過零星的類似遊戲出現(其實大陸這邊民間也一直有玩),但當時此遊戲並沒有比較明確的命名,只有像是撞柱仔之類的俗稱,或是根據遊戲時使用的對象工具而有像是上樹、上柱、上窗、上飲水機或乃至於上某人之類的稱呼。後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的學生在玩這個遊戲時,用台灣話群呼:“乎死(台語中發音類似“四”)啦!”當時因為該群學生中有一位剛得知阿拉伯文的“四”讀作“磨柱”(arba atun)遂呼之,登時一呼百應,乃成該群學生後來遊戲時的代號隱語。此種用法其後逐漸傳開,乃成“阿魯巴”一辭的主要意涵,其對於台灣民眾的熟悉程度,甚至超越實際存在的中美洲島嶼阿魯巴。隨著網際網路的傳播,各地的青少年也開始了關於阿魯巴的交流,遂發現港澳台乃至北美都有人在玩。挪威中國小的遊戲,被稱為“stolping”或“gjelling”。在此種遊戲在不同地區幾種不同的名稱中,“HappyCorner”的起源是比較沒有爭議,它單純是源自生日快樂歌《HappyBirthday》的一種變體,但關於台灣所使用的稱呼“阿魯巴”(Aluba,帶有點日語發音的感覺),起源則有點曲折。

磨柱玩法

阿魯巴一般是對男生的遊戲,由多名同學把一名男生抬起,然後以硬物來衝撞、摩擦其外生殖器,包括在柱上、樹上之類地方摩擦,亦有將二人同時抬舉,彼此下體互相撞擊:

在香港,這些行為通常稱為“con人”和“被人con”。台灣稱為“對阿”,即“對撞阿魯巴”,又稱作“雙龍會”,也有人稱為“雙十字交乘”。後來又發展出將人抬起在灌木叢上摩擦拖行的變種,在香港稱為“剪草”,台灣學生則稱之為“草上飛”。將人抬至升降電梯門,再按關門掣,使下體與電梯門互相撞擊,香港稱為“Liftcon”。將人抬上大學講堂的座椅上,使下體與椅背摩擦拖行,香港稱為“火車con”。將人倒轉向門梁推,使下體與門梁相撞,香港稱為“Exitcon”。將下體撞向燈柱,使燈柱失靈,如生日儀式中吹熄蠟燭的過程一樣,香港稱為“吹蠟燭”。在香港男學生宿舍,當一名男宿生生日或被發現初談戀愛時,HappyCorner會是其中一種常見慶祝方式,另加唱歌贈興,歌詞改編自英文的《祝你生日快樂》,歌詞為重覆“HappyCornertoyou”四次。

在台灣,學生玩磨柱時,通常都會把被罰者的下體撞往樹幹或任何柱狀事物,或以圍繞摩擦的方式戲弄受害者。通常,玩此遊戲的目的往往並非真的要製造被玩弄者肉體上的疼痛或傷害,而是一種群體意識的發揮(集中眾人的力量對付團體中唱反調或說錯話的搗蛋者),用來教訓受害者(以開玩笑的態度),或單純只是一種欺負弱小的娛樂,更多的時候僅僅是享受集體活動的快樂。

廣東,進行這遊戲的方式主要是把被罰者的下體撞往牆角,然後摩擦。很多時候太過激烈的玩法會磨穿甚至磨損褲子,且磨柱側重於磨,而不是撞。

在西部地區,這種叫做車人的遊戲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某車人團體名曰軒轅車會還創造了車人口訣:正車倒車過山車,火車水車腳踏車,腳踏車對車窗戶車,還有碰碰車之類等等,節日紀念日要車人,考試取消要車人,考試前祈求好運車班長,考完試表達不爽車第一。分班畢業前還要車老師。

社會批判

磨柱文化在1990年代在香港的大專界非常流行,特別是作為迎新營的重要活動。有傳指,香港大學於九十年代“con人”時高喊“conyou”,實與“KongU”(香港大學的通俗簡稱)之音雷同,故此文化在香港大學曾盛極一時。更可怕的,是有小部份人把這種遊戲用到兩個不太熟悉的異性同學身上,類似模擬性交。有學生因為拒絕參與有關行為,而被學長批評為“不合作”、“態度惡劣”。有學生因為抵擋不住朋輩的壓力而屈就,造成心理上的創傷。而這個年代的大學生,在性方面亦異常開放。有人指正是因為這種磨柱文化做成的。因此,這種活動受到一些人士的批評,據說會影響其性能力。亦曾有人在報章撰文來批判這種文化。

鄭重提醒

課間阿魯巴不一定要使用大樹,還可以使用人體柱、90度牆角、窗戶和門梁,必要時可用膝蓋跳撞以加大懲罰力度,但這是一種具有一定危險性質的遊戲,適度遊戲可以調節氣氛,但是切不可用力過狠,以免造成終身不良影響。

提倡磨柱、樹人、車人的健康化,娛樂化。去掉其中不健康內容,避免危險,享受美好校園生活。

運動現狀

此運動在大陸各地十分發達,以南京一中尤甚,活動方式亦有諸多創新。對開、繫鞋帶、繞樹三匝、雙向對開(空中對接)都是頗為流行的方式。尤其對於學霸裝學渣之流(類似於D人)及老師校長等非常適用,此類人往往享用“開槓系撂扔”一條龍服務,可大力打擊學霸虛偽之現狀或大大增進師生感情。每次活動往往吸引全校注意,成為晚自習期間消遣必備。

運動拓展

2007年左右,淮北一中兄弟學校澳大利亞墨爾本市一知名高中派遣交流生來到淮北一中。其中一名學生交流到06級理科三班,被該班學生開了飛機。交流結束後開飛機運動被該學生引進澳大利亞並廣泛傳播。

慘案

由於此運動所具有的危險性而被一些老師所禁止。多所學校教師均曾對參與者及其旁觀者予以警告、記過或記大過處分。

注意事項

1、在進行此活動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否則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不可逆轉的傷害;

2、此活動的目的不應該是惡意的,而應是友善的,開玩笑的;

3、因為此活動而造成意想不到的傷害,或被罰者喊疼(常常伴有出汗)等情況時,應立即停止活動,必要時需要聯繫應急救護部門以尋求救護。

禁止命令

由於這個遊戲危險又含性暗示,2005年1月中華民國教育部曾發文給各級學校,要求禁止學生玩磨柱,而中華民國國防部則更早一部於2004年年初就已下令禁止於軍中玩磨柱。至於在香港地區,許多大專院校校園內依然有此文化,特別是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