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銘散文

碑銘散文

碑銘散文記載於土蕃時期的古藏文文獻中,按其內容大致可分為記述漢藏友誼的,歌頌讚普德政功勳的,記錄臣屬忠貞公績的,盟誓信佛崇法的,頒賞王族特權的,等等。各類碑文的文字簡樸,語言通暢,敘事明晰,全系散文,是吐蕃時期具有鮮明代表性的作品形式之一。

漢藏友好

民族和諧的見證

根據漢、藏文史資料記載看,唐朝與吐蕃之間,藏漢民族之間,互相通婚、吊慶、修好、獻禮、互市、和盟等往來頻繁,累世不絕。兩族人民友好團結是漢藏關係的主流。在唐朝與吐蕃的多次友好會盟中,只有兩次留下了盟文:一次是公元783年(唐德宗李适建中四年;赤松德贊時期)雙方派使盟於清水,在漢文《冊府元龜》中記有當時盟文。但是,不見藏文著錄。另一次是公元821年唐穆宗李恆長慶元年;赤祖德贊時期)雙方派使節,先在唐京師長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邏些(拉薩)重盟公元823年,將盟文刻石立碑,用漢藏兩種文字對照,樹於拉薩大召寺門前。即歷史上有名的甥舅和盟碑,又稱唐蕃會盟碑或長慶會盟碑。它是漢藏兩大民族團結友好的歷史見證。

內容甄選

碑文首先闡明結盟始末說:“聖神贊普赤祖德贊與大唐文武孝德皇帝和葉社稷如一統,立大和盟約 。茲述舅甥二主結約始末及此盟約節目,勒石以銘。”強調結約的目的是“和葉社稷如一統”。
然後追述和讚揚了歷史上藏漢兩族的友好往來和親密關係。碑文中說:
“……聖神贊普棄宗弄贊(即松贊乾布)與唐主太宗 文武聖帝和葉社稷如一,於貞觀之歲,迎娶文成公主至贊普牙帳。此後,聖神贊普棄隸縮贊(即赤德祖贊)與唐主三郎開元聖神文武皇帝重協社稷如一,更續姻好。景龍之歲,復迎娶金城公主降嫁贊普之衙,永崇舅甥之喜慶矣。”“……況唐廷誼屬重姻,地接比鄰。猶者,和葉社稷如一統,甥舅彼此思慮相洽,與唐主聖神文武皇帝結大和盟約,舊恨消泯,更續新好。此後,贊普甥一代,唐主舅又傳三葉,媒怨礙難未生,歡好忱誠不絕。親愛使者,通傳書翰。珍寶美貨,饋遺頻頻。……”
這些友好往來的記述,雖然偏重在統治階級上層的來往,卻是當時漢藏兩大民族親密團結的象徵,表現了歷史的真實,反映了人民的願望。文詞也懇切真摯。
碑文還檢討了過去某些“棄卻友好,代以兵爭”的不愉快的事件,譴責了“開釁”的“邊將”。
最後點題:“……聖神贊普赤祖德贊陛下……乃與唐主文武孝德皇帝舅甥和葉社稷如一統,情意綿長。結此千秋萬世福樂大和盟約於唐之京師西隅興唐寺前。”

盟誓千年

自從這次盟誓以後,唐朝與吐蕃之間的糾紛基本結束。它說明和盟適應了唐蕃社會的發展需要,符合了當時漢藏兩大民族人民的願望,體現了漢藏兩大民族友好關係的進一步加強,順應了歷史的潮流。
盟約的文字樸實無華,通俗流暢,即使千餘年後的今天讀之,仍然琅琅上口。行文氣勢渾厚雄壯,結構細密嚴謹,反覆強調“和葉社稷如一統”,表達了迫切的心情,真誠的意願,體現了高度的表達技巧,是藏族文化高度發達的有力證明。
甥舅會盟碑文,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極高的思想性和樸素優美的文采。無怪乎刻載盟文的石碑,千餘年來。在拉薩大召寺前巍然矗立,受到人民的景仰,成為漢藏人民團結、友好的歷史見證。

臣屬勸績

俺拉木·達扎魯恭記功碑

古代碑文中,記錄表彰名臣將相功績的,占相當的數量。如“俺拉木·達扎魯恭記功碑”、“諧拉康碑”(甲)、“諧拉康碑”(乙)等皆屬之。
“俺拉木·達扎魯恭記功碑”俺拉木·達扎魯恭是赤松德贊普手下的重臣之一。出將入相,屢建功勳。所以赤松德贊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依之為股肱,敕授詔書,賜爵樹碑以旌其功。碑立於拉薩布達拉山對面,方柱形,三面有文,記述魯恭的功績和賜予之爵賞特權等。記功的內容如:

文字內容

“……對君上所委重任皆力行唯謹,勤於內政外務,惜財節庫,功勳昭著。對大官小民一律相待,處以公允。對吐蕃黔首政務多有裨益建樹。”(碑左文字)“贊普赤德祖贊時期,俺拉木·魯恭忠誠之業績卓著:有巴爾·東匝布和朗·涅斯在大相任內,生叛之志。贊普父王赤德祖贊被其殺害歸天。贊普子赤松德贊亦將受其危害,黔首庶政大亂。此時,魯恭將巴爾·東匝布和朗氏叛逆確係事實,乃將彼等判罪。魯恭實忠貞之臣!”(碑背面文 字)
“贊普赤松德贊之時,俺拉木·魯恭,忠心耿耿,謀略廣博,剛毅雄武,因令彼任大論平章政事。對於唐政彼悉知之,因又任命為攻(唐)城堡之統軍元帥。彼姻於戰陣,長於謀劃,常操勝算。首先攻克唐之藩屬阿豺部,自唐土掠取人口、牲畜、轄土,唐人震驚。……。”(碑背面文字)
“……此時俺拉木·魯恭乃首倡引兵深入唐之腹地,攻取唐京師之計謀。(贊普)遂命尚·琛結結色舒同和論· 達扎魯恭二人為進攻唐京師之統軍元帥,直趨京師,於周至之渡口與唐軍大戰。蕃軍掩襲,殺傷唐軍甚眾。唐帝廣,平王從京城出走,逃往陝州,京師陷落。……”(碑背面文字)

碑文意義

以上文字重點記述了達扎魯恭內助贊普平叛逆、理國政,外領蕃軍攻唐廷、陷京師等功績。這些記述,客觀上反映了吐蕃統治階級內部,奴隸主之間矛盾鬥爭的尖銳和殘酷;反映了唐、蕃雙方在祖國統一和民族友好的總潮流中,有時也發生激烈征戰的漩渦,給百姓帶來災難,使民族關係遭受損害。 石碑正面是赤松德贊授予達扎魯恭的詔書。主要講:贊普對魯恭的子孫後代要賜爵授官,予以保護。只要不背叛贊普,對其罪行均予以減刑或赦免。不奪其奴隸、土地、牲畜等家產。還特別申明:‘決不聽信挑撥離間之言,不計小過,不予罪譴。”“如有背叛贊普者,……則罪譴僅及本身,決不連坐其兄弟子侄。”等等。字裡行間透露出達扎魯恭雖然位尊爵高,深受重用,但是,仍然心懷伴君如伴虎的忐忑恐懼情緒。形象地說明統治者彼此之間全以利害關係為用,總是爾虞我詐,互不信任。事實上,此碑立後僅僅三年。於公元768年,赤松德贊因魯恭手握重兵,權掌內外,聲威震主,鑒於父王遭害之慘痛教訓,便借魯恭反佛崇苯之罪名,流放北方,囚困而死。終於難逃“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的命運。碑文雖則長留,而子孫實含恨也!

表功頌德諧拉康碑

南北兩面碑文雖略有殘缺,但主要內容可見。文字簡樸,語言流暢,達意明晰,是古代很好的散文作品。
“諧拉康碑”(甲):此碑是赤德松贊為旌表高僧娘。定埃增的功勞而頒詔刻立的。碑立於諧拉康(意為帽兒寺,在今拉薩東北墨竹工卡縣境內)故名。碑文中講:
“班第·定埃增為人自始至終忠貞不二。予幼沖之年,未親政事,其問,曾代替予之父王母后親予教誨,又代替予之舅氏培育教養。……”
“……迨父王及王兄先後崩殂,予尚未即位,斯時,有人騷亂,陷害朕躬,爾班第·定埃增了知內情,倡有益之議,紛亂消泯,奠定一切善業之基石,於社稷諸事有莫大之功業。”“及至在予之駕前,常為社稷獻策擘劃,忠誠士如一,上下臣工奉為楷模棟樑,各方寧謐安樂。及任平章政事之社稷大論,一切所為,無論久暫,對眾人皆大有裨益。……”
引文第一段講:定埃增是赤德松贊的師父,自幼對他多所教誨愛護。第二段是關鍵。當赤松德贊死後,外戚聯絡赤松德贊的妃子、赤德松贊的母親才邦氏以反佛崇苯為號召,欲遂傾覆王室,篡奪政權之志。赤德松贊之兄牟尼贊普繼父登位,推行佛法,僅一年余,即被母后才邦氏毒死。次兄牟迪贊普(又作牟茹贊普)也被害身亡。赤德松贊的生命也危在旦夕。這時多虧娘·定埃增等人極力護衛並擁之立,赤德松贊方得登上贊普之位。保衛了王室政權,安定了吐蕃社會。自然是不世之功。第三段是講定埃增輔佐贊普治國有方,忠貞不二,卓有功績。
以上所記大都是真實情況。定埃增其人確實有政治眼光,長於謀略,善於治國,所以能抵制強大的外戚勢力,獨擁赤德松贊,終於成功而進入政治中心人物的行列,成為佛教僧侶掌政。前輩人物。正是他,在後代赤組德贊時極力主張聯絡唐廷,促成了留芳千古的唐蕃會盟,基本結束了藏漢兩族的長期糾紛。後來,由於赤祖德贊崇佛過甚,制定殘酷鎮壓對佛教徒表示不滿的人們的酷刑,以致引起人心不穩,則又走向了反面。
在上引表彰功績的文字之後,便是賜爵、封賞後代、永享財產祿位等等,大體與“俺拉木·達扎魯恭記功碑”相同。
“諧拉康碑”(乙)的內容大體相同,只是強調了所賜特權永受保護的意思。

其他

此外尚有“赤德松贊墓碑”,是歌頌赤德松贊“足智多謀,寬宏大度,勇毅不拔,驍武嫻兵”。“為人主而常理法度,內亂不起,百姓安寧,蕃土民庶,能安謐起居,各享逸樂,地久天長,子孫後代,社稷安若磐石,黎庶和樂雍熙。”等等德政的。
工布第穆薩摩崖刻石”系赤德松贊賜予工布地區噶布小王的盟誓文書。重認並維護噶布小王一系在當地的特權,不許他人滋擾侵犯。
其他如“噶迥寺建寺碑”、“桑那寺興佛證盟碑”是倡行佛法,約之以盟誓的;“楚布江浦建寺碑”是記述建寺緣起及賜予寺廟特權的。還有銅鐘銘文等,不再一一論述了。
總之,各類碑文的文字簡樸,語言通暢,敘事明晰,全系散文,是吐蕃時期具有鮮明代表性的作品形式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