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黃菌

硫黃菌

硫黃菌又稱硫色多孔菌、雞冠菌、鮭魚菌。菌蓋肉質,扇形至半圓形,有放射狀起伏絲,多數重疊生長,多生長於落櫟等闊葉樹幹基部,引起樹幹基部塊狀褐色腐朽。分布於河北、河南、四川、甘肅、陝西、雲南、福建、浙江、香港、台灣、黑龍江、西藏、新疆等地區。

基本信息

植物簡介

硫黃菌 硫黃菌
【Lactikporus supharells (Fr.)Murr.】

介紹

又稱硫色多孔菌、雞冠菌、鮭魚菌
菌蓋肉質,扇形至半圓形,有放射狀起伏絲,多數重疊生長,直徑達30-40cm,單個菌蓋5-20cm,厚,1-2cm,表面鮮朱紅色,或帶黃的朱紅色。菌肉鱒肉色。幼時肉質有彈性,乾後變白且酥脆。下面淡肉色至淡黃褐色。管孔長約10mm,管口圓形至不正形。
多生長於落櫟等闊葉樹幹基部,引起樹幹基部塊狀褐色腐朽。
分布於我國河北河南四川甘肅陝西雲南福建浙江香港台灣黑龍江西藏新疆等地區。
幼時可食用。
【別名】硫黃多孔菌
【來源】真菌類擔子菌綱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硫黃多孔菌Tyromyces sulpbureus (Bull. ex Fr.) Donk,以子實體入藥。
【生境分布】生長在櫟、樺、楓、李、海棠冷杉落葉松的活立木及木樁上。
【性味歸經】乾,溫。
【功能主治】調節機體,增進健康。
【備註】此菌產生的齒孔酸(eburicoic acid),可用以合成甾體藥物(類固醇化合物),這種甾體藥物對機體可以起著重要調節作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