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砂根[中藥]

硃砂根[中藥]
硃砂根[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硃砂根,中藥名。為紫金牛科植物硃砂根的乾燥根。秋、冬二季採挖,洗淨,曬乾。有解毒消腫,活血止痛,祛風除濕之功效。用於咽喉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入藥部位

紫金牛科植物硃砂根的乾燥根。

性味

微苦、辛,平。

歸經

歸肺、肝經。

功效

解毒消腫,活血止痛,祛風除濕。

主治

咽喉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3-9g。

禁忌

虛弱者慎用。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段,乾燥。

本品呈不規則的段。外表皮灰棕色或棕褐色,可見縱皺紋,有橫向或環狀斷裂痕,皮部與木部易分離。切麵皮部厚,約占1/3-1/2,類白色或粉紅色,外側有紫色斑點散在;木部黃白色,不平坦。氣微,味微苦,有刺舌感。

生理特性

硃砂根,灌木,高1-2m。其根簇生於略膨大的根莖上,呈圓柱形,略彎曲,長5-750px,直徑0.2-lcm。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可見多數縱皺紋,有橫向或環狀斷裂痕,皮部與木部易分離。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皮部厚,約占斷面的1/3-1/2,類白色或粉紅色,外側有紫紅色斑點散在,習稱“硃砂點”;木部黃白色,不平坦。其喜溫暖、蔭蔽和濕潤的環境。常生於海拔500-2000m的林蔭下或灌叢中。

產地

分布於西藏東南部至台灣,湖北至海南各地。

相關論述

《本草綱目》:“硃砂根,生深山中,今惟太和山人采之。苗高尺許,葉似冬青葉,背甚赤,夏月長茂,根大如箸,赤色,此與百兩金仿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