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磨機

砂磨機

砂磨機是目前物料適應性最廣、最為先進、效率最高的研磨設備,研磨腔最為狹窄,撥桿間隙最小,研磨能量最密集,配合高性能的冷卻系統和自動控制系統,可實現物料連續加工連續出料,極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

概述

砂磨機又稱珠磨機,主要用於化工液體產品的濕法研磨,根據使用性能大體可分為臥式砂磨機、籃式砂磨機、立式砂磨機等。主要由機體、磨筒、砂磨盤(撥桿)、研磨介質、電機和送料泵組成,進料的快慢由進料泵控制。該設備的研磨介質一般分為氧化鋯珠,玻璃珠、矽酸鋯珠等。

分類

砂磨機屬於濕法超細研磨設備,是從球磨機發展而來。廣泛套用油墨生產過程中顏料分散及研磨。砂磨機有不同的分類方式:
根據攪拌軸的結構形狀可分為盤式,棒式,棒盤式(既凸塊式)。
根據研磨筒的布置形式可以分為立式,臥式。
根據筒體容積大小可分為實驗室,小型,中型,大型,超大型。
根據介質分離方式可分為靜態,動態分離砂磨機。
根據能量密度(單位體積裝機功率)可分為低/高能量密度砂磨機。
生產不同品種的油墨,使用砂磨機的結構形式也不同。大概遵守以下規律:凹版油墨生產一般使用銷棒(5-50升)或者盤式砂磨機(10-100升)輪轉膠印油墨一般使用立棒式(5-130升)或臥盤式砂磨機(60-500升),而特高粘度單張紙油墨生產經常使用高能量密度的錐形砂磨機或三輥機噴繪油墨(墨水和顏料溶劑型)一般使用高能量密度的銷棒式(臥式或立式)和離心渦輪轉子(新專利產品)。

用途

砂磨機與球磨機、輥磨機、膠體磨等研磨設備相比較,具有生產效率高、連續性強、成本低、產品細度高等優點。工藝條件差異很大,對細度要求可以適量加減研磨介質進行調整,分類。

一般常見的有立式砂磨機,臥式砂磨機,籃式砂磨機,雙錐棒式砂磨機,納米級臥式砂磨機,除立式砂磨機選用普通2-3/3-4mm的玻璃珠外,其他設備均採用0.8-2.4mm的氧化鋯珠。

設計原理:

砂磨機,採用偏心盤研磨結構,並按一定順序排列,該系統克服了傳統研磨機研磨介質分布不均的缺點,使研磨介質能夠得到最大的能量傳遞,研磨效率高,採用雙端面帶強制冷卻機械密封,密封效果好,運行可靠,分離系統採用大流量LDC動態柵縫式分離器,在大流量狀況下不會發生出料口堵塞,過流面積達,縫隙範圍0.05-2.0mm,可以使用0.1mm以上研磨介質。

砂磨機採用盤式或棒銷式,封閉內腔式設計,研磨盤按照一定順序安裝在攪拌軸上,克服了傳統臥式砂磨機研磨介質分布不均、研磨後粒度分布差的缺點,物料在進料泵的作用下進去研磨腔,入口的設計是在驅動連線法蘭的一端,物料的流向與機械軸承向反底端一方,大大減輕了機械密封的承受壓力,延長其使用壽命,在攪拌軸偏心盤高速運轉中,物料和研磨介質的混合物發生高效相對運動,其結果,物料固體顆粒被有效分散、剪下研磨,經動態大流量轉子縫隙分離過濾器後,得到最終產品。視產品研磨工藝不同,可採用獨立批次循環研磨、串聯研磨工藝。

原理圖

臥式渦輪砂磨機 臥式渦輪砂磨機
砂磨機原理圖 砂磨機原理圖

1—水夾套

2—夾在兩分散盤之間漆漿的典型流型(雙圓環形滾動研磨作用):

3—篩網

4—分散後漆漿出口

5—分散盤:

6--漆漿和研磨介質混合物

7—平衡輪

8—底閥

9—預混漆漿入口砂磨機工作原理

結構圖

砂磨機結構示意圖 砂磨機結構示意圖

臥式砂磨機筒體內的鏇轉主軸上裝有多層圓盤。當主軸轉動時,研磨介質在鏇轉圓盤的帶動下研磨壓

入筒內的漿料,使其中的固體物料細化合格的漿料穿過小於研磨介質粒度的過濾間隙或篩孔流出。筒體部分備有冷卻或加熱裝置,以防筒內因物料、研磨介質和圓盤等相互摩擦所產生的大量的熱影響產品質量,或因送入的漿料冷凝以致流動性降低而影響研磨效能。研磨介質可用適當的天然砂,也可用粒度為0.1~2毫米的人造玻璃珠。當給料粒度小於450微米時,排料粒度可達1微米以下。這種磨機在細化物料的同時,還有分散和混合作用,適於磨製染料、顏料、油漆塗料、藥物和其他懸浮液或膠懸劑等。

操作注意

①長時間停車,開機前應先檢查分散盤是否被介質卡死。若聯軸器轉不動,可用泵打入溶劑.待溶解後再起動。切不可強行起動以免損壞摩擦片。

②長時間停車,開機前應檢查頂篩網是否有結皮漆漿,若有,套用溶劑清洗乾淨,以免因篩網堵塞而導致冒頂。

③一旦出現“冒頂”時.應立即停車清洗篩網,放置接漿盆,調整供漿泵速度,重新啟動。否則漆漿有可能侵入主軸軸承而導致軸承磨損,或者損壞進漿泵。

④在筒體內沒有漆料和研磨介質時嚴禁起動。

⑤用溶劑清洗筒體時,只能將分散器輕微地、間歇地轉動,以免部件磨損。

⑥使用新砂時,應過篩清除雜質異物。砂磨機用砂應定期清洗過篩和補充新砂。

⑦觀察窗應保持完好,防止砂磨機工作中崩砂造成傷害事故。

發展趨勢

發展趨勢:

臥式棒式錐形砂磨機 臥式棒式錐形砂磨機

(1)研磨介質分離系統的進步隨著對產品細度要求的不斷提高,使用研磨介質的尺寸越來越小。小尺寸研磨介質的分離是砂磨機研發中最難解決的難題之一。

傳統砂磨機使用的縫隙環(很小的過流面積)及靜態篩網很難分離小尺寸介質分離!所以越來越多的使用動態離心分離系統。分離轉子帶動介質鏇轉而產生的離心力使介質被甩向轉子外周圍,而轉子中心主要是料漿,而將分離篩網布置在轉子中心,料將可以順利的通過篩網縫隙而流出,不會發生堵塞及磨損。所以將乾法氣流分級原理用於砂磨機介質分離是砂磨機發展史上的技術飛躍!

(2)高能量密度銷棒式砂磨機

在過去一段時間,國內外幾個主要砂磨機廠家片面的認為;要提高產品細度(減小顆粒尺寸),必須提高砂磨機能量密度!以致出現了不少結構複雜的銷棒式砂磨機,

A:砂磨機結構-1在轉子和定子上密密麻麻的布置了很多硬質合金銷棒。物料從上部進入,經過曲曲彎彎/ 碰碰撞撞的“N”字路線後從底部排出。介質對銷棒,轉子及定子的磨損極為嚴重,物料往往會受到金屬污染。而且只能使用昂貴的氧化鋯研磨介質。

B:砂磨機 結構-2 和結構-1 基本一樣,但是為了解決散熱問題,在轉子上又設定了冷卻夾套。

C:砂磨機 僅在轉子上布置了銷棒,而在定子及半個轉子上布置了冷卻夾套。銷棒對於對面定子內表面磨損很厲害,金屬污染物料在所難免!

(3)臥式離心砂磨機淵高能量密度外環研磨區

經過多年誤入歧途人為複雜化的砂磨機設計,人們終於返璞歸真了!發現物料真正的研磨僅出現在具有一定能量密度的研磨區域,而低能區僅發熱而已(奏熱鬧而已)。高能量密度區只能出現線上速度最大的外環區域。

A:砂磨機從外定子徑向進料,經過外環研磨區的物料通過動態介質分離篩網軸向側面排出。

B: 砂磨機物料經過空心軸側面進入轉子到達外環形研磨區,該設備轉鼓(定子)與內轉子以不同的轉速鏇轉。介質分離篩網(固定在轉鼓上)成為真正的鏇轉動態分離器,結構複雜的雙轉子結構對各個鏇轉體的同軸度誤差要求極高。

C: 砂磨機物料從軸向中心加入,到達外環研磨區域,研磨後的物料通過外環篩網環排出。研磨軌道也就是陶瓷分離環。雖然過濾面積增大了,但是分離環磨損嚴重,而且容易堵塞厲害。

選購技巧

1.研磨桶體的材質:在砂磨機這個行業當中,有很多廠家研磨桶體大多數都是用的不鏽鋼材質,在不繡鋼材質當中也分很多種,需要業主自己確認。

2.研磨桶轉子的材質:在砂磨機的工藝上面來講主要分兩種,一種是盤式的研磨盤,第二種是棒銷式的研磨桶和棒銷式的轉子。棒銷式的砂磨機要比盤式砂磨機的研磨效果要明顯很多。

3.物料和研磨介子(鋯珠)的分離裝置:在臥式砂磨機裡面物料和研磨介質分離的時候主要是採用間隔分離裝置,間隔分離裝置主要是由靜環和動環兩大部分組成。

4.機械密封和設備的冷卻效果:機械密封是否有泄漏,使用壽命多少小時。關鍵是看機械密封循環液採用的是研磨物料相溶的溶劑或水,避免了對產品在生產中污染產品的意外,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5.生產效率方面:結構設計是否合理,決定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6.操作方面:機器的主控制部分非常集中,操作簡單。

7.換色,清洗,及更換鋯珠方便:主要了解研磨腔體是否無死角設計,自清洗效果如何。

8.安全保護功能齊全:整機電料選用、質量安全等。

使用維護

砂磨機的使用與維護:

一、試車

1、做好試車前的準備工作。

2、檢查各部件安裝是否牢固。

3、各機的鏇轉方向應按箭頭所指方向運轉(應點動試方向)。

4、檢查冷卻水是否通暢。

5、三角帶調正適宜再起動,工作50小時後,再調正一次。

6、從筒體頂部加入研磨介質。

7、先起動進料泵,輸入物料待頂篩上出料後,方可起動主機。

8、較長時間停車後,再起動時,往往由於物料中的固體顆粒和研磨介質沉降而“卡”緊分散器,尤其是粘稠性物料在較低溫度時,“剎車”現象尤為嚴重。此時,點動電機不能起動時,套用手在主軸皮帶輪“盤車”輔之,以輸入少量對物料有溶解能力的溶劑,使物料溶稀鬆動後再起動。總之,不能強行起動,以免損壞電器和機體。

9、停車時間較長,應清理篩網所乾結的物料。

10、清洗分散器,只能輕微地、間歇性地轉動,因為分散器和研磨介質在清洗液中快速運轉極易磨損破碎。

11、使用新研磨介質時應進行過篩,以清除雜質破片等異物。

二、故障

1、送料泵不起動或工作中自停: A:電源是否接通;B:保險絲是否熔斷。

2、主機不能起動或工作中自停:A:保險絲是否熔斷;B:送料泵是否送料;C:三角帶是否太松;D:分散器是否被卡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