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鱗

語出:(1).河水流經石上激起的波紋。 宋 蘇軾 《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詩:“長風送客添帆腹,積雨扶舟減石鱗。” (2).碎石片。 明 劉基 《長相思》詩之四:“ 女媧 鍊石補未成,石鱗迸落如流星。”

產地於重慶、江西與福建交界處,閩西北的大武夷區。
又名山雞、石鱗、石蛙棘蛙。石雞皮膚薄軟,呈烏褐色,肉質鬆軟鮮嫩,性味甘平,富含蛋白質、鈣等成分,脂肪少,易消化,營養價值甚高,食之有清火、明目、滋補健身之效。蒸、燉、燒、炒都可以。熟後皮肉黑白相間,形狀、顏色極似黑木耳。食之滑潤甜爽,柔嫩細膩,清鮮味純。
蛙類
石鱗,學名棘胸蛙,是山澗中所產的一種蛙。江西人叫石雞,為著名的“廬山三石”之一;福建人又稱蟈凍,閩西北這裡卻喚作石侖,但菜譜上多稱為石鱗。清流舊志載:“形似蛤蟆,色黑味美。生岩洞中,取者以火照之,即獲。”泰寧舊志云:“在山石中藏蟄。能吞氣,飲風露,不食雜物。”卻仿佛神秘化了。《閩中海錯疏》還說石鱗“生高山深澗間,皮斑肉白,味美”。然而,有一點是一致的,大家都認為此物清補,治小兒癆瘦和炎夏瘡毒,因此是夏日珍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