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陽古城

石陽古城,漢和帝永元八年(96),分新淦、廬陵二縣置石陽縣。吉水隸屬於石陽縣。當時的石陽縣治所駐地即石陽古城在今醪橋固自州村(原稱古州、故州)。石陽古城東為丘陵,西臨贛江,南至今南門前村,西南為固州和馬家城兩村,北至城上村,面積大約為一平方公里。古城周圍曾築有土城,城內建有驛道路。臨城村落,根據文化坐落方位,分別起名為城上、南門前、官路上、官路下等。歷史發展至今一千多年,古城已夷為平地,但古城遺址處仍不時能挖掘到古陶片及器皿等文物,其文化層厚達1.5米。陶片多屬印紋硬陶,文飾以繩紋為主,近年曾於區內拾得新石器時代石磷一個,晉石質“雞壺”口沿一片。這些古物透著一股濃郁的遠氣息。固州不僅是石陽縣治所,還是後來石陽縣隸屬的廬陵郡和吉州的治所。三國時,分豫章郡置廬陵郡治所為原石陽縣治舊址。隋開皇十年,改廬陵郡為吉州,治所也在醪橋固州。當地人為紀念這一史事,曾捐資在固州雙泥灣建亭,名“吉州亭”,亭於1923年重修。

簡介

吉水置縣是隋大業末年的事。漢和帝永元八年(96),分新淦、廬陵二縣置石陽縣。吉水隸屬於石陽縣。當時的石陽縣治所駐地即石陽古城在今醪橋固自州村(原稱古州、故州)。
石陽古城東為丘陵,西臨贛江,南至今南門前村,西南為固州和馬家城兩村,北至城上村,面積大約為一平方公里。古城周圍曾築有土城,城內建有驛道路。臨城村落,根據文化座落方位,分別起名為城上、南門前、官路上、官路下等。歷史發展至今一千多年,古城已夷為平地,但古城遺址處仍不時能挖掘到古陶片及器皿等文物,其文化層厚達1.5米。陶片多屬印紋硬陶,文飾以繩紋為主,近年曾於區內拾得新石器時代石磷一個,晉石質“雞壺”口沿一片。這些古物透著一股濃郁的遠氣息。
固州不僅是石陽縣治所,還是後來石陽縣隸屬的廬陵郡和吉州的治所。三國時,分豫章郡置廬陵郡治所為原石陽縣治舊址。隋開皇十年,改廬陵郡為吉州,治所也在醪橋固州。當地人為紀念這一史事,曾捐資在固州雙泥灣建亭,名“吉州亭”,亭於1923年重修。

歷史沿革

夏、商時代地域處揚州西境
周朝地屬吳、越、楚
秦朝地屬九江郡廬陵縣
西漢地屬豫章郡廬陵縣、新幹縣
新朝地屬九江郡桓亭縣
東漢建武元年(25年),桓亭縣復名廬陵。初平二年(191年),分豫章立廬陵郡,縣名石陽,復析置吉陽縣,皆屬廬陵郡。
三國地屬吳國廬陵郡石陽縣、吉陽縣
晉朝太康元年(280年),司馬炎平吳,廬陵郡治遷石陽,縣屬沿舊。鹹康八年(342年),廬陵太守孔倫移廬陵治於今吉安市區,石陽縣治隨徙。
南朝 梁天監元年(502年),武帝滅齊,高昌縣(今吉安縣)併入石陽縣,隸屬廬陵郡,郡縣同治所。
隋朝 開皇十年(590年),改廬陵郡為吉州,改石陽縣為廬陵縣。次年,撤銷吉陽(今吉水)、興平(今永豐)、陽豐(今永豐)三縣,併入廬陵縣,隸屬吉州。大業三年(607年)。改吉州為廬陵郡,廬陵縣隸屬不變。
唐朝 武德五年(622年),復置吉州,廬陵仍為附廓縣。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江南道分東、西二道,廬陵縣屬江南西道吉州。天寶元年(742年),改吉州廬陵郡為吉州,縣屬不變。
十國 吳天佑六年(909年),廬陵縣屬楊吳領地。南唐保大八年(950年),析廬陵水東11鄉置吉水縣,此為吉水縣名之始,蓋贛江和恩江在縣境交匯,中有沙洲,狀若“吉”字。
北宋雍熙元年(984年),析廬陵地置縣,仍名吉水。宋至和二年(1055年)),析吉水縣置永豐縣,以永豐鄉得名,皆屬吉州。
南宋吉水縣,屬吉州。
元朝元貞元年(1295年)昇州,屬吉安路。
明朝復降為縣,屬吉安府。
清朝吉水縣,屬吉安府。
民國北洋政府時期,吉水縣屬廬陵道。國民政府時期,1932年吉水縣屬第九行政區公署,1939年,改第九行政區為第三行政區。
共和國1949年-1968年,吉水縣隸屬於吉安專區。1968年5月,改吉安專區為井岡山地區,1979年7月再度改為吉安地區,2000年撤銷吉安地區設立地級吉安市。吉水縣今屬吉安市

吉水縣

位於江西省中部,吉安市東北部,贛江中游,北緯26°52′-27°33′、東徑114°38′-115°36′。西南與青原區、吉安縣交壤,北和峽江縣毗鄰,東同永豐縣接壤。總面積2509.73平方千米,總人口48萬人。以漢族為主,有畲、滿、壯、蒙古等少數民族。 全縣轄15個鎮、3個鄉:文峰鎮、阜田鎮、盤谷鎮、楓江鎮、黃橋鎮、金灘鎮、八都鎮、雙村鎮、醪橋鎮、螺田鎮、白沙鎮、白水鎮、丁江鎮、烏江鎮、水南鎮、尚賢鄉、水田鄉、冠山鄉。共有21個居委會、249個行政村。縣政府駐文峰鎮。
地處吉泰盆地,地形南北長東西窄,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為主。贛、恩、同、瀧四江匯流;贛江縱流北去,把吉水劃分為水東、水西兩大部門。屬亞熱帶潮濕氣侯,年均勻氣溫18.8℃,降水量1589.3毫米,日照時數1748小時,無霜期292天。主要礦藏有煤炭、石灰石、陶土、矽、鐵、錳、礦泉水等。
特產有黃、紅苧麻,荊芥、自然香料等。105國道、京九鐵路穿越南北。名勝古蹟有大東山、石蓮洞、桃花島、三國吳墓、楊萬里墓解縉墓等。

縣情介紹

吉水縣是一代偉人毛澤東的祖籍,也是前國家主席劉少奇的祖籍。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東漢元年設石陽縣,南唐保太八年置吉水縣,有1800多年歷史,素稱“文章節義之邦,人文淵源之地”。千百年來,這塊古老富庶的土地養育了歐陽修、文天祥、楊萬里、解縉、羅洪先、鄒元標、周必大等一大批名人學士,文風鼎盛,人才輩出,曾出現過“一門三進士,隔河兩宰相,五里三狀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的人文盛況。截至2008年全縣轄15鎮3鄉3場,總面積2509.73平方公里,屬丘陵地形。有蒙古、回、畲等19個少數民族,總人口47.09萬人。
住歧釣魚台吉水住歧鄉贛江之濱有一座釣魚台,相傳為嚴子陵和張果老的垂釣處。
釣魚台在鴰山之下,是一塊天然平整的大石頭,面積約10餘平方米,突出水面約2米,前仰後伏,面臨江水,東倚鴰山。石上有兩蹬足窩及類似炊具的石塊數起。石上的兩個足印,傳說是當年嚴子陵在此垂釣時留下的。
嚴子陵是漢光武帝劉秀好友。劉秀未舉事前,兩人往來密切,後來劉秀舉兵反莽,子陵便與劉秀分手多年未見面。劉秀舉兵成功,建立東漢,多次派人請嚴子陵去做官。子陵卻沉迷於山水風光,浪跡天涯,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不願做官。子陵有一個嗜好,就是垂釣於大江湖畔。
另一說是張果老仙遊至此,坐石上垂釣,將炊具置於坐側。張果老去後,炊具遂化為石。
鑑湖公園
鑑湖公園於1997年初開始興建,到1998年底建成開園,前後歷時兩年。建成後的鑑湖公園,是一座融合了吉水民間文化與歷史文化特色的現代化公園,是一座集休憩、遊玩、娛樂於一體的開放性公園。公園內以水為主題,建有十大景點和其他一些輔助性景點。十大景點:
月光廣場:從公園北門進入公園,一腳就踏上了月光廣場。晴朗的夜裡,一輪明月投下水銀般溫柔的月光,彩色聲控噴泉隨著輕曼舒緩的“月光奏鳴曲”而娓娓變化著旋律的高低;遊人靜坐廣場周邊,觀月賞景,但聞丹桂陣陣飄香,樂曲優美動聽,廣場景色如詩如畫,恍若仙境。
畫境構架:離開廣場,沿著環湖路向南緩步而去,就見兩處畫境構架。有序的現代空間沿路設定青藤攀附構架之上,形成了一幅幅變化有序的花境畫境,增加了景點的高深層次和光影效果;構架之下置石板凳,可坐可躺,於疲累休憩之際可觀周邊景色。夜間,構架上的光源照耀湖面,水是倒影相映成趣,更添如夢如幻的色彩。
假山疊水:到了鑑湖南岸,拐向東角上,就到了假山疊水。它形似假山,疊水從石上流下,構成瀑布,有聲有色,氣勢如虹,踏著用塊石間隔砌成的壩子,賞疊水如練,給人以無限遐思。
遊船碼頭:從假山疊水往北走來,就到了遊船碼頭。它簡潔明快,樸素大方,非常實用,方便遊人上下遊船,方便遊人在水上活動,增加了湖面上的動感景觀;節假日,這裡遊人蜂至,湖面上船來船往,煞是熱鬧。
水上茶亭:緊鄰遊船碼頭,跨過一座小拱橋,進入一個湖中島,就到了水上茶亭。它臨水而建,可擺上幾張茶桌,靜坐品茗,或觀賞其他遊戲,極有情趣。亭中建有石桌、石墩、石椅,可供遊人休息。閒暇之餘,坐地這裡,仰望浩浩天空,白天湛藍深邃,夜間繁星似錦;俯視粼粼水面,白天倒影搖曳,動靜分明,夜裡彩燈映照,流光溢彩。
水上舞台:退出水上茶亭,踩著環湖路的拼花大理石,在一種輕滑光潔、悠閒自得的感覺中繼續向北,就是水上舞台。它正對著公園東大門,西洋式的立柱、花缽構成了一幅浪漫情懷的水上卡拉OK舞台。夏日涼夜,微風吹拂,湖水漣漪。遊人來此,在七彩燈下,伴著優美輕曼的曲調,可翩翩起舞,可一展歌喉。
人口標誌:從水上舞台走向東大門,這就是人口標誌。它以水上舞台為背景,構成一個組合。人口廣場空曠寬闊,布局開放;組合花壇與台階相結合。構成高低錯落、左右對稱的格局,格調不俗;台階共有48級,象徵著全縣48萬人民。踏著台階往上,立即就有一種奮力攀登、銳意向上的感覺;踏著台階往下,頓生一種高瞻遠矚、極目縱覽的豪邁。
假山溶洞:從人口廣場向北走去,踩著鵝卵石鋪就的小道,享受著“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跌倒解學士,笑死一群牛”的古風古味,就到了假山溶洞。這是依照石蓮洞的大體結構而築成的。它形態別致,具有真山之感,假山疊成的溶洞別有特色;假山與溶洞融合於一體,再創出了大自然的美妙意境。
健身弈林:沿著鵝卵石小道,從假山西下,就到了健身弈林。它以草坪、小步道在大地上勾勒出一個象棋盤,周邊點綴座凳,以片成蔭的種植了二十株銀杏。清晨,中老年人可活動健身,打拳練功,遛鳥散步;炎日下,可享受清涼。棋盤上,隔著楚河漢界,可分組對弈,也可雙人過招。景觀獨特,趣味盎然。
曲橋釣風:從健身欒林走到湖邊,即可踏上曲橋。它跨水而建,既豐富了公園的道路系統,又給人以親水的意境。閒時到橋上垂釣,視野開闊,修身養性,特有風味。湖面上,微風徐來,清爽涼快,好不愜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