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山風景名勝區

有石竹山、鯉魚湖、獅子峰和靈石寺四大勝跡。 唐大中元年(847年)建石竹寺、靈石寺。 劃分為石竹山、鯉魚湖、獅子峰和靈石寺四大景區,總面積45.20平方公里。

石竹山風景名勝區位於福清市城西10公里的東張水庫畔,海拔534米,原名石所山,即《徐霞客遊記》中所提到的“春遊石所,秋遊鯉湖。”山多曲岩奇石,盛產石竹、雷公竹、佛肚竹、方竹等。石、竹並茂,故又名石竹山。地貌奇特、複雜,有次高山、丘陵、河谷、殘山、山澗、凹地等,因而多奇石怪洞,懸崖峭壁。有一線天、二塔、三岩、四泉、五仙、六洞、七峰、十二石勝景。山下鯉魚湖,碧波清澈,水量充沛。景區除竹類外,還生長大量相思樹、柳杉和楠木等,為山、水、林、泉、岩、洞、寺兼備的景區。有石竹山、鯉魚湖、獅子峰和靈石寺四大勝跡。石竹山:有被徐霞客嘆為“無與為對”的一片瓦危崖之下的半山亭;狀元峰下一面依山,三面懸空,如空中樓閣的石竹寺,據說善男信女們只要心誠意真,在寺中住上一宿,做夢祈求自己心中的夙願;還有紫雲洞、桃源洞、滄海石諸勝。鯉魚湖:即東張水庫,1958年建成的庫容量1.8萬立方米的人工湖,因湖內一個小島形如鯉魚而得名。湖水清澈,碧波蕩漾,湖畔林木蔥蘢,石竹寺、紫雲塔掩映其間。獅子峰:巨石成峰,似飛雲流水,稱為翠石屏。靈石寺建於唐大中元年(847年),依山而建,布局反映盛唐風格。 相傳在漢時,福州何氏兄弟在石竹山修煉成仙。晉代郭璞曾到此觀賞風景。南北朝中原士族大批入閩,至今山中尚有遺蹟。唐、宋時期,福建經濟初盛。唐大中元年(847年)建石竹寺、靈石寺。明萬曆年間,葉向高、石映斗修建觀音閣、僧房,重建九仙閣,改舊路穿石洞樓門而上。民國時期,重建仙君樓、大雄寶殿、天寶閣和土地堂等。 1980年以來,旅外華僑捐資200多萬元,重修名山古剎,架起天橋,修建仙台,恢復“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破壞的一線天本來面目,鋪設兩條寬2米,長1069米,1436級花崗石登山磴道,新建玉柱琉璃瓦的四角亭和六角形的雙里亭各1座;具民族風格的三層招待所1幢,安裝800米自來水管,引水上山,以及鋪設用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對石竹寺進行全面修葺,並新建石竹賓館,開發山西側10多個景點。1984~1985年,由華僑投資22多萬元,維修仙君樓、玉皇殿、土地廟、觀音堂等。1986~1987年,投資10餘萬元,重建靈石寺,新塑三寶佛像。1988年由南京大學編制規劃,性質為:以山水自然景觀與獨特宗教文化相結合的風景名勝區。劃分為石竹山、鯉魚湖、獅子峰和靈石寺四大景區,總面積45.20平方公里。規劃指導思想:在嚴格保護的基礎上,逐步開發利用,景區建設在統一規劃、統一投資、統一管理下進行。近年來,石竹山管委會按規劃在鯉魚島野營村釣魚台、品茗水榭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