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寒泉

石窟寒泉

據明·正德《大同府志·山水》載:"在府城西三十五里石窟寺左。

基本信息

概述

石窟寒泉石窟寒泉

據明·正德《大同府志·山水》載:“在府城西三十五里石窟寺左。”是指雲岡石窟第二洞“寒泉洞”北壁腳下,有一清泉流出。明代“石窟寒泉”,是大同八景之一。因窟左為1窟稱石鼓洞,故當地又有“石鼓寒泉”之稱。據《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載,“……此則制發響,聞者攝心,琢石則醴泉流出,飲之愈疾。珍禽時聚,毒蟲屏跡,此則靈感之大略也。”說的正是石窟寒泉。清·雍正《朔平府志》將此稱為“石竇噴水”曰:“石佛寺有石竇噴水,清澈可飲,行道多藉也。”明大同府學訓導,後累官翰林侍講學士王達善有“題石窟寺寒泉”一詩曰:
一脈元從石罅來,湛於秋鏡綠於苔。
羌胡不解煎茶法,下馬爭分滌酒杯。
明人邢哲的《石窟寒泉》更寫出此景的特色:
乾坤靈異信非常,石竇泉流水自香。
盡日澄天涵素影,終宵漾月吐寒光。
味甘不羨姜詩井,意適應同德裕莊。
地脈一源應有自,塵纓何必濯滄浪。
可見寒泉之水“味甘”“自香”,可與“姜詩”井水相比。當年此水汩汩而流,流量頗大。《雲中郡志》郡屬圖中,將“石窟寒泉”之水導入武州川今十里河,可見當時此泉之盛。1986年,國家投資將此水由洞窟引出,以岩石雕迴旋圖案流杯渠為泉水出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