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計算

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計算

對油、氣田經過勘探做出綜合評價,落實儲量的探明程度和各項參數,作為編制油、氣田開發設計,確定油、氣田建設規模和投資的依據。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分地質儲量和可采儲量。前者指存在於地下油、氣藏中的原始油、氣量。後者指油、氣藏中,在一定技術經濟條件下可以采出的油、氣量。一個油、氣藏中可采儲量與地質儲量的比值稱為採收率。油、氣儲量計算工作,是在區域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探、鑽井、取岩心、地球物理測井和試油等工作獲得大量的第一性資料,查清油、氣田的地下地質規律的基礎上分階段進行的。

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計算

正文

對油、氣田經過勘探做出綜合評價,落實儲量的探明程度和各項參數,作為編制油、氣田開發設計,確定油、氣田建設規模和投資的依據。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分地質儲量和可采儲量。前者指存在於地下油、氣藏中的原始油、氣量。後者指油、氣藏中,在一定技術經濟條件下可以采出的油、氣量。一個油、氣藏中可采儲量與地質儲量的比值稱為採收率。油、氣儲量計算工作,是在區域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探、鑽井、取岩心、地球物理測井和試油等工作獲得大量的第一性資料,查清油、氣田的地下地質規律的基礎上分階段進行的。
儲量的等級 一個油、氣田大體上經過初探、詳探、開發三個階段,由於每個階段的勘探程度和認識程度不同,所計算的儲量的可靠程度也就不同。根據探明程度,將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劃分為一、二、三級。
一級儲量 油、氣田內鑽完油氣開發井並投入開採部分的儲量。準確度要求達到90%以上,可作為油田制定生產計畫和編制調整方案的依據。
二級儲量 在探明資源的油、氣田範圍內,探井、資料井達到一定的密度,已取得必需的油、氣藏地質,岩心、測井、分層測試和油、氣井或井組試生產等資料,儲量計算中所需的各項參數也比較可靠的情況下,計算出的地質儲量。準確度要求達到70%以上。可作為開發設計的依據。
三級儲量 在一個圈閉內有幾口井產出工業性油、氣流,但在地下地質情況還不完全清楚、各項參數還不完全準確的情況下、估算出的地質儲量。準確度要求達到50%以上,可作為開發規劃的依據。
一個含油區中根據油、氣的生成運移和儲集特徵推斷出來的遠景儲量,不包括在這種計算之中。
儲量的計算方法 計算油、氣儲量,目前套用的方法有容積法、物質平衡法、壓降法和統計法等。計算原油、天然氣的地質儲量一般多用容積法,再用其他方法進行覆核;計算裂縫性碳酸鹽岩油、氣藏的儲量,常以物質平衡法為主,以其他方法為輔。準確度要求在50%以上。
容積法 在地面標準條件下,按體積單位計算的油、氣地質儲量是:Q=F·H·m·S/b。式中Q為油、氣地質儲量(m3);F為油、氣藏的含油、氣面積(m2);H為油、氣層有效厚度(m);m為有效孔隙度(%);S為原始含油、氣飽和度(%);b為油、氣的體積係數(無量綱)。中國、蘇聯等國家原油儲量以噸計量,須按地面原油比重(γ)折算。
可采儲量用QK=Q·K計算,式中QK為可采儲量(m3),Q為地質儲量(m3),K為採收率(%)。
所有的參數都是根據鑽探和地球物理勘探、測井資料以及地質分析結果綜合求出的平均值,反映了對油藏所做的工作量和對油藏的認識程度。這是油田開發早期唯一可用的方法,對純裂縫的碳酸鹽岩油、氣田不適用。
物質平衡法 油、氣藏投入開發後,油、氣不斷采出,根據物質平衡原理,一個容積一定的油、氣藏,從地下采出油氣後空出的體積,應與邊、底水的侵入量及地下油、氣、水和岩石膨脹的體積之和相等。地下油、氣膨脹體積與地下原始油、氣儲量有關。如無邊、底水侵入,則在獲知油、氣產量和準確的油、氣水和岩石的體積膨脹係數(或壓縮係數)後,即可算出油、氣地質儲量。若油、氣藏開採過程中,有邊、底水侵入,只要知道水侵量(通常是油藏壓降函式)和采水量,仍可按體積平衡原則計算出地質儲量。
使用物質平衡法時,需用礦場生產資料(油、氣水產量和壓力變化)和實驗室的數據(油、氣高壓物性資料)。只有當壓降較大時,才能具有足夠的精確度,一般要在油、氣藏采出可采儲量10%以上時,方可得到滿意的效果,因此常用作開發過程中校核儲量的方法,但在裂縫性碳酸鹽岩油、氣藏中,是一種主要的可行方法。本法不適用於通過注水保持壓力開發的油藏。
壓降法 物質平衡法用於封閉型(無邊水侵入)氣田的一個特例。
統計法 根據油、氣生產數據的變化作出經驗公式,計算油、氣田儲量和估算可采儲量,效果很好。統計法需要大量數據,在油、氣田開採的後期使用時,才較正確。在中國,統計法近年來已得到廣泛的套用,效果較好。
採收率估算 採收率與油、氣藏地質因素和開發條件有關。如油、氣藏驅動方式、儲層物理性質、流體性質、布井方式、人工影響油、氣層方法、注采系統、強化採油、氣的方法等。估算原油採收率的方法有:①按油藏地質模型,用數值模擬方法計算不同開發條件下的採收率;②根據油藏主要地質參數,對照已開採完畢的老油田的經驗數據,選用經驗公式計算;③根據一段時間的開採歷史外推預測。通常水壓驅動的油藏最高,採收率為35~75%;溶解氣驅動為5~30%;氣頂驅動為20~50%;重力驅動16~50%。
估算天然氣採收率除進行經驗對比外,通常用壓降法,特別對封閉氣藏。封閉性氣藏天然氣採收率可達到90%左右,如有邊水、底水侵入的影響,採收率大致降為40~60%左右。低滲透率氣藏可低達20~30%。
不同開發階段的儲量計算 以上各種儲量計算方法,用於不同的勘探開發階段,儲量需要定期核實修改。油、氣藏發現初期,亟需了解儲量的大小及其可能變化的範圍,以便制訂進一步勘探和開發規劃;但獲得的資料少,儲量計算誤差大。油、氣田進入開發中期,雖然資料多了,但為制訂生產計畫,對儲量計算的準確度要求也相應提高了。油、氣田生產後期,資料豐富,儲量數字接近真值,但指導本油、氣田生產的意義已經不大。
儲量和資源的概念 迄今各國尚無統一的儲量分類標準,不同國家之間,石油儲量的對比十分困難,大體可以美、蘇兩種體系為代表。在美國,“儲量”和“資源”是兩個概念,儲量指目前技術和經濟條件下能夠采出的那部分石油,資源指尚未發現或雖經探明但在目前技術經濟條件下不能采出的那部分石油。儲量又進一步分為三級:證實儲量,概算儲量和可能儲量。美國所指的各類“儲量”均指可采“儲量”,近年來也同時發表地質儲量的數字。蘇聯只用“儲量 ”一個詞,並將儲量分為A、B、C、D四級,A、B、C級屬儲量範疇,D級指遠景儲量,包括純屬推測判斷的那部分石油資源,各級儲量都同時計算地質儲量和可采儲量,近年來也趨向於把“儲量”和“資源”分開,更多地使用可采儲量。

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計算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計算
中國目前使用的儲量分類與計算標準,大體上與蘇聯的相當,而與美國的差別較大。近年來逐步趨向改用三級儲量與資源劃分開來的這一標準,以便與世界主要產油國家的數字相對應。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