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魚養殖實用技術

石斑魚為沿海暖水性中下層魚類,常棲息於沿海岩礁底質海區。一般不結成大群。性兇猛。是肉食性魚類,並有互相殘食現象。尤其在稚幼魚階段,個體小的常被個體大的吞食。食物以蝦、蟹等甲殼類為主,魚類和軟體動物次之。據研究觀察,青石斑魚攝食周期一年有兩個高峰,第一個高峰出現在春季的五月份,第二個高峰出現在秋季的八月份以後。

生活習性和生長分析
據試驗顯示,青石斑魚在水溫22-30℃之間時,魚活躍,攝食量大,生長快;當水溫下降到22℃以下19℃以上時次之;水溫下降到19℃以下時,攝食量明顯減少,生長速度減慢,活動情況隨著水溫的下降而減弱;在室內水池越冬時還觀察到,水溫降到10℃以下再不捕食死餌,但對活的甲殼類仍能選食;當水溫下降到7.5℃以下時,停止攝食,魚處於靜止不動狀態;水溫低於5.5℃時,出現死亡。
石斑魚對鹽度的適應範圍較廣,在11‰-41‰之間都能生存,最適在30‰左右。
繁殖
各種石斑魚的繁殖季節有差異,既使是同一種石斑魚各地也有差異。青石斑魚在華南沿海繁殖盛季在6、7月份。產卵水溫範圍為21.4-24.5℃,海水比重1.017-1.021。石斑魚為變性魚類,雌雄是隨著個體的成長而變化的。成魚先為雌體產卵,待長到1.5公斤以上時才轉變為雄體放精。
生長
據養殖試驗觀察,青石斑魚的生長情況一例:7月份產卵,養殖到11月份幼魚體重為15克左右,個別大的可達20克;養殖到翌年的11月份,體重為90克左右,大的可達160克。
海區釣捕的小魚7月7日入箱為139公斤,養殖到11月26日起捕為274公斤,增重率為97.1%,餌料係數9.8。

養殖技術與管理措施
魚苗的選擇。目前石斑魚育苗尚未達到生產性要求,因此養殖的魚都還是以自然海區捕獲的幼魚為魚苗養成。養殖的石斑魚幼魚以手釣釣獲的為好。選擇時,必須注意魚的質量。應選擇魚體壯,活力強,無病、無鱗片損傷,膚色光澤好的進行養殖。

放養規格及密度
放養密度與養殖海區的流速有很大的關係,流速通暢的海區可大些,反而要少些。一般一隻3×3×3(米)的網箱,放養魚種規格在50克/尾以下的每箱可投放2500尾左右,規格在150克/尾以下的每箱1000尾左右。也就是說一隻3×3×3(米)的網箱養殖產量200公斤左右是較合適的。

投餌
投餌的一般原則是,小潮水流緩水清,水溫適宜時多投,反而少投。日投餌量一般掌握在魚體重的8%左右,投餌時要先投入小許,待魚上來搶食時,再分批慢慢投入,直至魚食飽不再到水面搶食為止。由於石斑魚是吞咽方式進食的,因此餌料的個體大小要小於魚的口徑。

分檔飼養
魚种放養時要根據魚體的大小分檔次進行飼養。從理論上分析,個體差別愈小愈好,但實際操作較難作到。因魚體大小級差小,攝食均勻,有利於生長。
日常管理
養殖過程中除投餌外,要經常觀察檢查魚的生長、攝食、活動和體色等情況,還要經常檢查網箱是否有破損,附著生物的多少等。以便及時處理。加強抗風浪措施,保證安全生產。 (本文已被瀏覽 1221 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