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距離無線數據通信入門與實戰

短距離無線數據通信入門與實戰

短距離無線數據通信入門與實戰,分別以目前世界上廣泛套用的8051核心無線片上系統(SoC)NRF9E5、NRF24E1、CCl010以及無線晶片NRF905、CCll00為中心,介紹無線通信和無線網路的原理和實戰。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短距離無線數據通信入門與實戰

本書分別以目前世界上廣泛套用的8051核心無線片上系統(SoC)NRF9E5、NRF24E1、CCl010以及無線晶片NRF905、CCll00為中心,介紹無線通信和無線網路的原理和實戰。本書重點不是講解無線通信的原理,而是實戰,即自己動手進行無線通信和無線網路的項目試驗。

本書從自己動手搭建一個無線開發系統開始.從點到點、點到多點,到網狀無線網路(中間穿插介紹無線通信和無線網路的相關關鍵技術FDMA、TDMA、CSMA、FHSS等),循序漸進,使對無線通信和無線網路完全不熟悉的電子工程師能夠輕鬆上路,理解無線通信的原理,體驗無線網路的奧秘。本書成功地將複雜的無線通信原理和無線網路原理轉變為一個純粹的軟體開發過程——一切都變成了一段段用C51編寫的源程式。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的計算機、電子、自動化及無線課程的教材,也適合廣大從事單片機、無線套用、自動化控制及無線感測等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學習、參考用書。

編輯推薦

本書是專為廣大無線電、電子愛好者,電子工程師,單片機工程師,電子、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學生們提供的一本無線通信方面的實用書籍。

成都無線龍通訊科技有限公司調動了公司內部的優秀人才和技術資源,完成了本書的寫作,因此本書是該公司全體科技人員、工程師集體智慧的結晶。

本書的重點不是講無線通信的原理,因為任何對無線技術感興趣的電子工程師、電子愛好者、學生、教師都可以非常方便地通過網際網路查詢、搜尋、閱讀到這方面的知識,而且有大量國內外的教材可參考。

目錄

第1章 無線通信和無線網路基礎

1.1 嵌入式無線通信和無線網路廣闊的套用前景

1.1.1 家庭安全系統

1.1.2街頭停車收費系統

1.1.3 無線讀表系統

1.1.4 輪胎壓力監視系統

1.1.5 貨物跟蹤管理系統

1.1.6 農作物環境監測系統

1.1.7 其他套用

1.2 無線通信的頻譜和ISM開放頻帶

1.3 典型的無線通信系統

1.3.1 典型的長距離無線通信系統

1.3.2 短距離無線通信系統

1.4 典型的無線網路結構和原理

1.4.1 乙太網結構

1.4.2 無線網路結構

1.4.3 短距離無線數據通信網路的各種國際標準簡介

1.5 習題和答案

第2章 8051無線片上系統(無線SoC)簡介

2.1 8051核心微控制器

2.2 最新的無線收發晶片介紹

2.2.1 Nordic NRF905無線數據通信收發晶片

2.2.2 Nordic NRF2401無線數據通信收發晶片

2.3 8051十無線收發晶片的無線片上系統(SoC)

2.3.1 CC1010無線單片機

2.3.2 NRF9E5無線單片機

2.3.3 NRF24E1無線單片機

2.3.4 其他8051核心的無線單片機

2.4 習題和答案

第3章 建立自己的無線開發平台

3.1 安裝C51RF-4無線(SoC)開發系統

3.1.1 開發系統硬體平台搭建

3.1.2 軟體編譯/調試平台安裝

3.1.3 安裝無線龍通訊開發下載軟體

3.2 設定C51RF-4線上DEBuG環境和參數

3.3 目標模組NRF24E1/NRF9E5的硬體測試

3.4 習題和答案

第4章 邁進短距離無線數據通信門坎

4.1 無線數據通信門坎——點到點無線通信

4.2 點到點無線通信的實現——軟硬準備

4.3 點到點無線數據通信的初始化及關鍵函式

4.3.1 NRF9E5模組初始化程式

4.3.2 其他重要功能函式

4.3.3 逾時退出的實現

4.3.4 NRF9E5傳送和接收函式

4.4 傳送/接收數據包裝格式

4.5 點到點無線通信C51原始碼

4.5.1 接收部分

4.5.2 傳送部分

4.6 觀察無線通信的實際效果

4.6.1 傳送模組連線到C51RF-4開發系統下載程式

4.6.2 傳送模組獨立開始工作

4.6.3 接收模組連線到C51RF-4開發系統

4.7 套用:雙向無線遙控器

4.8 習題和答案

第5章 巧用頻率資源

5.1 無線頻率分割原理

5.2 FDMA實驗的模組和軟體準備

5.3 FDMA點到多點無線通信總體結構

5.4 點到多點通信C51原始碼

5.4.1 數據包長度變化

5.4.2 增加一個頻道改變函式

5.4.3 接收程式流程圖

5.4.4 接收程式原始碼

5.4.5 傳送程式流程圖

5.4.6 傳送程式原始碼

5.5 觀察FDMA無線通信的實際效果

5.5.1 傳送模組連線到C51RF-4開發系統下載程式

5.5.2 傳送模組獨立工作

5.5.3 接收模組連線到C51RF-4開發系統

5.6 套用:無線溫度感測器

5.7 習題和答案

第6章 時間區分避免多節點無線通信衝突

6.1 時分多址原理

6.2 模組和軟體的準備

6.3 TDMA點到多點無線通信的實驗結構

6.4 時分多址C51原始碼

6.4.1 TDMA接收主機流程圖

6.4.2 TDMA接收主機原始碼

6.4.3 TDMA傳送節點流程圖

6.4.4 TDMA傳送節點原始碼

6.5 通過仿真觀察無線通信的實際效果

6.5.1 系統連線以及程式下載

6.5.2 節點模組獨立開始工作

6.5.3 接收模組連線到C51RF-4開發系統

6.6 套用:長距離RFID系統

6.7 習題和答案

第7章 更智慧型地提高無線通信防衝突的效率

7.1 載波監聽原理

7.2 實驗器材的準備

7.3 傳送/接收數據包格式

7.4 載波監聽C51原始碼

7.4.1 主機程式解析

7.4.2 節點程式解析

7.5 觀察無線通信的實際效果

7.6 套用:雙向家庭安全系統無線感測器

7.7 習題和答案

第8章 跳頻通信——在無線通信中抗干擾

8.1 跳頻無線通信的概念

8.2 實現無線跳頻通信的技術關鍵

8.3 無線跳頻的軟體實現

8.4 FHSS通信C51原始碼

8.4.1 FHSS主機通信的實現

8.4.2 FHSS分機(節點)設計實現

8.5 觀察無線跳頻通信的實際效果

8.6 套用:工業控制開關量傳送系統

8.7 習題和答案

第9章 實現具有自組織、自管理功能的無線數據網路

9.1 無線網路的硬體組成

9.2 網路通信協定的組成及詳解

9.3 自組織、自管理功能的無線數據網路C51原始碼

9.3.1 網路同步時段

9.3.2 廣播信號時段

9.3.3 加入/退出網路時段

9.3.4 網路維持及數據交換申請時段

9.3.5 點到點數據交換時段

9.3.6 其他重要的程式

9.3.7 主程式

9.4 觀察無線網路通信的實際效果

9.5 套用:病區無線監控系統

9.5.1 電路原理

9.5.2 網路主要程式介紹

9.6 習題和答案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