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

短視頻

短視頻即短片視頻,是一種網際網路內容傳播方式,一般是在網際網路新媒體[媒體形態的一種]上傳播的時長在1分鐘以內的視頻傳播內容;隨著移動終端普及和網路的提速,短平快的大流量[物理學名詞]傳播內容逐漸獲得各大平台、冬粉和資本的青睞。隨著網紅經濟[社會現象]的出現,視頻行業逐漸崛起一批優質UGC內容製作者,微博、秒拍、快手、今日頭條紛紛入局短視頻行業,募集一批優秀的內容製作團隊入駐。到了2017年,短視頻行業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內容製作者也偏向PGC化專業運作。2017年7月,國家公共信息網路安全監察規定,短視頻禁止紋身、色情、低俗、暴力、約架等不良行為。將專項整治工作,加強對網路直播平台的規範管理。2018年11月7日,國家著作權局通報,打擊網路侵權盜版“劍網2018”專項行動取得積極成效。15家短視頻平台下架侵權盜版作品57萬部。

基本信息

定義

短視頻是指在各種 新媒體平台上播放的、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時休閒狀態下觀看的、高頻推送的視頻內容,幾秒到幾分鐘不等。內容融合了技能分享、幽默搞怪、時尚潮流、社會熱點、街頭採訪、公益教育、廣告創意、商業定製等主題。由於內容較短,可以單獨成片,也可以成為系列欄目。

特點

短視頻短視頻

不同於 微電影和 直播,短視頻製作並沒有像微電影一樣具有特定的表達形式和團隊配置要求,具有生產流程簡單、製作門檻低、參與性強等特點,又比直播更具有 傳播價值,超短的製作周期和趣味化的內容對短視頻製作團隊的文案以及 策劃功底有著一定的挑戰,優秀的短視頻製作團隊通常依託於成熟運營的 自媒體或 IP,除了高頻穩定的內容輸出外,也有強大的冬粉渠道;短視頻的出現豐富了新媒體 原生廣告的形式。

類型

短紀錄片

一條二更是國內較為早出現的短視頻製作團隊,其內容形式多數以紀錄片的形式呈現,內容製作精良,其成功的渠道運營優先開啟了短視頻變現的商業模式,被各大資本爭相追逐。

網紅IP型

papi醬回憶專用小馬甲艾克里里、等網紅形象在網際網路上具有較高的認知度,其內容製作貼近生活。龐大的冬粉基數和用戶粘性背後潛在著巨大的商業價值。

草根惡搞型

以 快手為代表,大量草根藉助短視頻風口在新媒體上輸出搞笑內容,這類短視頻雖然存在一定爭議性,但是在碎片化傳播的今天也為網民提供了不少娛樂談資。

情景短劇

陳翔六點半、報告老闆萬萬沒想到、套路專家(又名套路磚家)等團隊製作內容大多偏向此類表現形式,該類視頻短劇多以搞笑創意為主,在網際網路上有非常廣泛的傳播。

技能分享

隨著短視頻熱度不斷提高,技能分享類短視頻也在在網路上有非常廣泛的傳播,在 今日頭條上,短視頻認證泛科普自媒體的套路專家在4個月內獲得了6億次的點播;

街頭採訪型

街頭採訪也是目前短視頻的熱門表現形式之一,其製作流程簡單,話題性強,深受都市年輕群體的喜愛。

創意剪輯

利用剪輯技巧和創意,或製作精美震撼,或搞笑鬼畜,有的加入解說、評論等元素。也是不少廣告主利用新媒體短視頻熱潮植入新媒體原生廣告的一種方式選擇。

發展現狀

如今的短視頻,淪為抄襲的重災區。一些優質的短視頻,未經允許被“搬運工”和“剪刀手”稍作處理,成為吸引流量的工具。同一內容的短視頻被“掐頭去尾”,重複出現在不同平台,不僅令觀眾納悶,更令視頻原創作者煩惱,大大制約了短視頻行業的創作環境。短視頻的發展短板卻令人擔憂。內容創作同質化嚴重,玩模仿、秀萌寵、拼搞笑的老把戲新意匱乏;平台只顧短期盈利,長期規劃不足;監管不力、著作權保護缺位,低俗內容和創意抄襲大行其道。要謀求長遠發展,短視頻平台須踢開優質內容匱乏、盈利能力不足、監管環節薄弱三大“絆腳石”。

侵權亂象

短視頻短視頻

近年來,短視頻行業發展呈現繁榮趨勢,湧現出一批現象級產品。與此同時,也產生了大量著作權訴訟。

騰訊公司法務部副總裁江波表示,一些平台通過算法或以技術中立的名義,把其他平台上的著作權作品抓取過來放到自己平台上使用,這種行為對整個網際網路內容產業的行業發展秩序造成了較大損害。

搜狐研究院秘書長馬曉明認為,從目前短視頻侵權訴訟案來看,短視頻平台侵權行為主要有幾種情況。第一,平台自己上傳侵權短視頻內容,目前這種模式已經很少見;第二,平台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合作完成侵權短視頻,由第三方機構上傳;第三,平台註冊了大量自媒體賬號,偽裝成自媒體抓取作品來分類上傳,並利用“避風港原則”逃避責任;第四,一些短視頻平台推出培養計畫,鼓勵和引導自媒體上傳侵權短視頻,平台再主動推薦。

從產生侵權的視頻類型看,目前短視頻領域中最主要的侵權形式是一些聚合平台未經許可將他人視頻作品拆分為若干片段,向公眾提供。首都著作權產業聯盟秘書長韓志宇說,有些較大的平台,動輒向用戶提供幾十萬個拆分出來的短視頻,受害最嚴重的是那些花費巨資購買視頻著作權的視頻網站。

“被拆分的作品主要是影視劇,也包括一些綜藝、體育音樂、教育以及其他類別的節目和作品。例如,電影《芳華》在電影院上映的同時,有一個平台上就可以找到近50個關於《芳華》的片段,加在一起時長約30分鐘,占整部電影時長的四分之一,其中一些鏡頭明顯是在電影院裡偷拍的,居然都可以上傳到平台。”韓志宇講,有一些小企業以及個人,專門從事影視劇拆分業務,向一些大平台有償提供拆分片段,目前已經形成地下生產線,這一現象應引起有關部門高度重視。

除了把長視頻裁剪成短視頻,把短視頻“拼湊”成長視頻的侵權方式也同樣存在。“我們這個平台遇到的主要侵權類型是侵權方把用戶原創內容聚合起來變為一個新的視頻。雖然目前沒有成為行業主流,但隨著各大長視頻網站開展更多的短視頻業務,這種情況也會逐步增多,新型侵權行為是隨著技術發展而不斷出現的。”快手公司法務部高級總監賈弘毅說。

監管

2018年4月初,廣電總局、國家網信辦均約談了今日頭條、快手兩家主要負責人,要求“快手”“火山小視頻”暫停有關算法推薦功能。4月2日,抖音正式上線風險提示系統,對站內有潛在風險、高難度動作的視頻內容,進行標註提示,防止用戶盲目模仿。

2018年4月3日,快手CEO宿華發表文章道歉,稱將重整社區運行規則,將正確的價值觀貫穿到算法推薦的所有邏輯之中,只有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遵循社會公序良俗的作品,才能進行算法推薦,並承諾優先推薦個性化的、更符合用戶興趣的正能量作品等。

2018年4月10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責令“今日頭條”永久關停“內涵段子”客戶端軟體及公眾號,並要求公司舉一反三,全面清理類似視聽節目產品。

2018年4月11日,今日頭條創始人、CEO張一鳴發表致歉信,詳細列舉了一些具體整改措施,包括:加強黨建工作、全面糾正算法和機器審核的缺陷、不斷強化人工運營和審核、將現有6000人的運營審核隊伍擴大到10000人。4月12日,快手上線了“家長控制模式”,建立未成年人保護體系。

短視頻短視頻

2018年4月18日,據媒體報導,針對“抖音”短視頻平台涉嫌發布售假視頻的輿情報導,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也對該平台經營主體北京微播視界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約談。約談會上,企業負責人反饋了調查情況,表示針對平台涉嫌違規內容已採取刪除、封禁措施。

2018年7月,國家網信辦會同工信部、公安部、文化和旅遊部、廣電總局、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等五部門,開展網路短視頻行業集中整治,依法處置了19家網路短視頻平台。其中,包括彈幕社區網站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洋蔥視頻在內的一些視頻網站暫停下架,內部整改 。

2018年11月7日,國家著作權局通報,打擊網路侵權盜版“劍網2018”專項行動取得積極成效。15家重點短視頻平台共下架刪除各類涉嫌侵權盜版短視頻作品57萬部,嚴厲打擊涉嫌侵權盜版的違規賬號,採取封禁賬號、停止分發、扣分禁言等措施予以清理。

2018年12月21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短視頻平台對誘導性內容缺乏必要提醒,以年輕人為主的短視頻用戶防騙意識不足——騙招頻得手,短視頻平台正成騙子搞鬼新平台?》的報導。

平台責任

專家建議

整治問題視頻,一些短視頻平台嘗試做到防治結合,重視內容審核。相關短視頻平台在擴充審核隊伍、完善審核機制基礎上,推進機器學習、人臉識別等技術在內容審核環節的套用,以提高審核精準度和覆蓋面。

要避免低俗流行,最佳化算法推薦不容忽視。李俊慧認為,短視頻平台應實現對不同類別的內容給予不同權重的算法推薦,讓更多知識性、正能量的優質內容獲得更高權重。

有專家指出,低俗違規內容需要堅決整治,而要營造優質內容生態,平台還應以“用戶思維”做精管理、做精引導。陳昌鳳表示,低俗違規視頻頻現,責任應由多方承擔,對其治理也應多方合力。平台要擔起維護網路空間的社會責任,內容生產者和用戶也應成為把關的重要環節,如此才可能營造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

李俊慧建議,作為短視頻內容的製作者,用戶公開上傳視頻內容時,不能逾越法律和道德底線,也不能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應做到傳播內容積極向上,避免低俗 。

搜狐研究院秘書長馬曉明認為,在短視頻著作權領域亂象治理過程中,首先要明確的是,平台在著作權侵權過程中到底做了什麼,應該做什麼。具體來看,有兩個問題至關重要,第一是怎樣才能規制平台濫用通知刪除規則,也就是“避風港原則”;第二是怎樣才能識別大量自媒體中的真實用戶,防止平台大量偽造自媒體用戶。

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五隊隊長劉立新認為,目前短視頻著作權侵權問題頻發,執法難度大。他建議,應當建立各相關部門之間的協同體系。同時,企業應當儘快建立全國統一快速授權系統、原創視頻維權系統等,各企業在投訴時,可以提供更加精準的權屬證明等投訴材料。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李琛則表示,目前很多侵權行為都是因為侵權者對於法律的無知造成的,平台應當有義務予以告知。“有些用戶真不知道他的行為已屬於侵權,僅因為覺得好玩,隨手就把別人的視頻裁剪髮布了。建議短視頻行業自律條款中可以加上這樣一條:平台應當有用戶上傳指南,用戶上傳視頻之前,平台要對用戶說清楚,哪些行為是侵權,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李琛建議,可以適當提高短視頻平台的注意義務,可以考慮把內容識別技術引入其中,自動識別上傳視頻是否屬於侵權視頻。“如果你從事一個行業,又帶來了很高的侵權風險,那么就應當把採用必要的技術手段當作成本,不能把這個風險轉移給權利人。”李琛說:“應該鼓勵平台在合理條件下代行著作權。一方面個體權利人缺少這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如果都是平台代行權利,將來有可能會形成一種交叉許可模式。平台與平台之間交涉磨合,最終有可能打造一個合理的行業規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