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與道德:對儒家格物致知思想的考察

知識與道德:對儒家格物致知思想的考察點擊,作者冷天吉,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於2009年出版。描述的是本書主要以知識與道德關係為主題,以歷史上不同時期的儒學大家對格物致知提詮釋為線索,運用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考察傳統儒家在知識與道德關係問題上的理論得失,目的在於為解決當前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所出現知識與道德的緊張關係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在另一種意義上,也為傳統儒家的現代化價值轉換尋求一個切入點。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 者: 冷天吉
出 版 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條 形 碼: 9787500482277 ; 978-7-5004-8227-7
I S B N : 9787500482277 出版時間: 2009-12-1
開 本: 32開 頁 數: 212
定 價: 18 元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以知識與道德關係為主題,以歷史上不同時期的儒學大家對格物致知提詮釋為線索,運用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考察傳統儒家在知識與道德關係問題上的理論得失,目的在於為解決當前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所出現知識與道德的緊張關係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在另一種意義上,也為傳統儒家的現代化價值轉換尋求一個切入點。

本書目錄

導論知識與道德

第一章 為學之源——《四書》

第一節 《論語》——仁智合一原則的確立

一 為己與成人

二 人的世界

三 德性優先與自覺自愿

下學上達與一以貫之

第二節 《大學》——儒家工夫論的突顯

一 為學即為道

二 “明”與工夫次第

第三節 《中庸》——儒家德性根據的闡揚

一 天命之謂性

二 明誠與凝道

第四節 《孟子》——儒家道德主體的發現

一 行有不慊於心,則餒也

二 心之所同然

三 所惡於智者,為其鑿也

第二章 批判與詮釋——《大學》工夫的闡揚

第一節 道統之辨中的《大學》

一 定名與虛位

二 道統與治心

第二節 批判佛道與《大學》的詮釋

一 批判佛道與發現《大學》

二 詮釋與理解

第三節 聞見之知與德性之知

第三章 為學工夫的知識向度

第一節 格物窮理工夫的系統化

一 格物窮理何以可能

二 格物窮理之目的

三 格物窮理之原則與方法

四 為道先為學

第二節 科學視閾中的康德與朱熹

一 不同知識範式下的哲學家

二 共同的道德形上學追求

三 分與合模式下的道德形上學建構

四 對中西哲學科學發展的不同影響

第四章 為學目標與工夫的醇化

第一節 易簡工夫終究大

一 所平者何心

二 智慧與智術

三 格物者,格此者也

四 格物是減擔

第二節 格草木如何誠得自家意

一 聖人如何做得

二 意之所在便是物——對象物的消解

三 致吾心之良知

四 德性良知與聞見之知

第五章 為學工夫的反思與轉換

第一節 廣心之術的格物致知

一 以聖功正蒙學

二 理一分殊與工夫次第

三 正心與正志

四 “誠意在致知”與“致知在格物”——兩種知識的分別

五 格物致知的實踐取向

六 聞見之知與心喻、自喻

第二節 格物致知由形上意義到形下意義的轉換

一 格物致知與“習行”

二 格物致知的實證化取向

三 格物致知的“科學”意義

結語:科學與道德視野下的格物致知詮釋述評

參考書目

後記

作者介紹

冷天吉,1964年生,河南新鄉人。1986年河南大學政治系本科畢業,獲哲學學士學位;1989年河南大學政治系中國哲學專業研究生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2005年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博士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河南師範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導師,教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