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研究專著

知識經濟的直接生產過程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中文名: 知識經濟研究專著
作者: 張守一等
出版社: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等

圖書簡介

知識經濟(Knowledge Economy),通俗地說就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從內涵來看,知識經濟是經濟成長直接依賴於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傳播和使用,它以高技術產業為第一產業支柱,以智力資源為首要依託,是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按照世界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的說法,知識經濟就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核心的,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存儲、使用和消費之上的經濟。
人們在強調知識經濟這一概念時,主要是區別於物質、資本在生產中起主導作用的物質經濟和資本經濟而言的。與依靠物資和資本等這樣一些生產要素投入的經濟成長相區別,現代經濟的增長則越來越依賴於其中的知識含量的增長。知識在現代社會價值的創造中,其功效已遠遠高於人、財、物這些傳統的生產要素,成為所有創造價值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因此知識經濟的提法,可以說正是針對知識在現代社會價值創造中的基礎性作用而言的。但不能由此就認為知識經濟僅僅是區別於所謂的物質經濟或資本經濟。其一,人類經濟時代的劃分有自然經濟、工業經濟,但沒有物質經濟或資本經濟的提法。其二,一個經濟時代的劃分,重要的不是生產什麼,而是用什麼生產,這裡包含一個重大的區別,即一定社會的主導生產工具及由此形成的產業,這顯然不是物質經濟或資本經濟所能反映的。而知識經濟不但從知識在生產中的核心作用表明自身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主導經濟成長的知識性產業,已經形成。對此美國經濟學家羅默提出,要求在計算經濟成長時,必須把知識列入生產要素函式中。因此OECD定義知識經濟即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正是揭示了知識對現代經濟成長的基礎性作用,並準確地反映了知識經濟的現實。所以,我們從經濟時代的角度來認識知識經濟,才能切實地反映社會財富創造形式的歷史性變化和人類社會已進入一種嶄新的生產方式這一偉大現實。知識經濟是繼自然經濟、工業經濟在人類財富創造形式上的嶄新時代。我們稱之為知識經濟,就必須使這種稱謂有相應的經濟學理論基礎。這需要一個切入點,這個切入點顯然不是目前報刊上所反映出的一些旨在映證知識經濟的提法,而應是論證知識經濟何以可能的理論基礎,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知識經濟的標誌和特徵

(1)資源利用智力化

從資源配置來劃分,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可以分為勞力資源經濟、自然資源經濟、智力資源經濟。
知識經濟是以人才和知識等智力資源為資源配置第一要素的經濟,節約並更合理地利用已開發的現有自然資源,通過 智力資源去開發富有的、尚待利用的自然資源。

(2)資產投入無形化

知識經濟是以知識、信息等智力成果為基礎構成的無形資產投入為主的經濟,無形資產成為發展經濟的主要資本,企 業資產中無形資產所占的比例超過50% 。無形資產的核心是智慧財產權。

(3)知識利用產業化

知識形成產業化經濟,即所謂技術創造了新經濟 。
知識密集型的軟產品,即利用知識、信息、智力開發的知識產品所載有的知識財富,將大大超過傳統的技術創造的物質財富,成為創造社會物質財富的主要形式。

(4)高科技產業支柱化

高科技產業成為經濟的支柱產業,但並不意味著傳統產業徹底消失。

(5)經濟發展可持續化

知識經濟重視經濟發展的環境效益和生態效益,因此採取的是可持續化的、從長遠觀點有利於人類的發展戰略。

(6)世界經濟全球化

高新技術的發展,縮小了空間、時間的距離,為世界經濟全球化創造物質條件。
全球經濟的概念不僅指有形商品、資本的流通,更重要的是知識、信息的流通。
以智慧財產權轉讓、許可為主要形式的無形商品貿易大大發展。
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轉化為人才、知識、信息的競爭,集中表現為智慧財產權的競爭。全球化的經濟與知 權產權保護密切聯為一體。

(7)企業發展虛擬化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發展主要是靠關鍵技術、品牌和銷售渠道,通過許可 、轉讓方式 ,把生產委託給關聯企業或合作企業,充分利用已有的廠房、設備 職工來實現的。

(8)人均收入差距擴大化

這是指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發達地區與落後地區之間而言,是知識經濟帶來的負面效應之一。 這也是在知識經濟 時代,必須掌握第一流知識和信息,占領經濟制高點的重要性、緊迫性所在之處。
結論
知識和技術創新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知識經濟正在給中國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注入更大的活力和帶來更好的際遇。大力發展知識經濟有利於最佳化經濟結構、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協調發展、提高人口素質、徹底消除貧困等,有利於在新的世紀裡建設國家創新體系,通過營造良好的環境,推進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體制創新,提高全社會創新意識和國家創新能力,從而實現中國跨世紀發展之路。
知識經濟的興起,使知識上升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地位。知識成了最重要的資源,"智慧型資本"成了最重要的資本,在知識基礎上形成的科技實力成了最重要的競爭力。國家的富強、民族的興旺、企業的發達和個人的發展,無不依賴於對知識的掌握和創造性的開拓與套用,而知識的生產、學習、創新,則成為人類最重要的活動,知識已成了時代發展的主流,尤其是以高科技信息為主體的知識經濟體系,迅速擴展令世人矚目。

目錄:

第一章 知識經濟的興起及其意義
第一節 知識經濟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
第二節 知識經濟興起的作用和意義
第三節 知識經濟興起的背景
第二章 知識經濟的內涵與特徵
第一節 知識經濟概念的提出和形成過程
第二節 知識經濟的內涵
第三節 知識經濟的特徵及其指標體系
第三章 知識經濟的運行過程
第一節 知識經濟的直接生產過程
第二節 知識經濟的直接分配過程
第三節 知識經濟的直接交換過程
第四節 知識產品的直接消費過程
第四章 知識經濟的管理
第一節 知識經濟管理的必然性及其特點
第二節 知識經濟管理的基本內容與核心
第三節 知識經濟的風險投資管理
第四節 知識經濟的創新管理
第五節 智慧財產權的保護
第六節 高新技術企業的市場開拓
第七節 評價科技工業園區成功與否的指標體系
第五章 知識經濟對人類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影響
第一節 知識經濟對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帶來的影響
第二節 知識經濟對人類社會生活帶來的影響
第三節 知識經濟對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帶來的影響
第六章 知識經濟發展的社會經濟體系
第一節 建立以知識為基礎的產業結構
第二節 建立適應知識經濟發展的人才培養制度
第三節 建立國家創新系統和知識經濟發展的法律保障
第七章 知識經濟發展的相關支持體系
第一節 經濟體制與知識經濟
第二節 政治制度與知識經濟
第三節 社會結構與知識經濟
第四節 科技體制與知識經濟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