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工程語言學

《知識工程語言學》是2010年6月1日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魯川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知識工程語言學知識工程語言學

書 名:知識工程語言學

作 者:魯川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6月1日

ISBN: 9787302222156

開本: 16開

定價: 59.00元

內容簡介

《知識工程語言學》是作者在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和中國郵電大學研究生講授“知識工程語言學”課程時所寫的講義的基礎上完成的。這《知識工程語言學》為人工智慧、知識工程及相關專業的人員提供了所需的最必要的語言學基礎理論和最有用的語言數據,包含對漢語特色的最新認識以及跟英語的對比。它凝聚了作者數十年從事知識工程領域科研工作和堅持不懈鑽研語言學的心得。

《知識工程語言學》可供從事人工智慧、知識工程、自然語言理解、中文信息處理、機器翻譯的研究人員參考,也可供從事對外漢語教學、漢語國際推廣、英漢對比研究的教師和研究者參考,還可以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選修課教材或參考書。

作者簡介

魯川,河南開封市人,1961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系。長期從事中文信息處理和計算語言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曾任北京信息工程學院教授,教育部語言文字套用研究所計算語言學研究窒研究員,中國中文信息學會計算語言學專業委員會首屆主任,中國人工智慧學會自然語言理解專業委員會委員兼機器學習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套用語言學會理事,《中文信息學報》編委。研究領域為人工智慧、知識工程、自然語言理解、機器翻譯、英漢對比、對外漢語教學等。出版的專著有《漢語語法的意合網路》。《Learn Chinese Through100 Sentence Frames》等,主編了《動詞大詞典(人機兩用)》等。在《中國語言學報》、《漢語學習》、《語言教學與研究》、《世界漢語教學》、《語言科學》等核心期刊上發表過多篇論文。作為項目負責人,多次主持完成了國家級科研項目,如國家語言文字套用科研項目“信息處理用規範漢字字義統計和造詞模式”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信息處理與對外漢語教學的句子語序模式”等。所設計的從漢字輸入技術到對外漢語教學一條龍的“漢語自學機”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

圖書目錄

上篇 導論

第1章 資訊時代需要知識工程語言學

1.1 信息

1.1.1 信息是物質的基本屬性之

1.1.2 信息的定義

1.1.3 人類文明的三個時代

1.1.4 資訊時代的高級階段必然出現知識經濟

1.2 知識

1.2.1 信息有待於最佳化和系統化

1.2.2 知識的定義

1.2.3 知識的層次

1.3 智慧型

1.3.1 知識處理主要包括知識獲取、知識傳播和知識運用

1.3.2 智慧型的定義

1.4 人工智慧

1.4.1 人工智慧的誕生和初期的發展

1.4.2 知識表示和自然語言理解應該緊密結合

1.5 知識工程

1.5.1 知識工程的提出

1.5.2 初期的知識工程主要是專家系統

1.6 自然語言理解

1.6.1 自然語言的特點

1.6.2 自然語言理解的難點及其原因

1.6.3 自然語言的自釋性和突破其理解難點的方法

1.6.4 自然語言理解的進展拓寬了知識工程的範圍

1.7 知識工程語言學

1.7.1 新興的作為交叉學科的語言學分支的融合

1.7.2 知識工程語言學的研究內容

第2章 語言是知識的編碼系統

2.1 人類語言觀的發展

2.1.1 語言是人類跟其他動物的主要區別之

2.1.2 語言是人類和計算機傳遞信息及實施控制的符號系統

2.2 語言是人類認識世界和表述知識的編碼系統

2.2.1 客觀世界・認知世界・語言世界

2.2.2 語言信息的傳送和接收

2.3 語言的基本結構單位

2.3.1 漢語和英語的基本結構單位

2.3.2 漢語和英語基本結構單位的差異

2.4 認知模式對語言的制約

2.4.1 認知模式對語言基本結構單位的制約

2.4.2 認知模式對語言基本結構順序的制約

2.4.3 認知模式對語言類型的制約

2.5 語言研究的觀察視角和剖析平面

2.5.1 語言研究的觀察視角‰

2.5.2 句子構件的剖析平面

2.6 語言的最佳化發展和人類的國際通用語

2.6.1 人類的語言正在逐步最佳化而發生重大變化

2.6.2 人類文明史上最成功的通用符號系統

2.6.3 衡量語言“科學性”的標準

2.6.4 推薦漢語作為國際通用語的候選者

2.6.5 國際通用語的基本條件

2.6.6 漢語要持續最佳化才可能成為國際通用語

2.6.7 “漢語一千字”成為通用語義符號的可行性

中篇 語言的庫存單位

第3章 語形學:語言的光波載體和視覺感知

3.1 人類的刻寫能力和文字的不同來源

3.1.1 人類的刻寫能力是創造文字的原動力

3.1.2 漢語的文字是注重視覺信息的自源性文字

3.1.3 英語的文字是注重聽覺信息的他源性文字

3.2 英語的拼寫形式跟實際讀音的關係

3.2.1 英語拼寫跟讀音關係複雜的原因

3.2.2 英語單個元音字母在四種音節類型中的讀音

3.3 漢字的字形演變

3.3.1 漢字字形演變的主要階段

3.3.2 漢字的簡化和規範漢字

3.3.3 現代通用漢字印刷體的字號和字型

3.4 漢字的造字法

3.4.1 形象記事的造字法

3.4.2 借音記事的造字法

3.4.3 形聲記事的造字法

3.5 漢字的字形單位和字形結構

3.5.1 字形單位

3.5.2 字形結構

3.5.3 漢字筆畫的相互關係

3.5.4 漢字的筆畫順序

3.6 漢字的字元及造字模式

3.6.1 字元按照造字功能的分類

3.6.2 字元按照變形程度的分類

3.6.3 字元按照原字是否常用的分類

3.6.4 字元的名稱

3.6.5 漢字的造字模式及其分類

3.6.6 造字模式分析與字形結構分析

3.7 漢語的“造字法”凝聚著智慧的魅力

3.7.1 在“造字”上顯示出智慧的魅力

3.7.2 跟其他文字形式相比更顯出漢字的魅力

3.8 漢字的檢字法

3.8.1 辭書

3.8.2 字表和詞表

3.8.3 檢字法

3.9 漢字的鍵盤輸入法

3.9.1 計算機的漢字輸人法

3.9.2 漢字的各種“編碼輸入法

3.9.3 易通華文輸入法

第4章 語音學:語言的聲波載體和聽覺感知

4.1 人類的語音功能和聽覺感知

4.1.1 語音的性質

4.1.2 語音的發音器官

4.1.3 元音和輔音

4.1.4 音素和音位

4.1.5 音節

4.2 漢語的基本語音單位是音節

4.2.1 漢語音節中各種音位的響度

4.2.2 漢語音節的圖示

4.2.3 漢語音節的類型

4.2.4 漢語音節的結構

4.2.5 聲母跟韻母的組合

4.2.6 漢語國語的音系和外來詞語的音譯

4.3 漢字的“韻”和“轍”

4.3.1 漢字字音的“韻”

4.3.2 漢字字音的“轍”

4.3.3 漢字的“韻書”和相關的啟蒙教材

4.4 漢字的音元及其示音功能

4.4.1 形聲字音元的功能

4.4.2 漢語6個聲母組可以並為4個示音聲母組

4.4.3 漢字第一字元“示音四邊形

4.4.4 漢語第一字元“示音度”的定量研究

4.5 漢字的常用音元

4.5.1 音元跟義元的分工

4.5.2 現代漢字的300個常用音元

4.6 音元在形聲字中的位置

4.6.1 形聲字中音元位置的示例

4.6.2 音元所在位置的“共同性”傾向

4.6.3 音元所在位置的“個別性”傾向

4.6.4 形聲字中的“音元”和“義元”位置的小結

第5章 靜態語義學:語言庫存單位的意義

5.1 漢語的庫存單位和認知世界的概念

5.1.1 客觀世界的信息・認知世界的概念・語言世界的字詞

5.1.2 認知世界的概念

5.1.3 漢語跟英語在概念表達上的差異

5.1.4 漢語的“概念”跟“字詞”的關係

5.2 靜態的概念網路及其分類

5.2.1 人腦的聯結機制

5.2.2 計算機的知識網路

5.2.3 靜態知識網路的“上下聚合網路”

5.2.4 漢語概念的分類系統

5.3 漢字的義元及其表示的類別意義

5.3.1 漢字義元的辨義功能

5.3.2 現代漢字的100個常用義元

5.4 每個漢字都有意義

5.4.1 對“字義”的全面探索

5.4.2 音譯詞中“借音字”的意義

5.5 漢字字義的演變

5.5.1 按照演變程度對字義的分類

5.5.2 字義演變的方式

……

第6章 語彙學:語言庫存單位的構造

下篇 語言的交際單位

第7章 語構學:表層結構的一維句法系列

第8章 動態語法義學:裡層結構的多維語義網路

第9章 語用學:提高交際效果的語言運用

第10章 語序學:句子的語塊序和語塊的詞序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