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漢語詞語]

知己知彼[漢語詞語]

知己知彼,亦作“知彼知己”。對敵我雙方的優劣短長均能透徹了解。語出《孫子·謀攻》:“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孟氏 註:“審知彼己強弱利害之勢,雖百戰實無危殆也。”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八:“ 郭仲晦 雲,用兵以持重為貴,蓋知彼知己,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此百戰百勝之術也。” 毛澤東 《論持久戰》八一:“但戰爭不是神物,仍是世間的一種必然運動,因此,《孫子》的規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仍是科學的真理。”

基本信息

成語 :知己知彼

解釋: 原意是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了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泛指對雙方情況都很了解,根本就不用擔心會失敗。

用法:作謂語、賓語;用於軍事、商業等

近義詞:了如指掌、明察秋毫、自知之明

相反詞:心中無數、不得要領、霧裡看花

知己知彼 ,一套托福試題經歷了幾個步驟?

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還要充分掌握專業錄取規則。不同院校的專業錄取規則不一致,要吃透“分數優先”、“專業志願優先”、“專業級差”的錄取規則。

出處

出處 《孫子·謀攻》:“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這一名言中的“殆”字應該解釋為“疲憊不堪”。原文是“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其中的“殆”字,是孫子對《謀攻篇》的前一篇《作戰篇》中“鈍兵、挫銳、屈力、殫貨”等詞的高度概括。原文大意是,透徹了解敵我雙方的情況,就是戰鬥百次,軍隊也不會疲憊不堪,戰鬥力充沛。一支軍隊不怕失敗,怕的是喪失戰鬥力。一支軍隊很難不失敗,難的是能夠從失敗中站起,繼續戰鬥。如果一個將領認為自己完全掌握了敵情我情,就認為完事大吉,不再為失敗考慮,可能失敗就在眼前,而且一敗塗地,連挽救的餘地都沒有。所謂“驕兵必敗”,就是這個道理。

相關知識

《孫子·謀攻》:“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孟氏 註:“審知彼己強弱利害之勢,雖百戰實無危殆也。”宋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八:“ 郭仲晦雲,用兵以持重為貴,蓋知彼知己,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此百戰百勝之術也。” 毛澤東《論持久戰》八一:“但戰爭不是神物,仍是世間的一種必然運動,因此,《孫子》的規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仍是科學的真理。”亦作“ 知己知彼 ”。 元 高文秀 《澠池會》第三折:“但上陣要知己知彼,若相持千戰千贏。” 魯迅《準風月談·關於翻譯(上)》:“我是主張青年也可以看看‘帝國主義者’的作品的,這就是古語的所謂‘知己知彼’。”

舉例:對付敵人,一定要~,才能百戰百勝。(曲波《林海雪原》十一)

文言文:《孫子·謀攻篇》中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意思是說,在軍事紛爭中,既了解敵人,又了解自己,百戰都不會失敗;不了解敵人而只了解自己,勝敗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敵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戰必敗的份兒了。

小貼士:知己知彼是一個計策,更是一個方式,看見一個東西,很自然地想要了解它,這就是學習的能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